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多幼儿园吧 关注:10贴子:297

回复:枫叶文学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潇湘妃子)--咏菊
枫叶评语:黛玉乃是曹雪芹笔下的人物,把这些诗词尽数给了黛玉名下,实本曹雪芹原创,想他老人家不会见怪的,曹先生笔下各人物凡是会写诗的,所写出的句子风格字字如人,语境也充分恰当,实在佩服曹雪芹文采,其经纶其见地其文笔堪称千古第一,倒胜了曹植、谢灵运等大才之人。


IP属地:四川16楼2014-01-08 16:43
回复
    宝髻松松挽就, 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 飞絮游丝无空。
    相见争如不见, 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 深院月斜人静。
    司马光《西江月》
    枫叶评语:此处不作诗词细评,凡是有考的诗词百度上皆能查出详细,我所理解也与网评一致,便不累赘。
    唐宋诗人凡有千古绝唱基本都因社会环境及自身处境有感而发,言词缠绵无尽、语意深长,理解这类诗首先要了解其身处社会环境及自己处境(感情,仕途,生活状况等)。
    在此要补充些题外话,也许有人会说我就是明白了这些(诗词)又有何益?不能当饭吃,不能拿去买东西,不能帮我找女朋友,不能给我娶媳妇,不能替我孝敬爹妈……
    中国古文化不同于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直白地教你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明确让你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只要你识字,读之便明确知道何意,无需多去思考探究;
    而古文学擅长谆谆善诱,所以便有了程门立雪之类的许多佳话,读去很难一眼看穿其意,继而诱导你多去补充知识开拓视野,多去思考、去请教。一来二去,培养出了独立思考能力及与人平和相处的习惯,日后立身处世更积极向上,而无太多埋怨。心性无敌了,还有什么得不到呢?若被物质左右了人生,活着就只是为死去了。


    IP属地:四川17楼2014-01-08 17:06
    回复
      2025-09-02 09:34: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废话时间:
      算是普及篇,我是初中之前会背的,那时家里管的严,几乎凡是父母在身边,手里都要拿一本才不至于被批评,有心无心的也记下了许多文字。初中三年级学的,这是篇建议背诵的文章,于是这篇的第二节课我在班里大出风头,流利地背诵了出来,现在想想,以后我家孩子也要有这本事,泡美女、泡帅哥啥的都不吃亏(开个玩笑,现在孩子应该有静若处子,动若矫兔的品性才好,可惜大多不淡定,言行不稳重,脾气又暴躁)。现在确实背不下来了,找出来温习一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最熟悉的应是前四句和后四局,生活中也常常使用。希望读者们走进经典文学,陶冶情操,淡定地生活下去。


      IP属地:四川18楼2014-01-08 17:41
      回复
        我是城西枫小叶,打架遭逢生死劫,有朝一日伤好后,叫他满身都是血。——[MAPLE LEAF]


