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吧 关注:2,434贴子:192,565
  • 15回复贴,共1

汪勃与秦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汪勃与秦桧
汪勃在人们的眼里,是秦桧的副手,到了如此的程度,应该是好朋友了。他比秦桧大两岁,比秦桧晚死十六年,活了八十四岁。他是安徽黟县碧山村人,南宋绍兴二年(1132)进士,此时已经四十四岁了。初任严州建德(今浙江省)主簿,后任建德县丞。绍兴十三年入京,此时已经五十五岁,任太常寺主簿,入御史台检法,官为监察御史,后升任御史中丞。绍兴十八年,六十六岁时调升签书枢密院兼权参知政事。有人说汪勃依附秦桧,官至枢密。但是这样的好人能够和秦桧搞在一起,那么秦桧能是坏人吗?一个坏人能容忍他吗?这样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秦桧,并得出秦桧不是个反面人物的结论。
汪勃为什么能够进入朝廷为官?后来有人说,在绍兴十三年,即岳飞被杀的第三年,也是绍兴和议的第三年,高宗厌戎马久,与民休息,既定和议,罢诸将兵。而士大夫皆谓“父兄大仇未报,兵权不应当罢”。高宗不喜欢听到这样的言论,即选择精明能干又比较厚道,并且不与赵鼎、张浚同一立场的官员居纲纪之地。其实也是排斥异己者的作法之一。他们所在的地位,便于弹劾和排除反对和议的人。当时汪勃提出:议和之后,皇后归来,高宗孝之大也。请刊于石,再临摹下来赐以群臣诸生,示以天下为子之道。高宗听了当然高兴,当然愿意接纳提拔这样的官员。
高宗说:凡私意妄言者尽罢黜之。大理寺少卿朱斐指大理寺为诏狱。汪勃言:斐不自知职业为何事,不学无识。随后朝廷将其罢官。许多人爱说秦桧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其实汪勃就是秦桧的开路先锋,既迎合了秦桧的态度,也是自己为朝廷做贡献的需要。许多事情,账不能都算在秦桧的身上,在他身边是应该有一些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的官员才行。不像岳飞,最后是分崩离析,因为他把人都得罪完了。
某年蔡京之子蔡攸一家人到了行在,汪勃屡次对高宗说“靖康祸变,臣子不忍闻”。高宗读了汪勃的上疏,极为悲愤,即命蔡攸一家还之贬所,并说蔡京子孙不用赦令内徙。这里可以看出汪勃对奸臣蔡京的态度,也表露了他的爱国之心。这样高宗认识到汪勃是个知大体,明治道的官员,遂再次提拔为谏议大夫。在这一时期,任宰相的是秦桧,汪勃能够一帆风顺,说明二人的相处是融洽的。
有一次,有个押班赵辙恃宠而胡作非为,妄占人家的房屋。汪勃上奏高宗,随即将其斥之外。高宗说:逐一内侍而杀一儆百,使其类知惧。这样对汪勃更有好感。在绍兴十八年进入了枢密院。据南宋人说,秦桧得志,恶同列逼己,始废除升迁秩序,斥去了一些官员。而汪勃在枢密院对秦桧是恭恭敬敬,以礼相待,就是告别,也以目相送。秦桧的意图,他掌握的很好,相处一年,颇为融洽。但也担心秦桧容不得他,尝叹息曰:“此岂是伴食处哉!”。
有一次高宗赐秦桧犀带,秦桧问身边的人:枢密(汪勃)有否?使者回答:也赐了枢密一条。秦桧面有失望地说:“上果厚汪枢密哉?”汪勃知道之后,感觉秦桧有些嫉妒他了,就说:“吾可以去矣”。即对高宗说:陛下对臣宠信,但是母亲老病,请求退归田里。其实汪勃的岁数早过了花甲之年,也确实该致仕了。不过高宗并没有让他离开,而是安置于临安宫观,食旧职俸禄。据说秦桧不能动摇汪勃,靠了高宗的宠信。
这里,我们并没有看到秦桧作威作福,飞扬跋扈,高宗更不是被秦桧玩弄于股掌之上。秦桧对汪勃并没有出格不敬的地方,说什么秦桧的态度才使得汪勃辞官,其实明显的牵强附会了。一条犀带能把关系搞崩了吗?那么秦桧身边还有人吗?
汪勃为官,廉洁至骨,不费公家一物。诚实厚道,自少至老,不欺无妄。尤其俭朴,相安同异。经常走动民间,与桑农接近,如一家人。常在青黄不接时,低价售出稻谷,乡民多受其惠。其家乡人把他当佛来看待。因为有德政,百姓称为“贤哲太守”。其退,高宗将其超擢三等,制曰:“为民借留”。看来他是个很好的官员了。如果秦桧贪腐严重,欺压百姓,为非作歹,恶贯满盈,汪勃怎么能与秦桧相安无事呢?秦桧又怎么能容忍他呢?
汪勃官至枢密院兼权参知政事(副宰相)。死后封新安郡侯,追赐为龙图阁学士,葬于安徽黟县龙江乡北庄村西北坡地上,基地宽广,背倚山坡,坐北朝南,坟包直径2米,前有石坝围成半月形拜坛,半径约4米。坟包完整,墓碑已失。不过秦桧的墓地比他更为简朴,至今无影无踪,找不到在什么地方。
一个很普通的常识,如果秦桧为非作歹,他的副手怎么可能是汪勃这样的人呢?说他依附秦桧,也没有这样的迹象啊。既然秦桧害岳飞的一言一字都找不出来,那么非要说秦桧让南宋进入了最黑暗的时期,有什么可信度呢?我们对秦桧身边的人研究还很不够,却说秦桧劣迹昭著,这对他是很不公正的,可知秦桧确实被人所冤。


