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吧 关注:2,807,734贴子:58,502,933

[XBA-H3、F885瞩目]Hi-Res Audio的魅力——索尼高品质音频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图片来自:gladess的百度相册
先来个小方块镇着,Hi-Res Audio赛高~奔跑着歌颂技术的索尼~!
图片来自:gladess的百度相册

还是小方块。。。这次的主角H3,不是B&O H3是XBA-H3,只要2499(国行)的骚尼旗舰圈铁!
关于这东西的听感,既然用了液晶振膜和索尼自家的动铁单元,而且都是全新的。听一次的听感应该不算数就大概说两句吧:声音整体信息量非常站得住脚,能量主要聚在中频人声,中性偏暖的声底,如果主要听日音的话是好东西。应该因为是新的所以当时觉得中频人声和高低频都有点脱节,应该通过Run-In可以改善吧。


IP属地:广东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楼2013-11-22 15:41回复
    基哥


    3楼2013-11-22 15:44
    回复
      图片来自:gladess的百度相册

      今天发布的这套东西,主要是针对户外便携的一套方案,有F885(这个之后会重点说)、我们已经很熟悉的PHA-1、MDR-1R稳步升级而来的MDR-1RMK2还有之前已经说过的XBA-H3.
      先缓一下,说一下这次发布的头戴MDR-1RMK2好了。
      从外形上是基本看不出1RMK2和初代1R之间的任何区别的,包括头梁上也没有标注MK2字样。所以当场的工作人员也说只凭借外形是分辨不出来这两款耳机的。那他们的区别自然是在声音上面了。
      1RMK2相对初代1R声音更为宽松润泽,不再那么强调声音的线条感而是对音乐整体的包围感进行了加强,针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会是一个更加吸引人更加适合一般流行乐的声音。


      IP属地:广东通过百度相册上传5楼2013-11-22 15:46
      收起回复
        路过
        这价格好可怕


        IP属地:广东6楼2013-11-22 15:48
        回复
          前排看宝莱坞哥哥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3-11-22 15:49
          回复
            图片来自:gladess的百度相册
            最后是PHA-1,在大陆上市真是晚啊。虽然PHA-1是在接近一年前就在日本发布了不过依旧符合了Hi-Res的标准。是一个能让你原来的手持播放设备声音更上一层楼的好东西。
            图片来自:gladess的百度相册
            发布会讲解的部分就到此结束了,之后是投野耕治先生的一个问答环节。大师不愧是大师,问答之间把大师风范都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这场发布会的另一个意外收获了。


            IP属地:广东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0楼2013-11-22 15:52
            收起回复
              图片来自:gladess的百度相册

              先上一张投野大师“指点江山”的图,问答部分因为一直在认真听而没有照照片,我之后会在后面编辑上一些非常精彩的问答内容,请各位看官稍事等候了。
              因为也没有录音做笔录,所以我只能根据印象与自己的理解大致还原对话,如果有理解有误或者没说清楚的地方也请大家海涵,谢谢~


              IP属地:广东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1楼2013-11-22 15:53
              回复
                Q1:sony Walkman的Digital NC是如何实现的
                A:索尼打上NC旗号的耳机\耳塞(现场用了MDR-10RNC做例子),除了两个发声单元之外,还会有两个微型麦克风收集周围的噪音,然后通过四级插头中的一级把噪音的波形信号输入到Walkman的机器里面,然后机内的降噪DSP芯片就开始处理这些信号,利用波形相抵的原理生成一组反向的波形信号再通过信号线传输到耳机的发声单元来消除噪音。


                IP属地:广东12楼2013-11-22 15:53
                回复
                  Q2:索尼现在把SA5000、Z1000等高价位高指标的头戴耳机都停产了,现在就只有一只1R属于相对高端的头戴式耳机。索尼会不会之后再出类似于Z1000那样定位与调音理念的产品。
                  A:我们的产品都有一定的周期,公司也会根据市场需求去调整产品线。MDR-1RMK2是一款非常成熟的产品,有着能够经得住考验的调音和足够时尚的设计理念。我们暂时没有开发新型的高端头戴耳机的计划。(1R还能再战好久!)