        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4-01-09 02:11
        回复
          慢慢过去,不必心急 |
          昔日的学生打来电话,沮丧、牢骚、支支吾吾。我渐渐听懂了主题——读大学也是浪费时间,还不如现在出去赚钱。
          一怔之下竟然语塞,生来口拙,加之他说的貌似也有道理,我想不出什么话来规劝。
          沉默一会儿,我说:“何必这么心急?学校生活有它的好,出去了就再没有了。”
          “可以后总归要出去的,还不如早点开始,现在学的都没用。老师我知道你是诗情画意的人,可那些诗情画意,在这个时代还有必要吗?”
          彻底失语。
          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可也没有料到,有一天,会有一个二十岁都未到的孩子发出如此“实用”的质疑:“那些……还有必要吗?
          该如何才能让你明白?孩子,那些,都是必要的。
          年少时你因一个人的目光而心跳漏掉半拍,需要花一节课的时间慢慢平复。——浪费一节课的光阴,却初次体会到一种独一无二的的心情,是必要的。
          懵懂的年纪里将某作家的爱情小说悉数看完,并认真记下书中每一个女孩的名字,在自己读过的诗词里为它们一一找到注解——那傻气的认真,直到今日,你依然觉得是必要的。
          高考前夕,你逃出题海跑去郊野,看紫云英花田一直铺展到天际。风起时,细瘦花茎托举小小花朵,一起为你舞蹈。你觉得那是老天的特意安排,以致贪看整个下午——它原本可以做两套试卷的——但那偷得浮生半日闲,是必要的。
          初恋时,你躲在树影里,细细品尝一个长长的好似可以地老天荒的吻,光斑印在你的额头,不知有多璀璨。虽然那段恋爱,消失得比冰淇淋融化得还要快,但日后你想起,还是觉得,那不管不顾地投入其中,是必要的。
          天色微暗的暮春黄昏,你忽然发现校园里的广玉兰开花了,一树树疏落秀挺。你决定选一棵,将它的花苞数清……数了几遍,42朵,你心满意足地离开。这答案毫无用处,但有棵树自此与你相识——在日益乏味的生活里,是多么有必要啊。
          大雨过后,你喜欢到有草有树的地方走走,闻闻雨珠缓慢渗入泥土的气息,看看植物清新可喜的朝气。你记得有一回,草坪上一个年轻妈妈带着小孩在嬉戏,妈妈穿鹅黄开衫,两个小孩一粉一白,映得晴空极蓝草地极绿。所有这些悦人眼目的图景,你都在心底深深感激,因为于你而言,那是必要的。
          夜雪初霁的清晨,你因为上早自习而瑟缩着起床,拉开窗帘的瞬间忽然被窗外世界吸引。不,不是那玉屑银粉般的雪地,而是天尽头的第一缕霞光,居然将雪野染成一种难描难画的颜色——那介于珠灰与微蓝之间的轻软的颜色,似乎将你的呼吸都涤净。你的眼睛因注视太久而有一阵的黑影幢幢,但那独属你一人的发现带来的欣喜,是必要的。
          枯叶在秋风中瑟瑟发抖,似卷非卷,将落未落,惊起你心底一丝疼惜。你忍不住思索起季节、时序、枯荣、不可抗拒的兴衰更替,许许多多纷乱芜杂的思绪,理也理不清。也许自然这本大书就是这样,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无意中透露天机,却乍现就关闭。所以你喜欢长久地与之相亲,——也许最终一无所获,但这体会的过程,谁能说不是必要的呢?
          你还时常花半个长夜去辨识一支曲子里的乐器,去体会它们微妙的音节转合,去比较不同朝代仕女图里霓裳的皱褶,以及那些女子美丽的落寞。也许只是漫无目的的时间消磨,但找到一种坦然消磨光阴的方式,还是有必要的吧。
          有一个夏夜,你在楼顶看天,漫天星子似乎都要坠落,一颗一颗,伸手可触。你似乎一下懂了几千年前的诗人为何会有那样的探问:“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那一刹那你觉得肉身全无重量,灵魂随星子飞至天堂。——如青萍之末般微渺的躯壳里有那样深沉广漠的浩叹,那是必要的。
          还有许多许多安睡在古卷中的词句。包括伤春,包括悲秋,包括凉月之下的思念,包括秋霜满天的哀愁,包括青春的骄傲,包括暮年的白头……它们都等待着你去翻阅,唤醒——虽然这些词句与衣食饱暖全无关系,但花点时间读上一读,怎么说呢?还是挺有必要的。
          《徐霞客游记》里有一则很有趣。
          万历44年春,他初次登黄山,首尾共盘桓了十日。每一日都在穿石过水,寻胜探幽。也忙,也热闹,也乐在其中。只一日是个例外,全天仅记了一句话:“初四日,兀坐听雪溜竟日。”再无山泉汩汩,再无奇石嶙峋,再无僧人引路,再无樵者随行。他独自一人,枯坐一隅,听山间簌簌落雪声,听了一整天。
          隔了四百年的光阴,我们再无法揣测当时当日的情形。但那一天的放弃赶路,独坐听雪,任灵魂出走不知所终,在徐霞客眼里,一定也是必要的。
          所以,我们慌什么呢?世界就在那里,春归满架蔷薇,秋来遍地金黄,晴天风日筛下树影,雨夜街灯温柔闪亮。有人发呆,有人傻笑,有人迷惘,有人疯狂,有人专心恋爱,有人边走边唱……昨日悄然流逝,未来还在远方。
          它就在那里,让我们慢慢过去,不必心急。(文/湖心娉婷)


