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微火吧 关注:5贴子:305
  • 11回复贴,共1

★┈星光━微火═☆【非原创】《瓷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摘自很早以前的一期儿文。
-----------------------------------------------------------------------------


1楼2013-10-04 12:28回复
    没有人知道我的痛苦。
    一如没有人知道我是怎样烧制出那些美瓷的。
    而我最大的痛苦和幸福,竟然都是源于制瓷。
    它们或瑰丽绝伦,或沉稳雅静,或浑然天成,或精灵古怪,但全都可遇而不可求。
    对烧制并拥有最完美的瓷器的执著向往和追求,一直是我全部的精神信念。


    2楼2013-10-04 12:28
    回复
      好的瓷师首先是位画师。设计出瓷器的款式和画样,在素胚上勾勒出心里的物象,然后,借助土火之合与天意,成就一件瓷器,也成就自己的情衷。
      骄傲是不必言说的,中原谁人不知我的宁玉瓷?就连官窑上贡的瓷器都要仿我的款绘。但,只得形似罢了。
      然而每次开窑检视自己的瓷器,心情都很复杂。
      是我亲手调和土与水做的素胚,是我描的画样,是我兢兢业业烧的窑。
      但最后的作品却每每让我有既熟悉又陌生之感。就像面对自己刚出世的孩子,既有为人父母的狂喜,又会油然生发对自然造物的惊奇慨叹。
      洞悉这一神秘,怎能不使我在小小的成就感后,警醒、臣服、感恩呢?
      是父母孕育了婴儿的身体,孩子也遗传了父母的一些身心特质。但你不觉得婴儿从胚胎到出生,从眼睛鼻子到五脏六腑,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无一不蕴藏着自然的神秘力量吗?
      我把这称之为“自然之力”。
      就像我的瓷器,我给予它色身,它也带有着我明显的审美取向。但它的诞生更多的其实是自然之力、造化之功。
      我不过是造化假借的那只手,就像孩子的父母。
      而手和手是不一样的。孩子、瓷器也是各不相同的。
      也许,我的手势别具气质。


      3楼2013-10-04 12:30
      回复
        都说宁玉瓶绘为一绝。我在素胚上绘的多是花鸟。
        无论一花一木,或是小鸟、小鱼,形象往往怪异、夸张、倔强。松高古奇崛,丑中见美;鸟儿们则蜷足缩颈,一副受欺侮又不屈的情态,落墨不多,却使人有不可一触,触之即飞之感。
        我的忘年交——清泉寺的小师父明月,说我的东西都是“以物写心”之作。
        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画的,一出手便是如此。如夏虫自鸣天籁,不择好音。
        每样只此一件。每件都有我自己也无法超越的高度。我从不重复。事实上也无法重复。
        下一件新的作品永远是我的憧憬和期待。
        我能做的,就是静静地全身心等待冥冥中灵感的再度光临。
        一旦制成问世,这件瓷器就有了它独立的生命和命运。
        然后,渐渐与我也无关。
        它们能在架子上陈列赏析,历时多久,那都是瓷器们自己的后话。
        可能比我消失得更早,如同尘归尘、土归土;或者在我之后仍留存珍藏,占得小小一席之地。
        只有时间知道答案。


        4楼2013-10-04 12:32
        回复
          不管世事如何,我只想烧好自己的一窑瓷器,谋生,以及自娱,别无他想。
          我最好的朋友——瓷州著名画师狄生,倜傥不群,极富才气,喜欢素描我的瓷器。
          呵呵,我亦喜欢烧制他的丹青。
          初次见到他,是在他的画坊,意外目睹无数张我瓷器上的绘图,惊讶得就像遇见了另一个自己。
          要知道我窑中的瓷器一年也不过卖个几件,对看不上眼的人还坚决不卖呢。件把就足够生活了,一窑瓷器我只取一两件满意的,其余皆毁弃,有时甚至满窑不取,向来以孤品绝品闻名于世。
          而狄生能觅到这么多画下来,不知登门寻访苦求过多少买主呢!
          仿我的人很多,但他画的是真的好,形神兼备,几可乱真。
          那一瞬间我是感动的。抛开其他功利的因素不谈,我知道唯有发自内心的喜欢,才会画得这样既多且好。
          我想他或许懂得我。很欣慰。
          我们就此逐渐成为好朋友。
          有两件瓷器我珍藏着秘不示人,只狄生看见过,但不管是我自己还是他,都绘不出其神韵。
          那是我私藏的窑变瓷。
          瓷器在开窑后得到的器物,于色、彩、形等方面发生了特异变化,既说不出原因又不能重复制作的,都称之为“窑变”。人们认为这种瓷器是极其不祥之物,会立即砸碎了深埋。
          我却被这种天然奇异的美深深震撼与折服。譬如这个窑变的青花釉瓶,孤标秀逸的莲荷,釉色与青色底釉隐约互动,幻化出缤纷诡谲、神奇美妙的色彩,更显出了不一般的韵致。而青釉只是很普通的釉,平淡无奇,只不过颜色有些深浅变化而已。
          另一件是窑变釉三牺瓶,原本纯色拙朴的牛羊釉变后,斑斓魅惑,流光溢彩。
          所以,我不顾那些荒诞的禁忌,悄悄将它们都留存下来,时或欣赏。