1楼2013-10-15 10:23回复
    研究一个人应以研究这个人为主体,旁人只能做为参考!
    汪勃依附秦桧,尚能洁身自好,正好拿来对比秦桧。你自己帖子中也说汪勃多次担心秦桧容不得他,幸得高宗保他,这不是明显的对比,这说明汪勃不得不依附秦桧。再者研究一个人,应研究主体人物的行为为主,而不是以研究主体周围的人物为主,周围的人物只能作为参考。所以,研究秦桧,我们要以秦桧的行为为主,例如,和议之后秦桧的行为,有哪些德政策?有哪些暴政?这些政策取得了什么样的结果?
    而不是说把秦桧身边的人研究透了,秦桧这个人就活灵活现的呈现在大家眼前了。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10-15 13:52
    收起回复
      再者,研究周围的人,不能只取单独个例,应采集大量的个,做科学研究便是如此。个例不具备代表性,只有庞大数量的个例类比研究,才能做出定论。就好比坐在井里面,只能通过井口去,观察外面的世界,坐在房子里,你只能通过开启的门或者窗户来观察外面的世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当你处在空旷的平原,所观察的世界又是另一番景象。取主体周围的个例来研究主体,而不是采集大量的个例来细细推敲研究,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叶障目而已!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10-15 14:29
      回复
        再者,研究周围的人,不能只取单独个例,应采集大量的个,做科学研究便是如此。个例不具备代表性,只有庞大数量的个例类比研究,才能做出定论。就好比坐在井里面,只能通过井口去,观察外面的世界,坐在房子里,你只能通过开启的门或者窗户来观察外面的世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当你处在空旷的平原,所观察的世界又是另一番景象。取主体周围的个例来研究主体,而不是采集大量的个例来细细推敲研究,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叶障目而已!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10-15 14:30
        收起回复
          汪勃,歙人也。仕州县,年逾六十犹未调。官满,趋朝试干秦桧,求一近阙。秦问其:“已改官乎?”曰:“未也。”有举者几人?”曰:“三人耳。”于是遣人导之往谒张、韩。时二公皆以前执政奉朝请,闻有秦命,倒屣出迎,执礼甚至。勃得改秩,秦后擢置台省。(《东南纪闻》卷一)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10-15 23:37
          收起回复
            历史盲又在这里大言不惭,给汪勃洗白了。
            我话撂在这里,汪勃就是秦党,虽然后来分道扬镳,但是也不能否认,他的发迹之路,离不开秦桧,汪勃也给秦桧出了大力,堪称狼狈为奸。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里,详细记录了汪勃,是怎么替秦桧陷害黄公度的:
            时任御史的汪勃,在秦桧的授意下,上本弹劾黄公度,给黄公度罗织的罪名有两个:一个是威胁秦桧党羽李文会,称要写野史毁谤李文会;另一个是替赵鼎游说同僚,借舆论挟持朝堂,说黄公度这是结党营私。
            黄公度于绍兴八年高中状元,本来前程似锦,只因同抗金派宰相赵鼎交好,又对秦桧党羽李文会看不顺眼,就因为汪勃给秦桧当狗陷害他,致使他罢官归家,整整四年。


            IP属地:江苏6楼2024-10-02 21: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