                  IP属地:广东13楼2013-11-22 15:53
                  收起回复
                    Q3:请问投野先生是如何看待“褒机”这个在大陆发烧友圈子里面争议非常大的观念与现象的。因为就我的切身体会而言,褒机对于部分耳机的改变的确是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的。
                    A:耳机也好音响也好,振膜的确需要一小段时间去进入最佳状态,不过这个改变应该是不会很大的。而且相对音响的大面积振膜而言,耳机因为振膜面积不是很大,理论上进入最佳状态是要比音响要快很多的。
                    就比如说EX1000,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时候之后,在两年之内它的音色是基本不会有改变的。(意思就是两年多就会坏掉这样?开玩笑的啦)
                    会认为褒机有效果,我认为主要还是因为这两个原因吧。
                    1、耳机,特别是头戴式耳机(这里拿了1RMK2做示范),在长时间的使用之后,耳罩会变得松软,加上没有及时清理的汗液等等的侵蚀使得耳罩的物理特性和声学特性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声音会不一样。(老板!给我来个10年陈酿的E888!)而这种变化常常被误以为是褒机造成的。
                    2、其实人的耳朵是会去认识某种声音的。当你每天听同一副耳机超过一段时间(比如40天)之后,你的耳朵就会习惯这样的声音,所以也会觉得这个声音更加的悦耳。
                    举个例子吧(手里拿着的依旧是1RMK2),你如果按着耳罩去听这个耳机的话,声音会不一样(也提到了佩戴方式和配件对于声音的影响)。这样持续上40天,你也会习惯这个声音而对原来的(没有按着耳罩)的声音陌生了,认为那样没有以前好听了。煲耳机大概就是这样的错觉造成的吧(笑)。


                    IP属地:广东14楼2013-11-22 15:53
                    收起回复
                      Q4:投野先生您好,您之前有提到会经常去听索尼娱乐的音乐制作部门对于音乐的理解和看法,也应该会有大量用户和技术部的工程师给的对于声音的理解和反馈,您自己想必也会有一套对于音乐的独到理解。那么您在进行耳机调音的时候,是如何平衡这些部分的意见和您自己的理解的。
                      A:(在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师笑的挺可爱)首先呢,我作为调音师,一定是会根据自己的音乐理念去做耳机的。如果耳机想让大家都觉得好听,首先要征服的第一个人肯定是自己。
                      然后我在接到一个新的设计需求的时候,我会首先去和这个耳机可能的购买者们做很多互动,去自己感受他们最喜欢听的音乐,让自己也喜欢上这些音乐,然后再去做耳机。
                      比如说我如果是哟做一个给普通大众听的耳机的话(说的是MDR-1R 10R系列吧),我会去找最近最流行的那些音乐,去看排行榜(Oricon)上都是一些什么歌手,然后会和歌手、这些音乐的制作者们去交流,看他们是如何制造出这些优秀而流行的音乐的,然后再把得到的经验汇聚到我即将设计出的耳机里面去。
                      去做一个适合听Club音乐、舞曲的耳机的话(XB系列),我就自己去到Pub里面去(扭身子),去感受年轻人的活力。然后仿佛要回应这份热情与活力一般,带着在Pub得到的热情回到工作岗位去。
                      如果是给录音师做的耳机的话(CD900ST,也就是7506),我那个时候花费了三年去拜访各个录音棚的知名录音师,每天都和他们待在一起听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也去听他们喜欢的耳机。然后我发现录音师对于音乐的要求和大家是非常不一样的,他们听歌的时候都喜欢把音量开的很大,生怕错过了音频流里面的哪怕一个细节。所以他们对于声音的细节和定位的捕捉是非常敏感、对这些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我花了很多时间,做出来了他们都赞不绝口的耳机。
                      所以,去聆听各种各样的音乐,吸收各式各样的观点,这样不断充实和颠覆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才能做出特色鲜明,(相应耳机的受众)喜欢的耳机来。


                      IP属地:广东15楼2013-11-22 15:54
                      收起回复

                        Q5:监听耳机和Hifi耳机之间的区别都在哪里,你们会去区分这些用途而制作耳机么?
                        A:(其实这个问题和上面那个有部分重复了)当然会区分。就如同刚才所说的一样,录音师和平常听音乐的人对于耳机的要求是非常不同的。对于录音师而言,他们在耳机里面听到的东西必须和现场尽可能的相似,去尽量还原现场。比如说“那把小提琴在十点钟方向,距离3米”,监听耳机就必须非常忠实把声音定位到那里。
                        又比如说“歌手的Mic离嘴10cm”,那也必须忠实的表现出来是10cm而不是1cm或者15cm。监听耳机需要做到的就是尽可能的去重现录音的现场,这样录音师们才能精确的开展他们的工作。
                        还有,监听耳机对于细节的还原也很重要,录音师并不希望自己听不到录音中的细节,所以监听用途的耳机一般都会拥有比较高的解析(大概这样?当时的翻译也没反应过来,我根据我听到的英文理解的)
                        像是给大众听的耳机的话,可能会更注重整体的乐感一些。


                        IP属地:广东16楼2013-11-22 15:54
                        收起回复
                          来看高清照片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3-11-22 15:55
                          收起回复
                            最后~~~~~~~~~~
                            和大师的合影!!!


                            IP属地:广东18楼2013-11-22 16:00
                            收起回复
                              好贴


                              IP属地:广东19楼2013-11-22 16: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