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哪!这太可怕了!---- 1825年,荷兰派出一名间谍偷偷潜 入西班牙港口卡迪斯,在一个仙人掌种植 园当雇工,用两年时间学会胭脂虫饲养方 法。两年后,一艘荷兰战舰又悄悄地前往 西班牙港口卡迪斯,这名间谍和其他荷兰 人把72棵长满胭脂虫的仙人掌,以及600 多枚仙人掌叶偷运上船,连同高价收买的 仙人掌种植园园主。经过半年多的航行, 大多数的仙人掌和胭脂虫都死了,只有很 少的能逃过炎热、潮湿的煎熬,荷兰战舰 于1828年8月抵达今印尼的爪哇,幸存的 仙人掌和胭脂虫被送到茂物(离雅加达不 远的山区)。
围绕胭脂虫染料的明争暗斗,也把各 国的科学家卷了进来。由于欧洲人没有亲 眼见过胭脂虫的生长和收获,很长时间, 胭脂虫是什么东西,众说纷纭,争论不 休。有人认为是一种植物的果实或仙人掌 的种子,有人认为是一种动物――长在仙 人掌上的蠕虫。
荷兰的显微镜大师、微生物学的开拓 者列文虎克,在1685年应英国化学家罗 伯特・波义耳要求,用他的显微镜观察胭 脂虫究竟是何物,结果列文虎克竟然错误 地认为胭脂虫是“一种树木的果实”。据说 列文虎克犯这样的错误是当时显微镜的精 度不高。后来,列文虎克再次在显微镜下 观察胭脂虫时,他看到从一个颗粒上分离 出来的腿、翅膀和脑袋的模样,他在两年 后提交的实验报告中说:这些颗粒实际上 都是“身体内充满了卵的雌性动物”。
胭脂虫是同翅目的一种介壳虫,寄生 在多刺的仙人掌叶片上。作为天然染料, 胭脂虫红通过菲律宾最终传入中国,被称 作“洋红”、“虫红”。至于“洋红”在中国传 播的历史,我不清楚是否有这方面的记载 和研究。 由于人工合成色素存在对人体健康的 危害,近年来人们又开始追求天然色素, 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因此全球对 胭脂虫红的需求量也开始大幅度升。一些熟肉制品、草莓果汁的添加剂中有胭脂虫红。另外也有资料显示,我 国西南地区的干热谷地适宜仙人掌生长, 如能饲养胭脂虫,也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 发展的一项富民措施。
[2013/09/15-11:22:51]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