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人锋骨吧 关注:25贴子:5,031
  • 12回复贴,共1

【语文教学】享受心安理得教学设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自《读者》2003.23 

享受心安理得 
朱晓琳 

法国东南部一个叫"爱归里"的小镇上,住着一对年逾八旬的老夫妇,他们家的花园里四季鲜花盛开,美不胜收。每天清晨,老先生会将一只塑料筒放在花园门口,里面插满了刚剪下来的鲜花,街坊邻里甚至是过路人,如果你爱花,都可以从塑料筒里拿取,只要向老夫妇说声"谢谢"就行了,不需付钱。有一回我 走过他们家,被美丽的花儿迷住了,忍不住称赞了几句,老先生便将一大捧鲜花 送到我手上,我想付钱,却被他阻止:"您已经付出了赞美声,现在就请享受鲜花的美丽吧。"后来我才知道,这对老夫妇是小镇上最受人关注的人物,每天都会有人向他们送上问候或赞美,向他们道谢,如果老夫妇有个头疼脑热,有人会主动开车送他们去医院,周末的时候也总有壮劳力来他们家的花园里义务锄草、修理暖棚。在这中间,付出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 
记得有一年暑假,我临时搬入一处学生公寓,进门那天正逢星期日,所有的超市商店都关门,买不到一点吃的东西。当我无意中走进厨房,只见冰箱上醒目地贴着一张纸条:亲爱的朋友,我是在您之前住过这套房子的人,搬家时还留下些东西,但愿对您有用,请您注意察看食品保质期。祝您假期快乐!于是我打开壁橱,找到了面粉、通心面、食用油、调料、真空包装牛奶和一些餐具餐巾纸, 它们都分别用塑料袋包扎好,可见这位前房客还是个十分认真的人。我用这些东西给自己做了一顿美味的晚餐,却遗憾无法向这位雪中送炭的不知名朋友道声 "谢谢"。此后我又几次去法国度假,每一回离开租借的住所,我也会将那些还有用的东西整理好后留给下一位房客,比如衣架餐具,比如清洁剂卫生纸。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那年暑假里留给我的遗憾。 
有一回去登阿尔卑斯山,半路上下起雨来,走在泥泞的山道上很是费劲。这时我看见身边的山石缝中插着一根竹制手杖,很显然是有人特意留给登山者的。 果然不出所料,当我拔出手杖准备继续上山时,一对下山来的夫妇很自然地将手中已经完成任务的手杖插入了空出的石缝中,我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好一阵感动。爬到山顶上,雨过天晴,我将身上的雨披脱下来,抖干水珠叠好,放在那个让人休息的小木屋里,也许有一天某个登山者忘了带雨具,那么我的雨披就能为他遮风挡雨。我知道可能永远不会认识那个将用我雨披的人,我只是希望现在的举动能让自己以后心安理得地去接受他人为我带来的方便。 
在欧洲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里,人们追求自我道德境界的提升已经远远超过 对于金钱的计较,生活中利人利己的实用主义原则也被广泛接受,成为一种社会 成员间约定俗成的共识。就像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或"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一样,当你能做到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那么也就自然可以毫无愧色地享受他人给你带来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



1楼2007-10-09 13:56回复
    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中出现的新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阅读概括的能力。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 能根据中心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4、 结合自身实际,说说学习文章后的感受。
    二、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 教学过程
    1、 揭题,理解“心安理得”,质疑。
    同学们,昨天老师拿到一篇文章,读完后深受感动。今天,我想把它带给大家,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读书的快乐。大家愿意吗?
    今天就请同学们一起来分享这篇文章《享受心安理得》。
    读题,释题。
    心安理得: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得:适合。
    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2、 自读课文
    要求:A、读准文章中出现的新字词,把文章读通顺。B、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想想你的理解。C、课文用几件事来说明文章的中心。
    3、 检查自读
    出示词语“年逾八旬、美不胜收、遗憾、雪中送炭、弥补、共识、毫无愧色”
    4、 找出文章中心句
    就像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或“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一样,如你能做到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那么也就自然可以毫无愧色地享受他人给你带来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
    读一读中心句。从中你了解了什么?
    5、 初步理解中心句
    说说怎样才能心安理得?(要有付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只要不偏离主题都可以肯定。)
    6、 学习三个事例
    那么作者是用几件事来说明这个中心的?
    请你快速的读一读这三件事,说说课文中写的三件事,哪一件最使你感动,把你最感动的一件事仔细研读一下,并且用两种不同的符号分别划出每人的付出与得到。可以把你受到感动的语句用线划出来,仔细体会一下,谈谈你的感受。(板书:付出 得到)
    学生研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7、 交流学习体会
    找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和大家一起交流。
    A、 第一件事:理解“在这中间,付出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老夫妇在这当中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
    作者在当时得到一大捧鲜花觉得心安理得吗?(在当时觉得有些意外,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做,这就是一种利人又利己的实用主义原则)
    B、 第二件事:抓住学生对前房客行为的质疑运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讨论,再加上紧扣“遗憾”一词“作者遗憾什么?怎么弥补的?”
    在这件事情中,我觉得心安理得吗?(从遗憾到弥补的过程也就是从开始的不安到心安)
    读句子: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那年暑假里留给我的遗憾。
    C、 第三件事:“我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好一阵感动”我感动什么?小组讨论“有没有必要留雨具?”
    在这件事情中,我觉得心安理得吗?(心安理得了)为什么?(这次是作者自觉的行为)
    读句子:我知道可能永远不会认识那个将用我雨披的人,我只是希望现在的举动能让自己以后心安理得地去接受他人为我带来的方便。

