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然而蕊衣真正陪伴他,却是两年后的事了。她长得好看,脱了长背心,换上青莲色缎面翻珠羔领子的短坎肩,梳齐的鬓上簪掐丝芙蓉簪,远远地与他一同走来,少年璧人一般。然而没有人开她与弘历的玩笑,都知道她与胤禄两相心仪。十六皇子胤禄乃是密妃亲出,有着天然的苏州人的温煦儒雅,因为天资甚高,得圣祖亲授天算。他在秋天的晚风中为她摘下后堂的杏子,扑下小雀装在金丝笼中供她逗弄,廊前斋下的偶然路过,他射箭归来的意犹未尽,只顾喊她:“蕊衣。”
蕊衣惊得避到一侧,他明白了她的意思,四下没有人,只有少年弘历背着箭袋站在身后。胤禄牵过她的手:“不碍事,弘历并不是外人。”蕊衣朝弘历望一眼,恰与他对上,黑黝黝的瞳仁转着玉石的光泽,不像个孩子。这一年弘历已算得大人,而蕊衣亦正芳华。胤禄似是想起什么:“咦,说来你比弘历大不了多少年纪。”
而他却叫她一声:“蕊姐姐。”
三人中独是胤禄比他们都大出一截,相比下弘历却更显得克制而谨慎:“十六叔,我先往祖母处请安。”他口中的祖母便是胤禄生母密妃。两人虽是叔侄,情分却胜于手足。胤禄随口笑他:“这孩子甚是知礼,倒显得生疏了。”
未顾及少年的离去,蕊衣匆匆开口:“你在宫中走动得勤了,怕已被人惦记上。我前日才听见的风声……”皇帝正在慢慢老去,而他的子嗣却正值英年,这万里河山和无上荣耀不能一一瓜分,愈演愈烈的夺嫡之争从朝堂蔓延到了坊间,再由出宫采办的太监辗转流回了深宫。胤禄听得好笑:“你疑心什么?他不过一个孩子。就是四哥也不必担心。”
这一年的新正,皇帝的沉疴复杂,终年病势与积压的郁虑终而压垮了这个老人。腊月二十四日,照例是宫中上灯,灯库司之,列灯乾清丹陛,八方对立。绫锦制成的长联垂在雪灯两侧,宝盖流苏,泥金书字,璀璨流离地照满了整个天地。胤禄因要侍奉于帝榻前,未能与往年一样伴她戏灯。蕊衣一个人提着灯笼慢慢地走着,御苑的潺潺山溪之下忽然转出一个黑影。她惊得便要呼声而出,灯笼柔和的光芒照开那人的面容,却是熟识的少年王孙。
“你怎么在这里?”蕊衣问出口,连例制规矩也忘了。
弘历似乎也并不在意,这小山与流水处天角的一弯月,洒得整个湖面皆是粼粼的银光,又仿佛是一整个沉重而热闹的禁城中僻开的一隅幽寂。
“今日我去看了皇祖父。”他不知怎么,忽然开口对她说起这些,“他的病很重,怕是不能好了。”说着,他忽然转过头,一双幽亮的眼睛盯着她。蕊衣直觉这是禁中机密,因此只嚅嗫着,不出声。他便又慢慢地说了下去:“十六叔也侍奉在榻前。他们一个个脸上既疲惫又伤心,可有几人是真正的伤心。”
“原来书上说的孤家寡人,千古伤心,全没有一点骗人。”
她这才觉得自己大概要说些什么,想了半晌,那些平日的聪颖与博识全化了尘土,只能提着灯笼,陪他站在湖边。一阵夜风吹过,林木发出呜呜的咽声。弘历抱了抱胳膊:“蕊姐姐,我冷。”
蕊衣解下外面的一领斗篷,将两人裹住,灯笼透出朦胧的光。她伸手系着领上纤巧的绳结,十指翻飞,像是奏着无声的琴,圆润的指映出珠玉般的暖泽,弘历只是看得痴了。
