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湖山吧 关注:724贴子:395
  • 0回复贴,共1

转:文天祥绝食梅岭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及第,殿试钦点为状元。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元军渡江南侵,时任江西安抚使、赣州府知府的文天祥奉诏勤王,并在赣州、南安(大庾)等府县招聚义兵抵御元军。次年,元军逼进临安(今浙江杭州),身为右丞相的文天祥铤而走险,出使元营谈判,因慷慨抗争被拘留。镇江脱险后,又与张世杰、陆秀夫等义军汇合,重整旗鼓,坚持抗元。端宗景炎三年(1277年),文天祥率军收复江西州县多处。不久,因寡不敌众,被元重兵所败,退往广东海丰的五坡岭。祥兴元年(1278年)腊月下旬的一天晌午,天色阴暗,浓云密布,五坡岭亦被乌云遮住。这时候,海盗陈懿偷偷地引来一支元军袭击文天祥部队。经过一场恶战,宋军损伤惨重,文天祥不幸被俘。
文天祥被俘后,元朝汉军都元帅张弘范甚为得意。他知道文天祥素以忠孝贤能闻名,是个难得的人才,若能将他说降,并利用他的声望去招抚张世杰等部属,自己就能获得更大的“资本”,而得到元朝主子的赏识。于是,将文天祥囚在广州“优待”了4个多月,结果,遭到严词拒绝。文天祥在狱中作《过零丁洋》诗,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心志。张弘范无奈,只好遵从元朝主子的旨意,派都镇抚石嵩率队将文天祥解送大都(今北京)。
暮春三月,南国的景色是美丽的,但文天祥眼目中看到的却是“一夜连营火,山同景不同”。在元鞑子的铁蹄蹂躏下,南国处处萧条零落,死气沉沉。祥兴二年(1279年)五月四日,元兵把文天祥从广州押至南安军,当文天祥踏上梅岭越过关楼时,举目远眺,哀鸿遍野,满目疮痍,祖国大好河山沦陷于异族之手,广大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不禁百感交集,满腔悲苦。他感到:生未能为国尽责,就要为国尽忠,现在被俘,应“不食周粟”,誓死不作元臣。此时,他便萌发了绝食的念头。他估算从南安开始绝食,舟行七、八天,到家乡就会饿死瞑目,忠骨也就可埋于故里。于是,当天他就开始绝食,并在东山码头的囚船上,写下了一首慷慨激越的《至南安军》诗篇。诗中写到:“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以“饥死真吾志”表达了他决心效法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与元朝誓不两立的民族气节。
文天祥一绝食,押送他的元将石嵩急得要命,怕他饿死路途交不了差,就命士兵强灌。凶恶的士兵用竹片撬开文天祥的嘴,用竹筒强行灌入食物。嘴被撬破了,舌被撬烂了,牙床被撬肿了,文天祥每次都被灌得满口鲜血,血水和食物一起吞入肚子。由于元兵野蛮的强灌,使文天祥的绝食没有成功,他只好以泪洗脸,横眉以对……
自从广州解送文天祥北上之日起,即有一些从五坡岭败散下来的部属暗自随行护送,并准备劫船相救,但由于元军防守严密均未能得手。
最后,文天祥被解抵大都。在土牢囚禁的三年中,元朝廷用尽了种种威逼利诱和情说理辩,丝毫都不能动摇文天祥以身殉国的壮志,在牢房中还写下了气壮山河、悲恸寰宇的《正气歌》。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往刑场。临刑前,他面向南方,遥拜庐陵。然后,仰天长啸,从容就义。一颗凝聚民族精魂的文曲星就此陨落,时年仅47岁。


1楼2013-11-11 16:1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