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干院文学社吧 关注:336贴子:30,922
  • 7回复贴,共1

恋恋风尘发行十年 ----纪念恋恋风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恋恋十年风尘——纪念《恋恋风尘》发行十周年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张唱片,在这个浮华的21世纪,在这个没有校园的夏日。  
    
  站在青春边缘,突然想起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那个校园歌手和行吟诗人横行的年代……  
    
  10年前,1995年。  
    
  我看到一盘有着奇怪封面的磁带。磁带上分别印有代表了1969、1985和1995年的照片。1969年的,是一群兄弟姐妹拿着“红宝书”,1985年的,是一位身穿黄色束腰上衣和黑色健美裤的“时髦”女郎,而1995年,是日本漫画《七龙珠》。磁带上还有四个字——恋恋风尘。  
    
  中间的男人,应该是歌者吧,我认得他,他叫老狼,那时特火,因为一首《同桌的你》。  
    
  少年时代的我,因为喜欢封面的创意,也因为对老狼的一点熟悉,买下了这盘磁带。  
    
  一晃十年匆匆。当年,我们这帮听着〈恋恋风尘〉成长的懵懂少年都已作别校园,可青春时代关于音乐的记忆,有这张专辑留下的永恒感动。  
    
  【老狼】  
    
  94年,校园民谣红得发紫的年份,我知道了一位叫老狼的歌手,喜欢极了他那首〈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老狼从来不是偶像,你说他是实力派也多少有些勉强。他真正出名的专辑,也就是〈恋恋风尘〉一张而已。可是,仅此一张,就把他和10年间所有的“校园歌手”区别开来。  
    
  这是一张可以用得上任何溢美之辞的专辑。从创作群到歌者,从词曲到配乐再到和声,从歌曲的外在演绎到创作者的“真诚度”,都再无同类专辑能出其右。  
    
  钟爱〈恋恋风尘〉的朋友,大多也听过〈高晓松作品集:青春无悔〉,在我看来,这两张大碟可以称得上是10年来校园歌曲的集大成者,一为东邪,一为西毒。我更偏爱前者,因为前者是“创作者的多元和演绎者的统一”,使得大碟呈现出一种复杂却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而后者,正相反,是“演绎者的多元和创作者的统一”,整张大碟多了一点喧闹和技巧,少了一些温和。同为10年,同样精彩异常的,还有郁冬、小柯等人的专辑,但由于是“演绎者与创作者的双重统一”,使这些专辑稍显单一。  
    
    
  毫不夸张的说,〈恋恋风尘〉大碟,是大学校园文化中最具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的一次顿悟、一次爆发、一次革命!再听现如今的“水木年华”,再听一些标榜为校园歌曲的网络口水歌,我知道那段青涩、质朴、纯真的校园歌曲盛世已然落幕。  
    
  老狼,一个奇怪的人,没有好模样,没有好嗓子,可就是能唱出那些青青校园、象牙塔里的风花雪月,就是能淡淡的,淡淡的,让你感动。听过他清唱那首LIVE版的〈久违的事〉吗?没听过的,去听听吧。  
    
  不管这头不像狼的老狼现在在做什么,是不是忙于走穴,或已丧失了当初的激情,或与女朋友幸福的生活,我都会祝福他,并且感谢他。如果可以,我想告诉他,在中国,演绎校园歌曲,至今没有人能超越你,真的。  
    
  【高晓松】  
    
  高晓松越来越胖了,脸开始横着长,人也越来越傲了,人家随便一句话他老兄能接过来“发挥”半天。  
    
  我知道现在的小弟弟小妹妹们,还有叔叔阿姨们都特烦他,看到他准会说,这满脸赤豆的人都写过什么呀,傲成这样。  
    
  我曾经非常欣赏高晓松,看着现在的他只知道逞能却写不出什么来,我也无法讨厌他。  
    
  一个年龄层的人,会有那个年龄共同的音乐记忆,高晓松的音乐,正是属于我们这批人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恋恋风尘〉、〈青春无悔〉〈同桌的你〉〈B小调雨后〉……它们让我有种亲切感和认同感,它们触碰我的心灵。  
    
  所以,谢谢你,高晓松。  
    
  【郁冬】  
    
  我对郁冬的印象,是模糊却又亲切的。记忆中他是个相当有才气的男孩,有一张清秀忧郁的面孔,也曾从幕后走到幕前,但似乎不太成功,继而继续退居幕后,写歌、行文。 
 


1楼2007-09-27 20:03回复
     其实我已记不清他的样子,但会常常聆听他的《露天电影院》。奇怪,我不是看露天电影长大的孩子,但我读的懂歌里的心情,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记忆,每份记忆,都含着忧伤的甜蜜。 
       
