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吧 关注:9,101贴子:185,268
  • 20回复贴,共1

【原创】天问-全(陆抗相关短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餵百度
虽说是陆抗相关,但第一篇其实是以吾彦视角表现就是...


1楼2013-10-06 16:32回复

    故人易远,江城长在。
    晋朝太安年间,其时陶璜已殁,吾彦受命继任交州刺史,同时受任南中都督之职。
    太安、太安,年号虽名太安,世道却一点不安。前年权倾朝政的贾氏一门悉皆伏诛,八王争权,天下战乱复炽。
    吾彦席地而坐喝著浊酒。交州位处极南,即便入冬也比北方闷湿得多。北方人最无法忍受此等瘴湿,但吾彦自幼长於南方,对他而言到交州跟返乡也差不了几许,又无须烦扰北方那些权位政争,得其所哉。
    前些时日,陆机与陆云严词拒绝他的邀饷,投身八王斗争。
    他想起多年旧事。那时他仍是个血气方刚满心壮志的少年,那时吴国仍在。
    那是吴国元兴年间,其时蜀汉已亡,晋篡曹魏。
    那年他仍是小小的通江吏,眼见薛珝南征,军容威盛。而自己渺然如大江一叶。
    「以君之相,后当至此,不足慕也。」当他看著薛珝感慨时,曾有人同他这麼说过。
    当年他不信,但数年后突然的机遇印证了那位先生的预言。
    建衡年间,他被分配到陆抗麾下。
    陆抗那时已经是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公安一带军事,声望日荣。
    他并不很清楚自己是如何得到陆抗的看重,也许是他跟著陆抗巡视乐乡城的时候,又或者是随油江顺流而下的时候。总之有这麼一天,陆抗把他叫入帐内,嘱咐他出席军集会。
    「大将军,彦仅是一介兵卒,依规不得擅入众位将军的集会中。」当时他慎重地回答。对於军中的潜在规矩,还有那些人情世故,他也是懂得的。
    大将军神情从容,「无妨,是抗命你同行,诸将不能因此责罚於你。」
    那日在集会厅中,众将义愤填膺大论国事之际,忽有数人狂态毕现,持刀乱砍。前刻还高谈阔论,大展武勇的将军们一个个面露惧色,仓皇而逃。
    但大将军仍是不动声色。彷佛等待著什麼似的。
    於是他抬起一旁的矮几挡下狂者砍向大将军的刀刃,那瞬间他大抵是明白了什麼吧。
    这次事件之后,再没有人对於他屡受荐举一事表露不满。他从一介兵卒成了军尉,再成为大司马麾下大将。当年薛珝风光,不过如此。
    只是站的地位越高,所背负的也更重。
    当他还是一介小兵时,他所烦恼的不过是一己之身如何受到重用,如何加官晋爵。
    当他站到大司马的身边,他看见的是长江彼方终会到来的大军。
    而大司马所面对的是整个吴国,眼下是百万黎民,身后是建业皇城。
    那之后吴国覆灭,他降於昔日仇寇之下。在那比建业、武昌都华美不知凡几的宫廷中,晋帝带著笑问他:「陆喜,陆抗两人谁多耶?」
    他神色不变,平板答道:「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后来这句话成了机云兄弟心头一辈子的芥蒂,拒绝他邀饷的主因正是为此。他明白他们内心的愤懑,但他还是这麼说了。
    是的,立功立事,喜不及抗。不及陆抗者何止陆喜?这天下再没有一人能比他敬仰的大司马更尽忠职守,也再没有人能像他这般为国家鞠躬尽瘁,至死不悔。
    然则那又如何?大司马为国一生换来的是什麼?吴国终究覆亡,而他们这些残兵败将一个个做了敌国的马。
    反不如陆喜,潜心著述,不问政事。还能得一纸官爵,足可传世的好名声。
    「天下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那时西陵告捷,晋国班师退军后大司马曾如此说道。脸上难得露出苦笑。也不知是慨叹叛国的步都督诸人,还是对敌军的出师不利表示想法。
    有些事他此生大约是得不到真正的解答了。但他有他自己的答案。
    「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
    「吴主英俊,宰辅贤明。」
    「君明臣贤,何为亡国?」
    「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
    后记:
    写这篇本来是想补完吾彦,也想试著从吾彦的角度看陆抗,结果却写成简易版的吾彦传(掩面)
    大概是因为吾彦形象非常正经非常直的关系(慢著
    好吧以上是说笑,其实最大的目的只是想对吾彦那段:「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表达个人的见解罢了。
    一直都不认为吾彦对陆抗有毁谤或是任何负面的心思,我相信那段话是吾彦的真心话,但同时他必然又是敬仰著陆抗的。
    读吾彦传总感觉他受陆抗影响不是一般的深,不然也不会竭力想逆转结局。铁锁横江这个战略行为就足够表现吾彦的性格和立场了。
    而吾彦回答司马炎”孙皓为何亡国”的话也很值得玩味。也就是结尾那几段文言文。因为看了这些话,所以在”大江东去”结局中,吾彦的想法才会那样表现。
    ”这样的国家值得效忠吗?”
    ”必须值得,否则大司马他们的死又是为了什麼?”
    为此才写了这篇短文,虽然写得很乾又流水帐(掩面)
    ---
    以下的附录”羊瓷”就纯粹只是想吐槽东吴人有多喜欢羊才写的,轻松看看就好(唉