          5楼2013-10-04 12:33
          回复
            我从不工笔描绘实物,也可以说对现实中的事物通常是视而不见的。我只描绘心里的那些物象。但狄生说,其实那些图景不过是我周遭际遇和耳濡目染的曲折变异罢了。
            他的话使我的心猛地一动。
            幼时家中是窑瓷大户,也曾享尽父母疼爱,在数位名师指点下,绘得一手好画,制瓷天赋初露峥嵘。14岁那年,父母先后染病去世,半年不到,哥嫂仅给了一口最小且破的瓷窑就将我扫地出门,视同陌路。此后我将一腔悲愤融入画中,画风大变,笔致情态傲岸不驯,奇绝野逸,竟自成一派,颇受瞩目。
            那么,窑变岂不是这变异的又一变数?
            正如窑变是对普通釉色的突变。
            这天,狄生送我一枚淡粉色的树叶形小物,并让我猜是什么东西。
            端详片刻,我说,看它的质地,倒有点像珍珠呢。
            狄生颔首笑道,好眼光!
            如果说瓷器烧制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奇美效果是瓷变,那么我这枚就是珠变了。
            我想象着漫长岁月里,这只蚌围绕着侵入它体内的、令它痛苦不适的异物,一层又一层地不断地分泌珍珠质,孤独,隐忍,自娱自乐,最后居然成就这样一颗奇异美丽的树叶珠。
            每只蚌的境界、实力、心力有高下之分,珠也不尽相同。有圆润硕大的,有晶莹高贵的,更多则是平平适中的。比起那些硕大圆美的珍珠,对我而言,这颗叶珠更弥足珍贵,因为它是真正独一无二的。
            原来每只蚌每颗珠每件瓷每个人皆各有自己的根性因缘。
            嗯,敝帚自珍,不卑不亢。
            我在一只素胚上点染了无数奇形异状的珍珠。


            6楼2013-10-04 12:34
            回复
              和狄生一起,我绘他的,他画我的,我中有他,他中有我。渐渐我们难分彼此,连灵感也会雷同了。
              偶然目光交接,微笑着继续埋头各自描绘练习,但我心上是喜悦的,笔下也不觉有了情义,莲与叶缠枝交绕,锦鲤色白花青,直欲出水。
              我和狄生给的菊花主题的绘画,他在瓶上引用了一句诗: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
              吟哦了一遍又一遍,欢喜不觉在我嘴角漾开。
              狄生的花鸟虫鱼经我绘出,立刻脱胎换骨,而我的新奇古怪经狄生的妙笔也顿时有血有肉,着染了人间烟火的温暖气息。相得益彰,真是奇妙。
              我和狄生之间,用明月的话来说,可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我是梅,狄生是雪。狄生以形见长,而我以神略胜一筹。
              明月是清泉寺里的小师父。
              清泉寺坐落在东南山怀抱中的松林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明月。
              认识明月,还是前年暮冬在庙中闲游时,看他遭人纠缠。
              明月是专门解释签文的。听说山里山下的百姓,家中有什么变故,或找寻丢失的耕牛,都会来烧香拜佛,求签问卜。
              明月的师父是位高僧,从小就教他熟读佛经及《易》书,明月天资聪颖,慧根极佳,所以小小年纪竟已能独当一面。
              然而这天我在寺中却遇见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一个发财心切的泼皮无赖,纠缠着明月,非要知道什么时候能在赌场里翻本赢钱,不依不饶的,可恶极了!
              而明月却是一副劝狼食素的好脾气,对牛弹琴。
              直看得我肚肠发痒,愤愤不平,但强忍住了,先出面好言劝阻。
              那无赖眼见得不到想要的答案,骂骂咧咧,狗嘴里吐出好些污言秽语。明月倒是脸不变色,我却出离愤怒了,生平最看不惯这样无耻欺凌之事!我横眉怒目,手下暗中使劲,将那无赖赶出山门,要不是在佛门净地,非在他脸上开染坊不可!
              不久后的新年里,我又去寺中,游客如云,香火旺盛。明月显然记得我,向我微笑着合十致意。
              我顿生好感。暗中细察,明月的言谈举止端庄稳重,清朗空明,完全不像一个十余岁的少年。随意交谈了几句,愈觉深为可敬。虽还是个孩子,但根器见识远在我辈之上。后生可畏啊。我还从他身上看到和自己年龄相仿时的身影,就更平添了一份关爱。所以后来去清泉寺走动愈来愈勤,常会在厢房静坐良久,感受那份难得的清静与喜悦。


