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吧 关注:13,247贴子:105,811
  • 35回复贴,共1

统计一下昆剧新编戏活着的几率有多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全国政协京昆室编写了一套《中国昆曲精选剧目曲谱》,主要总结和收录各大昆团的新编昆剧或者整理改编的昆剧。本人也收藏了其中5册,闲来无事,我们来统计一下这些曲谱中的新编剧目的死活情况。
第一卷:上海昆剧团
1.《蔡文姬》 改编:郑拾风 打谱:傅雪漪 辛清华 演了几次,恐怕已经很少有人见过长期在演,初演之人还在,待亡。
2.《钗头凤》 改编:郑拾风 打谱:辛清华 演了几次,现在上昆昆三班近几年还有演,但是演出次数极其有限,濒危。
3.《长生殿》 改编:唐宝祥 整谱:顾兆琳 主体没有动老本的,从定情到雨梦八折,存活。
4.《血手记》 改编:郑拾风 谱曲:顾兆琳 未见再次排演,死亡。
5.《潘金莲》 改编:刘广发 谱曲:顾兆琳 根据传奇《义侠记》改编,其中主体折子戏都尚存舞台 存活
6.《占花魁》 改编:唐宝祥 谱曲:辛清华 根据传统本《占花魁》形成六个折子,延续保留《湖楼》、《受吐》,改写其他四折。近期还有传承。 存活
7.《司马相如》 编剧:郭启宏 谱曲:辛清华 演过那么几次,初演人还在,但未见有传承人演出之,待亡。
8.《牡丹亭》 缩编:王仁杰 整谱:辛清华 根据大音乐家叶堂牡丹亭全谱本整理改编,分为三本,主体结构同老传奇,曲唱尽量遵叶堂本,近年还整体搬演。 存活。
9.《琵琶行》 编剧:王仁杰 谱曲:周雪华 初演之人还在,未见传承性演出,待亡。
10.《班昭》 编剧:罗怀臻 谱曲:顾兆琳 演了那么几年,初演之人还在,待亡。


1楼2013-11-09 11:47回复
    第二卷 本人没买第三卷 北方昆曲剧院
    1.《李慧娘》 编剧:孟超 打谱:陆放 根据传统昆曲《红梅记》改编,非但红梅记本身没有传承,恢复起来的效果同样还是没有红梅记任何传承。死亡。
    2.《晴雯》 编剧:王昆仑 打谱:陆放 未见传承和复排经历,也更未见继续打磨精进。死亡。
    3.《血溅美人图》 编剧:陈奔等 打谱:陆放 未见传承和复排近年,也未见有传承性折子流布后世。死亡。
    4.《牡丹亭》 整编:王大元等 打谱:傅雪漪 除传统折子戏《惊梦》《寻梦》《拾画》外,其他新创作都没有任何流传下来,部分夭亡。
    5.《西厢记》 改编:马少波 打谱:傅雪漪 部分新创折子戏和老折子还在上演,整体近年也有演出。存活。
    6.《长生殿》 改编:秦瑾 打谱:陆放 根据老传奇改写的七出昆曲,基本架构同老戏。除折子戏还存活,改本的创新之处无活的,全死,老的当自活,新创无活的。 姑且算存活。
    7.《南唐遗事》 编剧:郭启宏 打谱:陆放 只听闻北昆有这戏,以我等之年纪很难看其真实存在,也未见再次排演和打磨。 死亡
    8.《琵琶记》 改编:郭汉城 整谱:傅雪漪 根据原本传奇改编。存活。
    9.《宦门子弟错立身》 改编:丛兆桓 打谱:王大元 根据三大宋代南戏改编,只是为柯军得到了梅花奖。现状死亡。
    10.《水淹七军》 编剧:王亘等 打谱:王大元 未见任何折子流传,与老本单折相差较大。死亡。