    2楼2013-10-06 16:33
    回复
      2025-08-09 00:58: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羊瓷-全
      东吴人很喜欢羊,喜欢到烧出来的瓷器、铜器有一大半都是羊,还用著不同的形貌体型姿势来抚慰人们久经战乱和苛政的心灵。
      本来也不是什麼需要注意的事,但自从大河另一端的襄阳进驻了个姓羊的将军后,这就成了攸关国家颜面的大问题了。
      看著下属双手捧著的羊形青釉,陆抗暗暗叹了口气。
      「李校尉。」陆抗无言的看著下属。
      那李校尉脸上现出略尴尬的神色:「这是城中许氏感念大将军恩德进献的上等青釉烛器,大将军的烛台也不堪用了,不妨……」
      「我明白你和百姓的心意。可李校尉你也知道,在我国边境与我等对峙的敌国将领姓羊,字叔子。」陆抗抚额,无奈的说道:「这西陵一带已给那羊叔子收买够多人心了,我要是再摆著这东西,消息传到敌国去还不把我国颜面丢光?」
      「可是大将军,我国出产的羊形瓷器、铜器早就藉由商贾流通到敌国境内很久了。您实在无须忧虑这些……」李校尉试著说解,他们这大将军什麼都好,就是有些时候忧虑的太多,大将军和羊公以德相待、侨礼之好一类的事迹早已传遍天下,再来一个大将军摆羊瓷也没什麼好在意的吧?
      「不用了,你自个收著吧。」陆抗觉得头有点疼,还是趁旧疾复发前打发走下属的好。
      见大将军似乎有些动怒,李校尉也不敢再多说,只得捧著羊瓷迅速退出书房。


      3楼2013-10-06 16:34
      回复
        看风晨的文总有种旧事惘然的感觉……淡淡的,可是想到背后隐藏着曾经的惊涛骇浪就伤感不已。这里的“大司马”称呼让我觉得又熟悉又陌生,或许是因为脑中的陆抗定格在了他二十岁的时候,又或许陆抗的内心本来就定格在了那时候……同意吾彦景仰陆抗,他和二陆,更多的只是各有各的执念吧,机云太骄傲,有时候像刺猬一样……瓷羊看着熟悉,朱然的墓中出土过的最漂亮的瓷器就是青瓷羊了。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10-06 18:33
        收起回复
          目测不错


          5楼2013-10-06 18:48
          回复
            赞一个


            6楼2013-10-06 19:33
            回复
              “天问”这个题目...关于人生命运的我总感觉很难写,可能是自己的感悟不够吧。。。
              相比家国大事这种很沉重的题材,写写日常的流水账也是很惬意的——突然期待《羊瓷》能有些轻松点的后续。
              支持风晨姐(没叫错吧)挖料,我是厚脸皮跑来自我科普的——第一步是认识他们


              IP属地:湖北7楼2013-10-06 20:25
              收起回复
                顶贴你有经验我有经验 你不沉贴 又能眼熟我 何乐而不为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3-10-06 23:56
                回复
                  2025-08-09 00:52: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很高兴又看到风晨写的文。
                  “当年薛珝风光,不过如此。”或许,这句话间接解释了“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这一句。谁不想有陆抗那么风光?但是,要扛起陆抗得扛的一切,谁会愿意呢?陆抗一辈子得做的违心事,又太多了。把少时的朋友诛三族,那是何等心痛的事;明明是族内之子犯错,因为自己族长的身份,只能为他们求个情,留人诟病。如果有一天做到陆抗那个位置,只怕会想,当年陆抗风光,不过如此,但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不值得。只有陆抗才会这么“傻”地付出,因为他是陆逊的儿子。
                  一直觉得,吾彦是陆抗身边最了解他的人,最后他也像陆抗那样,“傻傻”地用尽一切维护吴国,即使他的所作所为终究也不会有效果。
                  我想,这种“傻”还是值得敬佩的。
                  另外同意吴歌说的,陆抗感觉停在二十岁诣都谢恩的时候。
                  最后《羊瓷》太搞笑了,确实只有陆抗会去担心这种东西。(如果消息真的传出去了,估计别人都会想歪,只有陆抗一个人会想得那么正经,所以没关系,哈哈~)I


                  IP属地:新加坡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10-07 07:32
                  收起回复
                    陆抗给人的感觉有一种干练 , 感觉他跟羊太傅真的是天生一对
                    想到陆抗在唐宋武庙里的地位排名 貌似比陆逊还要高 , 真是令人颇感意外


                    13楼2013-11-22 03: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