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古莲花池内水东楼南面的木槛内。原位于河北省易县城内。于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移入莲池内。
碑刻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集贤院学士徐安贞撰文,苏灵芝书丹。太原王希贞刻石。
碑通高3.33米,宽1.21米,厚0.35米。碑文行书29行,行60字。碑额篆书“大唐易州刺史田公德政之碑”3行,行4字,凡12字。此碑早年断裂为12段,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在府学时粘合为一。现虽有裂痕,但基本完好,碑文可读。河北省博物馆藏有此碑整幅拓本,拓本长3.24米,宽1.19米。此碑书体健美,笔法潇洒流畅,刚柔相济,是研究我国唐代行书法度的重要唐碑之一。
此碑系易州刺史田琬(也称田仁琬)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迁官安西都护府(今新疆吐鲁番县西10公里)时,因为要离开易州,州人怀念他的德政而为他立的德政碑。
苏灵芝,武功(今陕西省宝鸡市东部)人,生卒年不详。据《金石萃编》第八十三卷《易州田公德政碑》引《石墨镌华》称:“苏灵芝,武功人,生开元、天宝间,书与胡霈然齐名”。曾任过易州录事。他的书法技艺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影响。宋代文学家兼金石学家欧阳修曾称誉他为唐代写碑手。他写过很多碑,但流传至今的却屈指可数。“田公德政碑”是现存的、苏灵芝所书写碑刻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碑刻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集贤院学士徐安贞撰文,苏灵芝书丹。太原王希贞刻石。
碑通高3.33米,宽1.21米,厚0.35米。碑文行书29行,行60字。碑额篆书“大唐易州刺史田公德政之碑”3行,行4字,凡12字。此碑早年断裂为12段,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在府学时粘合为一。现虽有裂痕,但基本完好,碑文可读。河北省博物馆藏有此碑整幅拓本,拓本长3.24米,宽1.19米。此碑书体健美,笔法潇洒流畅,刚柔相济,是研究我国唐代行书法度的重要唐碑之一。
此碑系易州刺史田琬(也称田仁琬)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迁官安西都护府(今新疆吐鲁番县西10公里)时,因为要离开易州,州人怀念他的德政而为他立的德政碑。
苏灵芝,武功(今陕西省宝鸡市东部)人,生卒年不详。据《金石萃编》第八十三卷《易州田公德政碑》引《石墨镌华》称:“苏灵芝,武功人,生开元、天宝间,书与胡霈然齐名”。曾任过易州录事。他的书法技艺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影响。宋代文学家兼金石学家欧阳修曾称誉他为唐代写碑手。他写过很多碑,但流传至今的却屈指可数。“田公德政碑”是现存的、苏灵芝所书写碑刻的重要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