    3楼2013-11-09 12:06
    收起回复
      2025-09-03 23:34: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四卷: 江苏省昆剧院
      1.《西施》 改编:张弘 谱曲:徐学法 根据古本传奇《浣纱记》改编,但曲谱多系新打。无一折流传后世,该传奇目前再次被折腾各类版本持续上演。但这个版本已经倒下去了,前仆后继者甚多。 死亡。
      2.《牡丹亭》(上) 改编:胡忌 整谱:钱洪鸣 一共五个折子《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 其中前两折来自于古典传承 寻梦来自于传字辈 后两出几乎是新恢复效应,已经在江苏省昆剧院和其他团该出得到大范围认可和推广,是存活较好的恢复戏。存活。
      3.《牡丹亭》(下) 改编:丁修询 谱曲:徐学法 一共四个折子《拾画》《幽媾》《冥誓》《回生》 拾画来自于传承剧目、回生无法单独传承,其他两出都开创成功,在江苏省昆剧院已成为看家折子戏的一部分,且演出频次和传承丰满。存活。
      4.《朱买臣休妻》 改编:阿甲等 谱曲:钱洪鸣 四个折子根据古本整理改编,完全得到传承。存活。
      5.《玉簪记》 改编:宋词 谱曲:徐学法 除传承性折子戏琴挑、偷诗外,其余折子都无法传承,也从外再次搬演,改编和整理部分全部死亡。新的全死,老的依旧活。
      6.《白罗衫》 编剧:张弘 谱曲:徐学法 一共四折,除《看状》以老本为底板外,其余新编,然全部存活,且传承体系日益丰满。存活。
      7.《血冤》 编剧:刘葆元等 谱曲:徐学法 根据扬剧经典剧目移植改编。无传承,未见新排和打磨。死亡。
      8.《桃花扇》 改编:张弘 谱曲:徐学法 根据传奇桃花扇改编,部分折子得到恢复性继承,整体传承性不高,然在其基础上的1699桃花扇继续红火。暂且算存活。
      9.《绣襦记》 改编:成进森 谱曲:朱贵钰 与无折子戏传承的恢复或新编部分无一幸免地死亡,老的活着继续活着,新恢复或新编的很快死亡。
      10.《窦娥冤》 改编:丛兆桓 谱曲:傅雪漪 未见继续排演,未见有价值折子戏传承,死亡。


      4楼2013-11-09 12:24
      回复
        第五卷 湖南省昆剧团
        1.《荆钗记》 改编:范正明 谱曲:李楚池 根据古本南戏传奇改编,舞台演出借鉴湘剧高腔,已成为湘昆整体性传承剧目之一。存活。
        2.《彩楼记》 改编:易宣等 谱曲:肖寿康 根据古本南戏传奇改编,然仅有原来折子戏《拾柴》传承下来,其他恢复无有再现和传承。死亡。
        3.《雾失楼台》 编剧:余懋盛 谱曲:李楚池 近期已传承到新一代。存活。
        4.《苏仙岭传奇》 编剧:余懋盛 谱曲:傅雪漪等 传承不力,但尚有近年演出可见。濒危。
        5.《一天太守》 编剧:陈维国 谱曲:李楚池 同上的情况。濒危。
        6.《白兔记》 改编:余懋盛 谱曲:李楚池 根据古本传奇改编,一共八出。继承性传承两出,恢复性传承两出,近期也见湘昆演出。存活。
        7.《党人碑》 改编:余懋盛 谱曲:李楚池 根据清代传奇改编上演,其中老传承的依旧存活,新恢复和新编的无一幸免。 部分存活。
        8.《义侠记》 改编:李楚池 打谱:李楚池 根据原本传奇改编,保存较好,其中有些折子已成为湘昆代表性折子在舞台传承。存活。
        9.《渔家乐》 改编:余懋盛 打谱:李楚池 根据老传奇改编的,原来有传承的部分活,新恢复的全死。死亡。
        10.《连环记》 改编:余懋盛 谱曲:李楚池 根据老传奇改编,保存完好,湘昆有再排和演出。存活。