          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4-01-09 02:32
          回复
            今天是阴历十二月初八,中国传统的腊八节。早晨起来,把昨晚就泡上的腊八米,放入锅里开始熬腊八粥。腊八米是几天前跟妻一起去商场买的,各个档次的、调配好的腊八米琳琅满目,但仔细看无非就是那些各种米加上各种豆类,再加上点什么枸杞、桂圆、莲子、银耳等物品。看看差不多随便买了一份,就准备过腊八节吃腊八粥用,也是为了纪念传统节日。
            腊八粥熬好了,看看粥的颜色,闻闻味道,嗯,确实不错,粘稠度也刚好。其实,我跟妻这些年来一直有早晨吃粥的习惯,我们自己熬的粥也是几种米掺在一起,也放些小豆、绿豆、枸杞什么的,虽然赶不上腊八粥的材料多,但也不错。
            盛上一碗腊八粥,喝一口仔细品味一下粥的味道,除了比往日的粥甜了一些,似乎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甜是因为腊八米里有冰糖。心里想一想今天是腊八节,喝腊八粥是纪念这个节日,心里似乎温馨了一些。但总感觉这粥里缺少点什么,确切一点说,是缺少一点记忆中的那种腊八粥的香味儿,那是童年的时候,妈妈熬的那种腊八粥的香味。
            我童年的时代,是物资极度贫乏的年代,那时的生活谈不上温饱,连最起码的油、盐、糖、火柴等,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凭票供应,更别提那些稍微一点的“奢侈”品了。根本就没有,别说没钱,有钱也买不到,一天能有口稀饭、咸菜之类的充饥就不错了。那时我们还小,对生活没有什么感悟,整天就知道嬉闹玩耍。就知道盼一个又一个节日的到来,因为每到一个节日,妈妈就会想方设法给我们做点好吃的,虽然难为了妈妈,但是看到我们这些儿女开心过节的样子,妈妈总是默默地微笑。难为妈妈那一番苦心了,让我们从小就感受到生活的快乐,感受到节日的温馨,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妈妈的好和伟大。要说盼节日,最盼的就是过年,特别是一进寒冬,我们就掰着手指头计算着时间。那时,妈妈就告诉我们:“别着急,等过了腊八,年就快到了”。妈妈还笑着常对我们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因此,我们就盼着过腊八节。
            到了腊八节的头几天,妈妈就开始动脑筋凑齐自己调配的腊八米的材料,其实也很简单,都是妈妈在日常生活中一点点积攒下来的大米、小米,还有几种晾干的豆角扒下来的豆粒。头一天晚上,妈妈就把这些材料泡上,腊八这天,妈妈早早就起来开始熬腊八粥。等我们起来了,妈妈早已经把粥熬好了,等我们收拾完自己,妈妈便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端到了我们的面前。我们闻着这一年中难得见到的美食,那种香气和热气早已驱散了心中的寒气,驱散了外面凛冽的寒风。妈妈不会讲什么大道理,可能也不知道腊八节的来历和什么传说,因为从来没听妈妈讲过这些,只知道妈妈对我们的关爱是那样的细微。所以看我们看着腊八粥那种馋样儿,妈妈嘴里便说:“吃吧,吃吧,吃完了腊八粥心里暖和,就不会冻掉下巴了!”在民间始终流传着“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传说,没看到谁的下巴冻掉,其实就是形容这个季节天气特别寒冷罢了。
            我们吃着妈妈熬的腊八粥,对于那时一年难得见到油星儿的我们来说,腊八粥就是我们的美食了。粥香,粥里的豆粒又面有好吃,我们舍不得一下把这碗粥都吃掉,就把粥里的豆儿偷偷地漱出来,放到衣兜里,作为这一天的零食,慢慢地、细细地品味,心里那种美啊!那种开心的劲儿,足够我们快活几天的,时光也就在我们这样的快乐中慢慢度过。
            我们的家庭人口比较多,在那个年代,家里的生活全靠妈妈细心安排,虽然不富足,但基本上也没饿着,我记得妈妈有句她过日子的原则话,叫“细水长流”。有什么吃的,妈妈总是计划着一点一点享用,让我们总感觉吃点什么没有解馋的感觉,我们有时也抱怨妈妈怎么不给我们吃,妈妈就把那句话搬出来。有妈妈的安排,我们的日子倒也平淡,没有饥一顿饱一顿的。
            在我的记忆中,妈妈是最会过日子的女人,什么东西都不舍得丢掉,直到现在依然如此。前几天回家看望爸妈,妈妈便翻箱倒柜的找什么,最后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盒子,打开一看,不知道是什么年头攒下的几团儿毛线,还都是新的,妈妈拿着毛线对着我妻子说:“这些毛线都是以前一点一点攒下的,我也用不着了,你拿回去给小外孙女织点什么吧!”我心里直好笑,嘴里便说:“妈,都什么年代了,谁还用毛线织什么呀?再说了,人家孩子的爸妈看什么好就给孩子买什么,哪用得着这些啊?”还是妻会讨老人喜欢,嘴里夸着毛线不错,想了一下说:“我回去用这些毛线给您织个马甲吧。”我一想也就老年人还能穿这些,也不再说什么了。之后,妈妈又对我们炫耀她和爸爸今年把园子里我们吃剩下的粘苞米,拧下粉成的粘玉米面,足有四五十斤,这可是好东西,妈妈给我们拿了一些,回来做粘豆包,很是清香的。
            正是妈妈会安排生活,让我们的童年虽然清贫,却充满了欢乐。特别是每个传统节日,妈妈都让我们过得既充实又快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情。这些美好的记忆,也逐渐形成了我的节日观,每到佳节来临,也总是张罗着节日的东西,不管是夫妻俩也好,还是孩子在身边也好,都要正宗其事地过。一是感受节日的温馨;二是对亲情的一个怀念。我们国家这几年把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假日的方式固定下来,其实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个继承和纪念。
            但似乎现在的节日氛围和吃的东西的味道,却越来越寡淡,缺少了过去那种久违的记忆。就像这腊八粥,今天吃起来,虽然材料比过去要多很多、好很多,但总是找不回过去妈妈熬的腊八粥那种香味儿。有人说,是现在的生活好了,人的嘴叼了,好生活习以为常了。这是个理由,但我觉得没说到根本上。生活好了,就不能锦上添花了吗?就食之寡味了吗?要是那样的话,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我感觉这里缺少的是一种情。对家庭来说,是一种亲情。一种家庭的温馨。妈妈熬的腊八粥是那样的香,至今难忘,是因为那里面有妈妈的爱,有妈妈营造的家庭温馨。而今天吃的腊八粥正是缺少这些。大了说,在社会这个大集体里感受不到节日的温馨,味道寡淡,也是缺少一种情。一种友情、一种关爱之情,没有这种情,人与人之间除了工作就是冷漠,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自然每到此时,人们必然会怀念过去某个年代、某个时期了。
            还是让我们拾回那些香甜的记忆吧,“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年快到了,我们是否能寻回过去的年味儿呢?
            《腊八节,难寻那一碗粥香》 (散文吧--东方欲晓)


