鸿达吧 关注:95贴子:611
  • 0回复贴,共1

【西工大鸿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横波亭翻译及赏析|元好问[金]元好问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翻译: 横波亭凌空飞架在青口小沙河入海处, 整个豪雄气势压过当年陈元龙的百尺楼气魄。 登上横波亭凭高临远,可望见“飞流”奔入海口,与万里风涛的大海相接, 干百年来,豪杰的豪气使山河雄壮。 星空稀疏,月光凄迷,江夜平静,鱼龙潜藏, 老树败叶凋零,白霜寒气凛冽,北雁南飞,哀声阵阵。 登上横波亭,持着长剑,放声高歌,举杯畅饮, 怅然远望浮云低压的西北方,那里本是中国的领土。
横波亭赏析: 一、 内容分析 首联从横波亭的雄峻落笔,描绘亭的高耸特立和非凡气势。 “亭”后接着“突兀”二字,以状其高耸特出,再加“插飞流”,更着重凸现横波亭凌空横出的“横波”雄姿。 “气压元龙百尺楼”是对横波亭豪雄气势的赞赏,进一步衬突了横波亭的高峻。 颌联接写横波亭周围环境之美。前一句从空间的角度着笔,实写横波亭凭高临远,可望见“飞流”奔入海口,与驱挟万里风涛的瀛海相接。后一句从时间的角度着笔,虚写地处古徐州的横波亭周围山丘之壮美。 颈联转写萧瑟秋景。前一句写虚静寂寞之境:夜静江平,鱼龙潜藏,有静中寓动之象。后一句写深秋的清旷之境,它既由鸿雁南来的凄厉哀鸣引发出如今黄河以北大半河山惨遭蹂躏、广大人民水深火热的联想,又以凄清高旷的情境为末联的登高望西北铺开了广阔的视野。 尾联是全诗的主旨。味“倚剑”二字,其主人公当指移刺粘合,地点仍是横波亭。诗人以“浮云西北”比喻半壁河山惨淡无光。诗人想象在这种背景下,移剌粘合及其幕僚们登上横波亭,怅望浮云低压的西北方向,杯酒慷慨,倚剑长歌。 二、中心 借横波亭来称颂移剌粘合,在热烈的赞誉中寄寓了诗人对他收复故土的热切希冀。


1楼2013-09-04 16:4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