      郁冬是个天才,和朴树、高晓松相比,他低调而落寞,没什么名气,但他绝对、绝对,是个天才!叶蓓的《纯真年代》《在劫难逃》,老狼的〈来自我心〉〈昨天今天〉……他的音乐里常常会流淌出催人泪下和妙不可言的感受,让人从繁杂的琐事中静下心来,重温一些被我们遗忘的,淡蓝色的梦…… 
       
      我听过的郁冬作品不多,但几乎每首,都能感动我。 
       
      【黑楠】 
       
      〈超级女声〉是2005年夏天最火热的话题,当黑楠这个名字刚出现在评委中的时候,很多人不认识,都说这家伙打哪儿冒出来的,而我却对他的名字很熟悉,因为,他曾经出现在〈恋恋风尘〉的创作群中。 
      当我不能免俗的喜欢上了张靓颖,不能免俗的鄙视黑老师,我开始回忆他究竟写了那张大碟里的哪首歌。在我拿出CD企图证明的时候,我在心里默念,千万不要是我最喜欢的〈蓝色理想〉,可是结果却不遂我愿。那首美妙而忧伤的〈蓝色理想〉,真的是他的作品,那首同样美妙而忧伤的《只有你陪我一起歌唱》,也是他的作品。 
       
      黑楠,我相信他曾是一个年轻、真挚而有才气的音乐人,看着现在的他,我有些难过。 
       
      【高枫】 
       
      高枫死的时候,有人惋惜有人不屑。提到他是谁,基本上统一口径为——唱〈大中国〉的那个。 
       
      而我心目中的高枫,还是挺艺术气质的,这要归结于我只听过他的一张专辑,这张专辑很久远了,大抵也是在1995年左右,叫〈天那边的爱〉。专辑里几乎每首歌都很好听,和〈大中国〉完全不是一个调调。 
       
      据说,这是高枫的第一张专辑。而那以后的他,我选择性遗忘。 
       
      所以当他死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起的,是〈天那边的爱〉〈地久天长〉或者〈美人〉。 
       
      【曹钧、黄小茂、王笑冬、郭亮、刘效松、杨乐……】 
       
      高枫的〈美人〉在整张〈恋恋风尘〉中显得很另类,有些异域风情,特别是里面的吉他伴奏很棒,弹吉他的叫曹钧,当时最好的吉他手,对古典和民谣都很有造诣。还有很多很多熟悉的名字就不多说了,这些名字被老狼用手写体认真地记录在CD本的封底。 
       
      【青春】 
       
      在《恋恋风尘》中等待青春散场,在《美人》里感慨世界变得太快,在《蓝色理想》中寻找我曾幻想的未来,在〈爱已成歌〉里偶然的谈起旧日电影,在〈为你难过〉中相互冷漠,在〈来自我心〉里任凭这夜越来越深,在〈昨天今天〉中追问是谁爱上谁,在〈音乐虫子〉里飞呀飞呀飞,在〈只有你陪我歌唱〉中逃避风霜,而这一切的一切,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明天你是否会惦记? 
       
      〈恋恋风尘〉里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有的只是一个温暖的声音。 
       
      〈恋恋风尘〉里没有太多的复杂配乐,有的只是一种清澈在流淌。 
       
      10年了,在这个超女横行,R&B当道的E时代,大家都学会了用电脑制作歌曲,还有没有人留恋木吉他下的刹那芳华? 
       
      10年了,唱歌的人已成中年,听歌的人呢? 
       
      10年了,在那片淡淡的诗意下,掩映的是整整一代学子的记忆,揪心揪肺,无法释怀。 
       
      写下这些,无他,纪念那个时代,纪念那张专辑,同时,纪念自己渐渐远去的青春。


    2楼2007-09-27 20:04
    回复
      2025-08-03 15:06: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zhuanzi 校园民谣贴吧 ~