            IP属地:四川21楼2014-01-09 10:45
            回复
              楼上文章后感:
              小时候喜过节,元宵、中秋节、春节。这是我印象中可以安心玩闹的日子,爸妈不会阻止我嬉笑,不会吵着让我学习,而且会有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儿童节作为小朋友的专属节日,自然是应该放肆玩一天的,可确实记不得那时这一天我都玩过什么,直至初中,再不把自己当小孩,永别了这个节日。
              春节自然是每年都要过,从小至今无一年不陪在家人身边。中国的这些传统节日,多渴求团圆,若家人各自天涯,过节又给谁看呢?
              中秋和元宵在离家求学后便极少过了,上班后更是一次没过,虽仍旧极有心思去过这个节日,然身不由己,竟成了奢求。
              如今只盼着劳动节、国庆节能多放假几天, 抽时间回家看看,哪怕回不了家,多休息几天也是再好不过的。那些个传统节日,不去想,也就不用纠结了。
              2013年法律规定不常回家看望父母是违法行为,想我好端端竟成了罪恶滔天的人,不孝这个罪名很多时候是别人给戴上的,殊不知,子若不济,亲由谁养?但往往子欲养而亲不在,多少无奈心酸,偏逢了这样个世道。不提。


              IP属地:四川22楼2014-01-09 11:05
              回复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采莲曲》


                IP属地:四川24楼2014-01-10 14:50
                回复
                  2025-09-02 09:28: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眼瞅着就要过年了,回家能和亲人团聚是生活中最美的一件事。


                  IP属地:四川26楼2014-01-12 15:46
                  回复
                    越来越羡慕文人,他们的工作就是书文写字,无忧无虑,沉浸在美轮美奂的文字中。
                    我工作一旦忙起来,便没了精力也没了情趣来此玩闹。倘若万忙中打开贴吧只为了粘上一篇文章,履行自己的承诺,真就侮辱了那些文字,埋汰了作者,实在不是我之初衷。
                    现实社会复杂混乱、纸醉金迷、唯利是从让很多人觉得自从离开了学校,再也遇不到一个可以让自己无脑倾诉的新人,所有的交往基本是出自工作需要、眼下所用、异性相吸。想想都可怕 。 。
                    所以愿在物质社会之外开辟一片让自己心静的天、让自己踏实的地,寻找哪些让自己放心的人。