    8、 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从作者的三次体会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享受心安理得?
    要有付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
    心安理得是接受,为了享受心安理得就要付出。
    再读中心句,体会含义。
    9、 交流感受
    像这样的行为已经在欧洲一些国家达成了共识,作者也深受感动,并且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今天我们读了这篇文章,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人或什么事?不管是你身边的,还是你所知道的。你能不能把你想到的内容与课文联系起来,说几句话。
    10、 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作者也把这种精神同时带给了我们,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也把这种精神带回家里,带到社会中去)
    是啊,这是我们的共识。但愿我们能把这种共识带回家里,也带到社会中去,这样我们会生活的很快乐。
    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那时你就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2楼2007-10-09 13:57
    回复
      2025-08-05 22:54: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妇他把自己已经完成任务的手杖留给下一个人,他们完全是为自己着想。 
      师:完全是为自己着想,不••• 
      生:不是把自己用完的手杖拿回家去,下一次再去爬山的时候再用,而是插在石缝里给下一位爬山者使用。 
      师:所以你感动,如果是你的话,你能做到吗,希望你学过这篇课文的后也能做到。 
      生:我觉得第二件事使我感动。我无意中发现一张纸条:“亲爱的朋友,我是在您之前住过这套房子的人,搬家时还留下些东西,但愿对您有用,请您注意看食品保质期。祝您假期快乐!”而且他找到了“面粉、通心粉、食用油、调料、真空包装牛奶和一些餐具、餐巾纸”,其实那些东西上一位房客自己也可以用的。这里说主人公用这些东西给自己做了一顿美味的晚餐,那以前的房客也可以用这些东西为自己做一顿美味的晚餐,但是他没有给自己做而是留给后面的人,因为他知道那天是星期天。 
      生:哪里知道是星期天? 
      师:这没有关系,是不是星期天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 
      师生:他有这片心去帮助别人。 
      生:我读到这句话“祝您愉快”,我们昨天上了《信任》这一课,这里是“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从这两个“您”看出来他都是很有礼貌的。难怪第二个导语说“与美德为伴,和文明同行”。(掌声) 
      师:好,非常好。吕嘉俊现在已经会把导语和前面学过的课都结合起来运用了。刚才我请好多同学,他们都谈了自己对三件事情中某一件事情最使他感动以及原因和感动的语句,那么老师想问的是这三件事情主人公第一件事是老夫妇,第二件事是房客、陌生人,第三件事是也是陌生人,那么都付出了哪些,都得到了哪些?快速阅读,想一下,这三件事中“我”和其他人物都付出了哪些、得到了哪些?可以看大屏幕(出示大屏幕),那么老夫妇他们付出了什么? 
      生:从第一件事,一对老夫妇他们付出了一大捧鲜花,过路人送出了赞美语句,送出了问候。 
      师:那么,得到了什么呢? 
      生:老夫妇得到了别人的问候和帮助,邻居们得到了鲜花。 
      生:作者给老夫妇送去了赞美声,得到了花。 
      师:他们觉得心安理得吗? 
      生:心安理得 
      师:为什么说心安理得呢?第一件事找出一句话 
      生:“在这中间,付出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 
      师:那么第二件事情,以前的房客他付出、得到了哪些东西? 
      生:他付出了他那些食用的东西,一些餐具、面粉、通心粉、调料、真空包装牛奶;得到了他住过之后,别人来住看到了那些留给住这套房子的人的一些话,而那个人就会对他很感激。 
      师:心存感激,那么我? 
      生:“我用这些东西给自己做了一顿美味的晚餐,却遗憾无法向这位雪中送炭的不知名朋友道声‘谢谢’”。 
      师:他遗憾的是不能面对那位陌生人说声谢谢。那么他是怎样弥补这份遗憾的呢? 
      生:他把衣架、餐具、清洁剂、卫生纸留给了下一位房客。 
      师:“我”作者也学着前一位房客对别人进行了帮助,这样他们心安理得吗,我心安理得吗?为什么呢? 
      生:心安理得。 
      生:因为我为以后的房客也留下了有时他们会忘记的东西。 
      师:因为我得到了房客对我的馈赠,我也学着房客一样对其他陌生人付出了我的一些东西、我的心意。那么,第三件事呢?登山人,他们付出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生:那些夫妇得到了别人••• 
      师:你先说付出。 
      生:他付出了是登山的拐杖,得到了是别人心中的谢意。 
      师:好的,请坐。那作者我又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呢? 
      生:作者付出了自己的一片心意。他也把自己的餐具、清洁剂、卫生纸也留给了下一位房客。 
      师:第几件事情? 
      生:第三件。我觉得作者付出了自己心意,他把自己的雨披也留在了山顶,也给下一位登山者留下了自己的心意。 
      师:我希望大家注意听,胡宇曦,镜头在前面,不在后面。刚才说了,我还有其他的人物,他们付出和得到了哪些东西,刚才王一斌说过后我发现第一件事、第二件事,他们都是“我”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生:因为别人先这样做 
      师:别人先这样做,然后“我”学习他。 
      生:这里还有“忘着他们的背影,我的心里好一阵感动。” 
      师:为什么感动? 
      生:因为这对夫妇把刚用完的拐杖又插回去,不像有些人想贪一点,拿回家下次自己用。师:为什么我感动呢? 
      生:因为,有些人是自己拿回家就算了下次还可以用,很贪的。而他们两只拿一个然后放回去,他还是想着下一个登山者可以用,这不是我们买的,我们要物归原主给大家一起用,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快乐。我还从一个词语看出来,是“特意”这个词语。 
      师: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啊? 
      生:是特别给他的。 
      师:有意的是不是? 
      生:不是随意的,如果是随意的就是这个拐杖我不要了送给你们好了,这样子是随意的。而这些拐杖是可以用的。 
      师:有什么补充的话,站起来说。 
      生:我好象看见有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他从一个商店里买出几个拐杖,他自己只用一根,其他几根就放在旁边。 
      生:是插在石缝中。 
      师:恩,好的。 
      生:这样把爱心延续下去,你把拐杖用完了留给你,你用完了又留给他,把爱心一个接一个的传递下去。


