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所谓停滞是不存在的
从罗马征服希腊诸国到君士坦丁大帝改革之前,融合中的希腊-罗马文明和古典希腊文明和希腊化文明存在一些差别,但这些差别并不是根本性的,一方面表现为思想层面的发展相对停滞,比如哲学,另一方面表现为实用科学的巨大发展,罗马人在工程学领域的巨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之前的希腊文明无法比拟的,而工程学领域的发展在拜占庭时期将达到另一个高峰,建筑学上出现超大跨度建筑及相应的帆拱、轻质砖制造、强效粘合剂技术、砌砖技术、简单金属建筑构建技术等等,军事建筑和防御工事建筑也得到显著发展;航海和造船领域大型船只建造技术完善、斜帆技术等相继出现,甚至出现了第一部航海法(罗德岛航海法)以规范航海和海上贸易行为;军事技术上,更优质的锁甲和鳞甲制造技术、武器制造技术、包括抛石机在内的军事机械技术、希腊火等相继出现;农业技术上,风磨等一系列技术出现和推广,也掌握了丝绸制造技术。文明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侧重点是不一样的,需要务虚,也需要务实,古典时代在务虚层面获得了巨大成果,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则更偏重务实,因为务虚的东西往往是作为工具存在的,在工具尚且够用的时候,正常情况下是没有进一步改良的必要的。
至于说为什么哲学发展会停滞,要知道,古典希腊哲学的两大基础是城邦政治和认知自然,在希腊化时代,城邦政治就在衰落了,这一时期的哲学的这个方面就已经衰落了,汤因比提到,200BC之后,哲学就沦为“知识分子的玩具”了,而哲学关于认知自然的部分在罗马时代又和工程学结合在了一起,与哲学分离,失去了发展土壤,哲学自然就衰落了。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哲学在3-7世纪曾经复兴过,这次复兴则是和基督教的兴起密不可分的。早期教父,如奥利金等,将希腊哲学的思辨方法引入基督教,普罗提诺等新柏拉图主义大师对至高力量的探讨又最终导向了基督教的上帝,在君士坦丁大帝撤销对基督教的压制之后,基督教神学飞速发展,而支撑基督教神学发展的,就是希腊哲学,如果你了解一下4-6世纪的基督教神学争论,其实就是古典时代哲学派系间争论的复活,基督教神学的术语也大部分是希腊哲学的术语,无论是希腊教父还是拉丁教父,他们的作品从希腊哲学的角度来看都是上乘之作。而伴随基督教神学兴起复兴的希腊哲学在5-6世纪也结出了世俗哲学的硕果,如最伟大的用拉丁语写作的哲学家波埃修斯(他的著作《哲学的慰藉》);而亚历山大港则成了巨大的繁荣的哲学中心,有无数哲学学校;君士坦丁堡大学也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基地;雅典则产生了抵制基督教的哲学学院(雅典学院的复兴),但是这一部分哲学家过分沉迷于神秘主义,更热衷于通灵、诸神附体等,如最著名的以弗所的马克西姆斯,安德斯沃斯指出他是当时公认的骗子。雅典学院被查士丁尼关闭通常被国内学者认为是对希腊哲学的一次重要打击,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查士丁尼是基于治安考虑,而不是单纯的宗教因素,如果他要打击希腊哲学,为什么不拿亚历山大和君士坦丁堡大学下手。这一哲学繁荣时期因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完善和阿拉伯人的入侵而中断,但是在整个拜占庭历史中,哲学研究始终存在,在西欧也在克吕尼运动之后以经院哲学的形式继续存在。对于这个问题感兴趣,可以看看奥唐奈的《新罗马帝国衰亡史》,配因特的《西欧中世纪史》等著作。
在艺术领域,可以认为元首制时期的罗马是一个停滞的时期,追求大与繁复是这一时期的特点,而在美学上停滞。雕塑满足于复制之前的作品,除了皇帝的雕像是原创;建筑形式虽然发生了很多发展,但也主要是归功于建筑材料和工程学的发展,在美学上毫无进步;绘画和镶嵌画艺术也基本停留在对希腊时代作品的仿造上。但是到了4世纪之后就发生了变化。首先,雕塑发生了分支,东部的雕塑衰落了(这里是根正苗红的希腊人),西部的雕塑则走向了完全的写实主义,不再像古典时代那样追求美,而是追求绝对的写实,今天西欧的很多教堂都保留着这些雕塑。其次,建筑艺术发生了飞跃性的发展,新的建筑美学产生,集中式建筑出现(杰出代表索菲亚大教堂),人们从追求横向的和谐转向了追求纵向和横向的共同和谐,从追求建筑外立面的美转向了追求建筑内部的美,由建筑功能服从于建筑形式转向了探讨建筑形式与建筑功能的协调。绘画和镶嵌画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人们不再仿造古代的作品,而是在古希腊作品的基础上,世俗题材的作品更加生动更加传神(感兴趣可以看看我整理的一些
http://tieba.baidu.com/p/2784049256),宗教题材严肃肃穆高不可及,都是很精彩的飞跃。对于这一问题感兴趣可以看看李格尔的《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以及中国建工出版社引进的建筑史系列,如《希腊建筑》、《罗马建筑》、《拜占庭建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