                    IP属地:四川27楼2014-01-15 10:07
                    回复
                      小伙伴们新年快乐,楼主回来续贴了。说一说过年在家多做什么呢? 打麻将,照顾小孩,聚会聚会聚会!! 关键的还是和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开开心心~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4-02-10 10:33
                      回复
                        春节后上班第四天,弱弱地说,今天又酱油了,上午去总部帮同事拿年货,下午回来后坐在电脑前发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4-02-11 14:58
                        回复
                          啊,春天,什么都是活泼地,都是喜洋洋的,都是嫩嫩的,都是茸茸的,都是叫人喜欢得不知怎么是好的。稍往前走几步,慢慢进入一带浓烈的花香。暖融融的空气里加调上这样的花香真是很醉人的。我走过去,在那很陡的斜坡上,不知什么人种了一株栀子花。树很矮,花却开得极璀璨,白莹莹的一片,连树叶都几乎被遮光了。像一列可以采摘的六角形星子,闪烁着清浅的眼波。这样小小的一棵树,我想,她是拼却了怎样的气力才绽出这样的一树春华呢?四下里很静,连春风都被甜得腻住了——我忽然发现自己已经站了很久,哦,我莫不是也被腻住了吧!
                          乍酱草软软的在地上摊开、浑朴、茂盛,那气势竟把整个山顶压住了。那种愉快的水红色,映得我的脸都不自觉地热起来了!
                          山下、小溪蜿蜒。从高处俯视下去,阳光的小镜子在溪面上打着明晃晃的信号。啊,春天多叫人迷惘啊!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谁负责管理这最初的一季呢?他想来应该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了,当他的魔术棒一招,整个地球便美妙地缩小了,缩成一束花球,缩成一方小小的音乐匣子。他把色与光给了世界,把爱与笑给了人类。啊,春天,这样的魔术季!小溪比冬天涨高了,远远看去,那个负薪者正慢慢地涉溪而过。啊,走在春水里又是怎样的滋味呢?或许那时候会恍然以为自己是一条鱼吧?想来做一个樵夫真是很幸福的,肩上挑着的是松香,(或许还夹杂着些山花野草吧!)脚下踏的是碧色玻璃,(并且是最温软的,最明媚的一种。)身上的灰布衣任山风去刺绣,脚下的破草鞋任野花去穿缀。嗯,做一个樵夫真是很叫人嫉妒的。


                          IP属地:四川32楼2014-02-19 10:51
                          回复

                            三生谁更问前因,一念缠绵泣鬼神。
                            缘尽犹寻泉下路,魂归宛见梦中人。
                            城乌啼夜传幽怨,怨冢树连认化身。
                            万骨青山终沥尽,只应铁骨不成尘。
                            《三生缘》—清纪昀


                            IP属地:四川33楼2014-03-25 17:23
                            回复
                              2025-09-02 09:22: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用三生烟火,缘一世轮回。我与你相遇,在时光的两岸。
                              你是三月的落英,我是这场花事的过客,在你最美的季节,我遇见了你。我知道,我与你的缘分就如同一盏茶而已。你用你三生的烟火,换取了这一世的轮回,在我路过你的最美的时节,你落英如雨,片片含情,每一瓣,都是你三生的守候,每一瓣,都是你这一世的期盼。
                              此时正值暮春之初,我与你对坐,在芳华满盈的春天。三月的天空绚烂如锦,漫天红霞,夕阳映红了你的裙摆,柔情千转。你轻扬嘴角,凝眸浅笑,从衣袖中伸出纤指,素手一挥,微风便带着你爱的气息,从我耳边吹过,爱,原来是这么清新,这么自然。
                              我驻足观望,花落成尘,从你眼中,我看到了晶莹的泪水,你用尽了倾世的容颜,换来了我走过这个季节的一个回头凝望。我低头,拾下你落地的一瓣,那一刹那,我的心从此被定格在了这一世的相遇,我从湿润的眼眸中,仿佛看见了你安然的一笑,那是你三生守候,一世期盼的幸福。
                              我来到在佛前,长跪,用余生来思念你三月的容颜。
                              这一生,我们缘起。
                              【前生缘】


                              IP属地:四川34楼2014-03-25 17: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