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潼渭——割据生涯中第一个敌人,割据生涯中最强的敌人
建安十六年,曹操命司隶校尉钟繇讨伐张鲁,而讨伐张鲁需要通过关中马超等人的地盘,实际上此举就是借讨伐张鲁之名平定关西,这钟司隶进关中还耍了个小聪明,他对马韩两家实行离间计,让马超率关西军阀趁韩遂现在在西讨张猛,马上做掉他。谁成想他这离间计倒是把马超惹反了让关西军阀集体抱团了。钟繇明显吃了低估马超智商的亏,马超为首的关西军阀要是和韩遂势力两家打起来,要么一家被灭另一家损失惨重,要么两败俱伤谁也干不掉谁,无论什么结果都是他们损失惨重,结果只能是钟繇坐收渔翁之利不费一兵一卒平关西。这种小伎俩欺不过马超,反倒是被马超利用了,韩遂讨张猛回来就看见马超为首的关西军阀打着自己的旗号造反,还没张嘴问,就被马超一句话堵住了“前钟司隶任超使取将军,关东人不可复信也,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典型的口蜜腹剑,你韩遂跟着我们干,你是爹,你是都督,你韩遂不跟我们干,后果你懂的。韩遂手下的阎行因为家人也在曹操处做人质,一直就有投曹的意思,劝韩遂不和马超联合,可惜韩遂根本就别无选择,他欺负了一辈子马腾,结果老了被这个马腾的儿子狠狠的摆了一道,不得已收了这个“狼子”,当了这“狼群”的都督。
关中十部俱反,聚众十万,以韩遂为都督,还劫持了名士贾洪写檄文,附近郡县纷纷响应,不响应者如关中军阀刘雄鸣则直接被马超等击溃。曹操先遣曹仁助钟繇等抵挡关中联军,无果,关中军占据潼关,曹操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八月,曹操到达潼关与马超夹关而峙,难以西进,遣徐晃朱灵率四千步骑暗度蒲坂津并趁夜色垒营,击退了当时防守在那的梁兴,做好了接应曹操的准备。而就在曹操与徐晃议计的同时,韩遂与马超也在研究怎么搞曹操,马超建议加强兵力镇守渭北蒲坂津,这样曹操便一直无法渡河,等没粮草了,他也就撤了。计策最终并未被采纳。这一计策几乎让徐晃的渡蒲坂之计成为泡影,也难怪曹操听说后会感叹马儿不死吾无葬身之地。而韩遂的意思是,蒲坂设不设防无所谓,我就是打算卖破绽给曹军,就是让曹操渡河,等他渡到一半了,我们冲上去要了曹操的命岂不是更好。马超听完顿时感觉到了好强烈的既视感,二话没说答应了。
“半渡击”,这可谓是成就了马超的计策,马超的成名战便是趁郭援军半渡汾河时截击,击杀郭援,而在这曹操半渡黄河的时候,马超又率兵截击杀了曹操一个大败,但曹操要比郭援命大得很,庞德并没像砍了郭援的脑袋一样砍掉曹操脑袋,在丁斐许褚张郃的全力保护下,曹操得以活命,曹操上岸后手下将领开心的快哭了,他却在那自嘲“今几为小贼所困”。曹操北渡黄河成功,关中军虽然得了大胜,但失去了潼关天险,已经开始渐渐被动。
在渡过黄河之后曹操还面临着另一个问题——渡渭水,每次渡渭水,都会被马超打回来,营建不成,又是沙地无法筑垒,这时部下娄圭又献计于曹操,利用天冷这气候,用沙子泼水筑城,于是曹操于一夜间筑起了冰城,并击破了前来迎击的马超军,得以成功渡渭,马超军彻底丧失了战争的主导权,割地求和。
这个割地其实挺流氓的,马超等人是要割黄河以西的部分地盘给曹操然后议和,实际上这些地方本身就不是他们的地盘,而是他们从曹操手里抢的,马超所谓的“割地”实际上就是把曹操原来的地方还给他,还不是全数还,自己还要吞掉一点,这曹操怎么可能会答应,于是第一次议和失败。
“割地求和”失败,马超韩遂等没办法,继续打吧,曹操还不跟你打,关中军每次挑战曹操都不管,你挑你的战我就不应,搞得马超等人没头绪了,我和你请和你不同意,跟你打你又不应,你到底想干嘛。联军为什么这么着急打仗,估计是因为后勤不足,再不打没粮草了,该回老家了,但要是一回老家,被曹操这么一追击铁定玩完,没办法,继续请和吧,这次不仅割地,还加上了送质。曹操觉得这也拖得差不多了,自己还有好多事要做,该收工了,于是就向贾诩问计,贾诩告诉曹操,先答应,再离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