      3楼2007-09-27 20:05
      回复
        天价的专辑,人们或真心或矫情地收藏爱好,昭示了着这个盛世必将要走向末路”。 

        衰败篇 
        代表人物:朴树、许巍等。 
        传世作品:《白桦林》、《那些花儿》、《在别处》等 

        这一时期,号称内地“四大天王”的红豆、黄格选、林依轮、毛宁,坐牢的坐牢、挨砍的挨砍、转行的转行;老狼在华纳坐了三年冷板凳,鲜有新作问世;中国唱片总公司也在国内唱片公司和国际唱片巨头的排挤下也难为生计,“金唱片奖”的影响力也不比华语音乐榜中榜或东方音乐风云榜或CCTV-MTV所谓音乐盛典的任何一个;老前辈徐沛东成了中国轻音乐协会的会长,南方音乐人的代表陈小奇也随之入主广东音乐协会,并开了自己的音乐公司;早期较有个性堪称摇滚乐坛领军人物的郑钧、高旗也纷纷转变风格或忙于走穴,只为在这广阔的音乐利润中分得一杯羹;汪锋从一只鲍家街的小鸟飞身转向流行乐坛,并开始创作诸如《直到永远》等的公益歌曲。说这一时期是内地乐坛的“魏晋南北朝”似乎更恰当。校园民谣的在这朝代中,风雨飘摇。 
        “魏晋南北朝”中,太和麦田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小众歌手朴树。他的《我去2000年》专辑中的《白桦林》、《那些花儿》等歌曲迅速在各大高校传唱开来,而他也成为了校园歌手中有机会上央视春晚的唯一一位。还是一样的风格,站在原地斜插着口袋一动不动,只是酷酷的在唱歌。这也许是中央台最大的容忍限度了,能接受这样一个有个性的歌手。而许多年后,当他《生如夏花》专辑发行时,我们再也见不到那个特立独行的朴树了,显然,他已经习惯了和媒体记者不知是几厢情愿的交流和矫情。 
        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的从众、迎合和媚俗,他也难于幸免。 
        许巍,是一个应该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记上重重一笔的名字。作为早期摇滚乐的代表人物,把它归为校园歌手似乎不妥,但我相信一万人的学校里就有八千人喜欢他的作品,同时他身上特有的人文气质和书卷气也让我相信他在校园民谣中的地位。 
        出生于西安的许巍才华横溢,18岁便成为西安市最优秀的吉他手之一。此后他向北京发展,成为“北漂一族”,凭借高超的技艺和创作才华,他很快被红星相中,成为一名签约歌手。红星十周年的作品合辑中就有他的两首作品。与现在相比,当时风格更偏向于摇滚叛逆和愤世嫉俗。其后,他加盟百代旗下的步升音乐,推出了首张创作专辑《在别处》,并请来张亚东做监制,专辑迅速为主流音乐接受;接下来的《那一年》、《时光漫步》更是张张大卖,许巍人气一路飙升。与朴树不同的是,他还是保持了以往的为人风格(尽管不可避免地他的音乐风格还是有了彻底的改变),鲜于在媒体上露面。越是不露面人们越喜欢,喜欢他就像喜欢王家卫,对多数人来讲。 
        04年,许巍再次推出了全新创作专辑《每一刻都是崭新的》,专辑中每首歌曲都是他全新的人生感悟的结晶,歌曲《旅行》、《坐看云起》、以及同名主打《每一刻都是崭新的》也迅速成为各大音乐排行榜的上榜歌曲。许巍借势而发,与北京工体举办了他出道十年来的第一场个人演唱会:许巍“绝版青春”演唱会。演唱会的成功与94年的“中国摇滚乐势力”相类似,没有华丽的舞台的布置、繁琐的开场白、矫情的嘉宾的表演,有的只是许巍十年来优秀的音乐和台上乐手们尽心尽力的演出。最后,歌迷在恋恋不舍中含泪散场,这,也许算是为这位音乐才子的最大的回报吧。 
        当一种文化还几个人在信仰在支持时,它就需要寻找另一个“兴盛”的时机了。 


        中兴篇 
        代表人物:水木年华、极光组合、大地乐团等。 
        传世作品:《蝴蝶花》、《青春正传》、《十年》、《别来无恙》等。 

        个人觉得,“中兴篇”是我牵强加上的。但出于信仰,我宁愿接受这个并不存在的事实。 
        年,水木清华一个叫卢更戌的理工科学生创作了一首叫《蝴蝶花》的歌曲。歌曲迅速在北京高校各大高校传唱开来,并一度成为清华的“校歌”。歌曲中描写的淡淡的忧愁、失恋的感伤、,象极了早期的校园民谣风格。而这首歌也让这位音乐才子声名鹊起,他迅速与某公司签约,制作了“叫好不叫座”的首张专辑《未来的未来》。有人预言:他将会成为罗大佑式的任务。


        IP属地:山东6楼2007-09-29 00:27
        回复
          郁冬,露天电影院,小学时候无意中听到的歌,至今念念不忘


          10楼2007-10-06 13:51
          回复
            嗯…那个时候…我都还是小孩…呵呵…


            IP属地:山东11楼2009-08-08 12:56
            回复
              《青春无悔》我最喜欢的一首民谣。


              IP属地:山东12楼2009-08-17 19:56
              回复
                …当年那些唱歌的人老了…当年那些听歌的人长大了…


                IP属地:山东13楼2010-01-03 10: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