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我,曾感到度日如年。每天看着教室里的方寸之地,想象着七年的校园生活都将在此重复机械地度过,偶尔会感到无助的迷茫。那时候我会趴在课桌上偷偷睡觉,把自己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远大理想都装进不切实际的白日梦里,那时候我会看着窗外发呆,羡慕不受拘束的小鸟能够任性忘我地穿梭于天地之间,心中默念着《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台词:“有些鸟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笼里的,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芒。”那时候,我恨不得时针能以秒针的速度转动,恨不得自己能够一夜成年···直到踏上社会,才发现自己对于校园内的时光,是如此不舍与怀念,才懂得这段时光对于我,是生活最初的体验,是无法忘却的青春记忆,比往后的生活都要更纯粹,更本质,更美好。
此刻的我,面对电脑,看着自己刚刚敲打出来的文字不禁觉得好笑这像极了一篇有关挥霍青春的忏悔文,似乎每每写到回忆,都离不开悔意,似乎每个人都只有经历了生活的忙碌,感受了生命的冷酷,才能知道现实的复杂,青春的有限。电脑屏幕因为半天没有动静而自动转入屏保模式,渐渐变暗。一张胡子拉渣,略显憔悴的脸顿时映入眼帘,与那些代表青葱岁月的文字极其不和谐地重叠在一起,或许青春和现实的交织,从来都是如此。
从初中到高中度过了最难忘的少年时光。转眼间,曾经那个“胡乱唱歌”的少年离开学校已逾十年,或许在别人看来我已是符合社会定义下的成年人,但是每当提及母校,我依旧是那个幼稚过,轻狂过的十几岁少年。青春记忆中最难舍的片段并非那些相知的欢颜,也并非春风拂过,枝头轻颤的桃瓣,而是教会我哪怕身处黑暗,心中仍要闪烁熠熠光辉的师长们。陆军老师说过,教书育人不应是应付考试,目的不是优胜劣汰,而是依循生命本身的大爱。在学校,我不仅学会了立足于社会的技能,还在每一位老师的包容与理解,教导与关爱下,成长为一个能够在绝境中重生,能够在工作之外,给别人带去积极影响力的“有用的人”。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老师们是真正能够听见并且尊重学生们心声的伯乐,他们把爱和毕生的精力施予给每一个他们心中的生命。
毕业那年夏天,我在学校门前的路边坐了一夜,隔着漆黑冰冷的铁门,我第一次感到披着月色的校园竟是如此美丽,未及细看,眼前已是一片朦胧。虽然铁门上锈迹斑斑的连锁,将替我保管一切美好,可是“回不去”所带来的无力感依然迅速在身体各处蔓延。
早在我迈出校门的那刻起,背后的一切皆成记忆。岁月流逝,那些记忆,就像点在鼻尖的奶油,成为了永远都无法触到的一抹甘甜。
记忆中的布局已有所变动,不变的是,这里依旧承载着少年人的梦想新奇与憧憬,以及相聚和离别。曾经在这里度过的时光凝结成记忆,存留在我今日的生活之外,虽已成过去,却未曾失去,比星空更美,足够铭记
此刻的我,面对电脑,看着自己刚刚敲打出来的文字不禁觉得好笑这像极了一篇有关挥霍青春的忏悔文,似乎每每写到回忆,都离不开悔意,似乎每个人都只有经历了生活的忙碌,感受了生命的冷酷,才能知道现实的复杂,青春的有限。电脑屏幕因为半天没有动静而自动转入屏保模式,渐渐变暗。一张胡子拉渣,略显憔悴的脸顿时映入眼帘,与那些代表青葱岁月的文字极其不和谐地重叠在一起,或许青春和现实的交织,从来都是如此。
从初中到高中度过了最难忘的少年时光。转眼间,曾经那个“胡乱唱歌”的少年离开学校已逾十年,或许在别人看来我已是符合社会定义下的成年人,但是每当提及母校,我依旧是那个幼稚过,轻狂过的十几岁少年。青春记忆中最难舍的片段并非那些相知的欢颜,也并非春风拂过,枝头轻颤的桃瓣,而是教会我哪怕身处黑暗,心中仍要闪烁熠熠光辉的师长们。陆军老师说过,教书育人不应是应付考试,目的不是优胜劣汰,而是依循生命本身的大爱。在学校,我不仅学会了立足于社会的技能,还在每一位老师的包容与理解,教导与关爱下,成长为一个能够在绝境中重生,能够在工作之外,给别人带去积极影响力的“有用的人”。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老师们是真正能够听见并且尊重学生们心声的伯乐,他们把爱和毕生的精力施予给每一个他们心中的生命。
毕业那年夏天,我在学校门前的路边坐了一夜,隔着漆黑冰冷的铁门,我第一次感到披着月色的校园竟是如此美丽,未及细看,眼前已是一片朦胧。虽然铁门上锈迹斑斑的连锁,将替我保管一切美好,可是“回不去”所带来的无力感依然迅速在身体各处蔓延。
早在我迈出校门的那刻起,背后的一切皆成记忆。岁月流逝,那些记忆,就像点在鼻尖的奶油,成为了永远都无法触到的一抹甘甜。
记忆中的布局已有所变动,不变的是,这里依旧承载着少年人的梦想新奇与憧憬,以及相聚和离别。曾经在这里度过的时光凝结成记忆,存留在我今日的生活之外,虽已成过去,却未曾失去,比星空更美,足够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