      6楼2007-10-09 13:58
      回复
        生:这就叫做快乐传递。 
        生:读到这里我想到了上学期《品德与社会》书里面的一个故事:快乐传递 
        师:我把快乐传给你,你把快乐传他••••••(教室里进行着快乐的传递) 
        生:爱心传递是比长城还长的。 
        师:我想送给大家一个明艳。 
        生:以前我们还学过一篇课文,说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对,所以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所以我们要享受心安理得,我们要付出才能够••• 
        生:得到 
        师:也不是说付出才能够得到,是我们付出了得到后心里面会觉得心安理得。所以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名言: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那时你就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高尔基 
        老师在最后几个字加了重笔,希望你们在下课的时候也思考一下。好,下课。


        7楼2007-10-09 13:59
        回复
          • 58.37.167.*
          垃圾


          8楼2009-04-08 18:04
          回复
            • 120.92.249.*
            。。。


            9楼2009-04-21 21:40
            回复
              • 222.64.219.*
              还可以


              10楼2009-04-27 19:15
              回复
                • 122.225.61.*
                ....................................................


                11楼2010-04-03 21:51
                回复
                  2025-08-05 22:48: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2楼2011-04-18 21:39
                  回复


                    13楼2011-04-18 21:40
                    回复
                      烂死了!!!!!!!!!!!!!!!!!!!!!!!


                      14楼2011-04-18 21:41
                      回复


                        15楼2011-05-01 17:13
                        回复



                          16楼2012-04-30 15: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