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槐树吧 关注:1,309贴子:7,255
  • 0回复贴,共1

山西人与寒食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寒食节是山西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也是山西人独有的。
古俗讲究寒食节的具体日期是在冬至节后的一百零五天。现在山西人的习俗,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每逢寒食节,老百姓家家户户不动烟火,只吃冷食。
关于寒食节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奇继位,就设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子重耳,为了躲避祸害,只好逃亡国外,流浪颠簸。在随同逃亡的人中有一位名叫介子推的臣子,介子推为人正直,对他的国君重耳忠心耿耿。重耳流亡国外十八年。流亡期间,有时候他们君臣一行会受到别国君臣的款待,日子过得颇为丰裕,也有时候要遭遇寒冷和饥饿的折磨。
有一次,冲耳实在饥饿难耐,介子推就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有水煮熟了就送给重耳吃。重耳感到不已,这就是著名成语“割股奉君”的由来。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君主,他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国君晋文公。做了君主之后,开始封官奖赏原来的部下,竟把忠于他的老臣介子推给遗漏了。介子推便带着老母亲隐居到了当时定阳县的绵山。有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在宫门上贴上一张无名帖,指责晋文公忘恩负义。晋文公看后很羞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但介子推执意不肯出山,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谁知介子推仍然坚持不出,这时有人出主意说不如从山的一边放火,他就会从山的另一边出来。晋文公只好下令焚山,但介子推一直没有走出山来。晋文公和部下进山寻找,看到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抱着一棵大柳树,已经被烧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非常伤心,下令厚葬。搬开遗体时发现介子推身下有个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今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收入袖中。然后厚葬了介子推和他的母亲。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把定阳县改为“介休县”,并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即清明节的前一天,定为“寒食节”。晓喻晋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回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他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身着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已被烧焦的大柳树经师生机勃勃、枝叶扶苏,绿色的枝条随风起舞,仿佛是介子推重生一般,当即把复活的大柳树赐名为“清明节柳”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到今天,寒食节仍在山西晋中一带流传,这就形成了几千年来山西境内特有的传统节日“寒食节”。


1楼2013-11-19 08:3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