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所有的燃料耗尽时,太阳就是由铁一类的较重的元素构成的了。那时,核聚变不会再释放能量。铁是原子核的最稳定的形态。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切系统都寻求达到其最稳定的状态。在这一阶段,太阳的中心温度会稳步上升到接近10亿度。燃料耗尽之后,太阳内部外向的压力将减弱下去,引力将占据支配地位。一蹶不振的太阳将开始在自己的重压下收缩,使其内部的物质受到剧烈的挤压,其物质的密度将高达每立方厘米 100万克。燃尽后收缩的太阳将会变得跟地球一样的大小,然后在多少亿年里半死不活地慢慢暗淡下去,最后冷却成为一个黑矮星。
在我们的星系以及所有其他的星系之中,到处都会有这同一套模式的重复:恒星先是不稳定,然后是燃料枯竭、恒星崩塌。所有的恒星会一个接一个地烧完自己的核燃料,最后再也支撑不住自身的重量,终于让无情的引力摧垮。
有些恒星(如超新星)死得颇为壮观。超新星内核先发生惊心动魄的塌缩,将超新星自身炸成碎片,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些突如其来的超新星爆炸之后,其中较轻的将变成一些弥漫的碎片,环绕在一块高度压缩的物质周围。在这高度压缩的物质之中,质量相当于太阳的物质能被压成一个直径只有几英里的圆球。这样的物质重量巨大无比,一调羹这样的物质就比地球上所有大陆的重量加在一起还重。如此巨大的重力连原子也承受不了。于是,原子被迫向里崩溃,变成了一些纯粹的中子。天文学家们熟悉中子星,因为他们在过去的超新星的爆炸碎片中时常发现中子星。
较重的死星在面对引力巨大无比的力量的情况下,甚至不能够以变成中子星的方式来稳定自身。它们会加速收缩,最后变成黑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