        5楼2013-11-09 12:41
        收起回复
          第六卷 江苏省苏州市昆剧院
          1.《琵琶记》 改编:无名氏 整谱:无名氏。基本属于老本的折子再现,创编性不高。存活。
          2.《窦娥冤》 打谱:吴秀松 关汉卿的元杂剧原本,几乎没动。但是昆曲毕竟本体不属于北曲体系,北曲戏怎可如此搬演,要不我们演北西厢既不是更有意义了,为何清代就无此一说,可见这等做法不明昆曲历史的做法,低劣。死亡。
          3.《荆钗记》 改编:曾波 曲谱完全用老谱 只是文本删减归并。多数折子得到传承,当然很多是本来就传承的。存活。
          4.《钗钏记》 几乎没有任何变动,就是老本有传承或者有曲谱的几折串演。没有起到恢复作用,原来能活的依旧活,原来濒危的也死了。没起到任何效果,但算部分尚存。
          5.《满床笏》 也是老传奇折子串演,但近期尚见此种形式再现。勉强算活着。
          6.《况钟》 改编:陈其行 谱曲:周友良 既然有十五贯传奇、又有建国后的改编版十五贯,要搞单独主人翁式样的框架戏,有何意义否。除原本或者的测字、见都传承外新设想全死亡。死亡。
          7.《白兔记》 改编:陆元贵 几乎就是老折子整理串演,曲谱也全是老的。完全存活。
          8.《永团圆》 也是老折子串演恢复而已,谈不上多大建树,但是恢复也没有传承。没产生任何结果。
          9.《长生殿》 改编:顾笃璜 整谱:徐灵昭 这是苏昆难得的整编大戏,但未见任何超越传统折子戏的其他恢复性折子戏存活,但整体因为尚且不久。待观察,估计也是无传承建树而已。
          10.《墙头马上》 改编:苏雪安 谱曲:朱传茗 苏昆自己承认这是上海昆剧团的本子用的。具备传承性意义,是当代昆剧移植改编元杂剧的经典范例。存活。


          6楼2013-11-09 12:58
          回复
            第七卷 永昆的 没有买 暂且不统计。
            好了,各大团自认为数得上号的新编戏在几十年的结果如上。不作过多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下面欢迎大家统计各大团近几年的雷剧大杂烩能活多久?相信多数心里明白,会算得出能活多久的了。


            7楼2013-11-09 13:01
            收起回复
              古代昆剧大浪淘沙,几百年的作品有些还活着,有些去了,但曾经存活的时长也不小,关键是我们的新编戏咋这么短命为主题曲?我们的新编大雷剧又能活个几年呢


              8楼2013-11-09 13:02
              回复
                我们当地有曲友看了“昆曲经编剧目曲谱大成”一书,很多人对此书的印象是“伪昆曲”,他们不明白京昆室的意图是什么,有那么多传统剧目经典折子戏不去整理出书,反倒把几十年来创编的不流传甚至是死亡的剧目整理成册,是评功买好吗?尤其是北昆的十个剧目,流传下来的有几个?现任的女院长对此剧目也是不削一顾,老艺人侯少奎,张毓文,侯广友等人的剧目为什么没有人整理?


                IP属地:天津9楼2013-11-09 16:05
                收起回复
                  2025-09-03 23:28: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上昆的班昭还在演,不过挺坑爹的,唱的少,而且有些曲子很明显的模仿玉簪记,但是显得很别扭,让人觉得恶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3-11-09 20:53
                  回复
                    我看了北昆第三卷剧目里的牡丹亭,其中惊梦柳梦梅的【山桃红】唱词就改了,曾经听他们团里人说,原词有些“黄”,不适合年轻人看,所以改动。
                    原词是;【山桃红】前腔;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稍儿搵着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改动后;【山桃红】前腔;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心儿颤,话儿甜,悄声儿倾诉平生愿也,待和你沉醉春风话语间-------
                    吧主看看,和韵律吗?


                    IP属地:天津13楼2013-11-11 20:14
                    收起回复
                      曾经听到过汪世瑜唱的一段沉浮记,我翻遍了百度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戏……不知道吧主听说过没有?


                      IP属地:北京14楼2013-11-13 22:27
                      回复
                        吧主,您好,我想问下,您是否有今年江苏省昆剧团演出的几出大戏的剧本?


                        IP属地:江苏15楼2014-01-20 10:57
                        回复
                          辛老还在世 很健康


                          16楼2015-02-27 14:22
                          回复
                            知足常乐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02-27 18: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