然而蕊衣真正陪伴他,却是两年后的事了。她长得好看,脱了长背心,换上青莲色缎面翻珠羔领子的短坎肩,梳齐的鬓上簪掐丝芙蓉簪,远远地与他一同走来,少年璧人一般。然而没有人开她与弘历的玩笑,都知道她与胤禄两相心仪。十六皇子胤禄乃是密妃亲出,有着天然的苏州人的温煦儒雅,因为天资甚高,得圣祖亲授天算。他在秋天的晚风中为她摘下后堂的杏子,扑下小雀装在金丝笼中供她逗弄,廊前斋下的偶然路过,他射箭归来的意犹未尽,只顾喊她:“蕊衣。”
蕊衣惊得避到一侧,他明白了她的意思,四下没有人,只有少年弘历背着箭袋站在身后。胤禄牵过她的手:“不碍事,弘历并不是外人。”蕊衣朝弘历望一眼,恰与他对上,黑黝黝的瞳仁转着玉石的光泽,不像个孩子。这一年弘历已算得大人,而蕊衣亦正芳华。胤禄似是想起什么:“咦,说来你比弘历大不了多少年纪。”
而他却叫她一声:“蕊姐姐。”
三人中独是胤禄比他们都大出一截,相比下弘历却更显得克制而谨慎:“十六叔,我先往祖母处请安。”他口中的祖母便是胤禄生母密妃。两人虽是叔侄,情分却胜于手足。胤禄随口笑他:“这孩子甚是知礼,倒显得生疏了。”
未顾及少年的离去,蕊衣匆匆开口:“你在宫中走动得勤了,怕已被人惦记上。我前日才听见的风声……”皇帝正在慢慢老去,而他的子嗣却正值英年,这万里河山和无上荣耀不能一一瓜分,愈演愈烈的夺嫡之争从朝堂蔓延到了坊间,再由出宫采办的太监辗转流回了深宫。胤禄听得好笑:“你疑心什么?他不过一个孩子。就是四哥也不必担心。”
这一年的新正,皇帝的沉疴复杂,终年病势与积压的郁虑终而压垮了这个老人。腊月二十四日,照例是宫中上灯,灯库司之,列灯乾清丹陛,八方对立。绫锦制成的长联垂在雪灯两侧,宝盖流苏,泥金书字,璀璨流离地照满了整个天地。胤禄因要侍奉于帝榻前,未能与往年一样伴她戏灯。蕊衣一个人提着灯笼慢慢地走着,御苑的潺潺山溪之下忽然转出一个黑影。她惊得便要呼声而出,灯笼柔和的光芒照开那人的面容,却是熟识的少年王孙。
“你怎么在这里?”蕊衣问出口,连例制规矩也忘了。
弘历似乎也并不在意,这小山与流水处天角的一弯月,洒得整个湖面皆是粼粼的银光,又仿佛是一整个沉重而热闹的禁城中僻开的一隅幽寂。
“今日我去看了皇祖父。”他不知怎么,忽然开口对她说起这些,“他的病很重,怕是不能好了。”说着,他忽然转过头,一双幽亮的眼睛盯着她。蕊衣直觉这是禁中机密,因此只嚅嗫着,不出声。他便又慢慢地说了下去:“十六叔也侍奉在榻前。他们一个个脸上既疲惫又伤心,可有几人是真正的伤心。”
“原来书上说的孤家寡人,千古伤心,全没有一点骗人。”
她这才觉得自己大概要说些什么,想了半晌,那些平日的聪颖与博识全化了尘土,只能提着灯笼,陪他站在湖边。一阵夜风吹过,林木发出呜呜的咽声。弘历抱了抱胳膊:“蕊姐姐,我冷。”
蕊衣解下外面的一领斗篷,将两人裹住,灯笼透出朦胧的光。她伸手系着领上纤巧的绳结,十指翻飞,像是奏着无声的琴,圆润的指映出珠玉般的暖泽,弘历只是看得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