              7楼2013-10-04 12:34
              回复
                曾赠明月一个精美的梅瓶,明月婉言谢绝了。
                他毫不看重世人眼中矜贵的宁玉瓷。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但明月的僧房极其素朴,只僧房的书架上,一个粗陶罐里,日日换过山涧溪水,随意养着几枝野菊。
                捧着明月递来的粗瓷茶碗,不是什么好茶,却觉清香甜润。
                狄生常笑我: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
                觉得那个人可亲可爱了,则他身边的什么东西都是好的。
                只有在明月这里,我才觉得一切的确都可以暂时放下。
                也曾跟明月戏说,不若做了他的师哥吧。
                明月只是笑笑。
                我也自知尘缘未尽。这样不就拱手将自己的宁玉窑送给了狠心的哥嫂吗?
                怎么也想不到,当初宁琥仅给了一口最小且破的瓷窑就将我扫地出门,现在眼见我的声势一日日盖过他们,竟巴巴地上门来,想要和我联手烧制。
                我都没让他进门。多年前他狠心将年仅十余岁的小弟赶出家门的那一刻,我就再也没有亲人了。
                宁琥恼羞成怒,隔着门叫嚷:别以为没你这金刚钻我就揽不到瓷器活,你那几下三脚猫有啥了不起!等着吧,你以后会哭着跪在我脚下求我的!
                我只嗤之以鼻。


                8楼2013-10-04 12:35
                回复
                  近来狄生的母亲病重,他遍请名医医治,很久都无心画事。我有些百无聊赖,寺院中去得更勤了。
                  春末,我在明月的禅房窗前,铺开素纸,写意山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是刘禹锡的《题大林寺桃花》。在明月这里,我心无杂念,心平气和地静静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山中不知年。直到山脚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我才结束寄寓生涯,回到瓷州城里的家中。
                  咦,门口怎么摆了十余尊我的瓷器?顿时大吃一惊。细看,才发现原来都是“李鬼”,但仿绘得极像,差点连我都信以为真。
                  我心知不好,果然,市面上也有着大量这样的仿制品,标价极低,落款竟是“宁氏瓷”!
                  不不,怎么可能呢?除非……我心里既乱且痛。
                  上门去探望狄生的母亲。尽管狄生请来了京城的名医,但前后拖了有一年多,老人家还是在弥留之际了。
                  狄生眼睛红红的,没有正眼看过我。
                  而我,始终也没有说出真正想问的话。
                  走的时候,刚好看到宁琥家的管家上门。
                  那天从狄生家回来,我命人将窖藏的陈酿尽数取出。本来只想和狄生共赏金樽沉绿蚁,现在已经不必了。
                  是夜大醉。仆人说我大笑大哭了一夜,反反复复只说一句话:
                  瓷变诡谲,人变狰狞啊!
                  醉卧数日。七天后才起来,拄杖仍去了山中。
                  我沉默内敛、良善大度的谦卑之下,其实是一颗倔强孤傲的心。
                  自从与亲哥哥决裂,我没再伤过心。
                  伤心,只有对和你最亲密的人才会。别的不咸不淡的人是伤不了的。
                  所以,一旦伤心,我会在笑容之下,不动声色,抗争到底。
                  我小心珍藏着骨瓷般薄脆矜持的尊严。


                  9楼2013-10-04 12:36
                  回复
                    第一件事当然是去找我的至交。现在他应该已是个大小伙子了。
                    但寺里的师父说:老方丈圆寂后,明月就出去云游求学了。师父认得我,让我稍等,进去取出一封书信,说是明月走前特地留下给我的。
                    素笺上只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差点忍不住热泪夺眶而出。原来最好的朋友从没有忘记我,一直在默默地关爱、勉励着自己呢。
                    多年来我最想见的人只有明月。怅然若失地走在山道上,但一转念又为他高兴:好的瓷器虽蕴天地之灵气,钟造化之神秀,但素胎必得在釉彩、高温等种种外力作用下,才能向着理想的方向自然窑变,最后成为集真善美为一身的珍稀之物。


                    13楼2013-10-04 12:39
                    回复
                      天地一瓷窑。
                      三年来我在这座最大的窑中的种种厚积也亟待喷薄。于是,我将明月的素笺在胸前珍重地放好,转身向西南山自己的瓷窑大步流星地走去。


                      14楼2013-10-04 12:40
                      回复
                        -----------------------------------END---------------------------------------------


                        15楼2013-10-04 12: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