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法则吧 关注:88,337贴子:600,801
  • 12回复贴,共1

一个成功人士分享的文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留给度娘。跟法则有关,跟成功有关,跟修道有关。感兴趣的看看


1楼2014-01-27 17:07回复
    其实一切,或者说万象法门吧(套用刘一秒经常用的一句话),不是不能说,也不是不可说,而是无法说,只能尽量说,尽量举例子去解释,去诠释,虽然这些例子和文字可能离本理越来越远,可能让我们反而又产生了新的执念和想法,有点像我现在这样,哈哈。不说乔达摩悉达多和老子这种级别的人,至少是举例里的有些作者,或者更多作者,可能自己都是糊里糊涂的,不知道怎么样就成功了,导果为因,以为这样这样做就是成功的秘诀。但看到后面,你就发现,这也不是关键,如果确实是发自内心的想传播自己体会到的经验,自然会吸引到某一类人去看,去体会感悟,这也就够了。但开悟,或者,至少独立思考,是我们每个人或者智慧的第一步。
    说到这里,做为引子,要讲一下比较空的所谓天之道,虽然它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也是最近刚刚从所谓天之道的执念中走出来,最后可能要呼应一下。但有心人可以去体会它,也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去理解地之道或者人之道,当然,最后大家看完这篇文章,能忘掉所谓的天道,地道,人道,你认为它们都是无的都行,每人有多少理解,看自己吧。
    天之道,比较像,或者就是金刚经里所谓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死不生,不垢不净的境界。金刚经是不是这些原话,或者这些是不是金刚经里的话,懂所谓佛法的人也不用跟我争啦,反正我也没看完看过金刚经,这些都不是关键,你还在拘泥这些语句,就是离佛陀也好,乔达摩悉达多也好真正的本意远了。或者说有点像,或根本就是道家里说的,道也好,无极也好,混沌也好,王阳明说的无善无恶心之体也好的状态。或者你可以理解为0,当然它不是0,只是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天之道,是什么样的?它是不善生,不恶死的,只是静静旁观变化生死,当然这个词用的可能不妥当,但结合例子可以更加好的去理解。
    你晃动下手中的可乐也好,当然,我现在手边是格瓦斯,哈哈。你会发现,无数的气泡在瞬间产生,又很快的消失,你会因为某个气泡的产生,或者破灭,而动某种感情么?当然,也许有些艺术青年或者哲学家可能会动,哇,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生像气泡一样无常啊,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你作为一个人,或者大部分人,对气泡,是没什么感情的,你这一刻只会静静的在那看,哦,气泡没了。我们再想想和我们有密切联系的。我们的身体,每一个细胞,是我们的组成部分,但每时每刻,我们可能有无数的脑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在死亡,在消失,你会因为身体内某个细胞的死亡,而悲伤么?你会拼命的想,啊,这个细胞,你一定不能死啊么?不会。对于某个细胞来说,也是宇宙,我们不必拘泥于宇宙这个词,你理解为时间和空间也好,大小也好,信息和能量也好,气灵也好,这都不是关键,这些分类和词语,只是可以更好的帮我们去理解。星空是宇宙,人体是宇宙,细胞是宇宙,气泡也是宇宙,只要独立存在,都可以看做是宇宙。所以佛说一杯水里都有八万四千个宇宙,一瞬间,一刹那都有无数宇宙生,三千大千世界就像海洋一样,我们的宇宙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这些也不是关键,关键我们怎么去理解这个宇宙,以帮我们更好的去体会天道。
    谈到天之道,再谈谈放生,或者说生物种群,和人类,则可以更好的去理解和体会。我们现在很多时候谈善恶,谈因果,其实在天之道里,也没有善恶或者因果的。你放生一只狼,可能你觉得起心为善,但这个狼,可能吃掉5只兔子,即便你放生了只兔子,它也可能吃了无数的草。狼是生灵,兔子难道不是?所以好好想想道德经里面的那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什么意思?当然这也说明了神佛和圣人菩萨的区别,神佛是以万物为刍狗的,包含圣人菩萨,圣人菩萨则以百姓为刍狗,静静的观看他们自然的生发和生长,哈哈。对于一个种群来说,一只兔子被狼吃了,你长远来看,不一定是坏事,至少让兔子知道如何去躲避狼,知道狼能吃我,并把这个信息通过基因代代传下去,所以兔子稍微长大点就会躲避狼,不会傻乎乎的在狼旁边动也不动,兔子为什么见了其他食草动物不跑?一只兔子吃了一种新植物,被毒死了,对整个种群来说,也不是坏事,可能兔子以后就不吃这种植物了,或者体内产生了什么什么物质,可以去消化这种植物。所以,兔子为啥不会傻呼呼的见啥都吃?万事万物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自然生发,生生不息,合适的自然出现,不合适的自然消亡,天地神佛是不会去干预的。我们再好好想想,作为神佛,你救了一个人,但这个人可能是像希特勒这样的所谓坏人,给无数人带来灾难,那是好是坏?所以,神佛永远不会救某一个具体的人,但会指引人类的方向,甚至可以说是一切生灵的方向,请注意,是指引,而不是帮助。佛不会解救某一个人具体的痛苦,就像我们看到禽流感,只会想着怎么去控制禽流感在鸡鸭中的蔓延,而不是拼命去救助某一个个体。但菩萨会,圣人会,所以,这里我们也要说一下神佛为什么是神佛,圣人菩萨为什么是圣人菩萨,罗汉为什么是罗汉?
    这里要借用别人的故事,讲一下乔达摩悉达多开悟的过程,也非常感谢提供这个故事的朋友,通过这个故事,和他的很多文章,帮我悟了很多东西,至于是谁,是哪个人,有一天只要机缘所到,他自然可以看到,呵呵。以后为了简便,就称为乔达摩好了。乔达摩作为王子,享受了人间富贵,所以一心想求解脱之大道。本来我想用“但”这个词,来阐述这两者的关系,但本心告诉我,更应该是所以。其实有时候真的要先入世,才能出世,他作为王子,该享受的都享受了,当然才会精神空虚,去追去空的东西,去追去所谓的脱离肉体的精神上的极致快乐,所以一开始,肯定也是有私心的,并不是为了所谓解脱众生的大愿所以,当然也有可能是,但从行他接下来的行为上来看,更可能不是。就像我其实也是,要不是物质上稍微有点解脱,哪有时间去瞎想八想,在这里给大家写文章,估计早急匆匆加班干活去了。但每个人在多大程度上脱离物质去追求精神,也跟每人有关,有些人可能赚10万就搞艺术去了,有些人可能100万够买房买车就追求自己的业余生活去了,扯的有点远了^_^。
    所以乔达摩离开人群,在荒野中进行我们现在看来所谓的苦修。其实我也很理解,为什么会离开人群,你想想,我,或者人之所以有七情六欲之苦,是因为我看到了人。我看到了美女,才会想得到她,我看到了一个朋友,才会想亲近他,看到了一个仇人,才会去恨他。我想超脱,按理说,我离开他们,渐渐忘掉他们,应该逐渐就可以远离这种七情六欲之痛苦了吧。所以,你看乔布斯也干过这事儿,跑到印度灵修什么的。但乔达摩在荒野待了几年,发现自己很痛苦,衣不遮体,天天被蚊虫叮咬,用句俗话吃啥喝啥都是问题,按理说我追求大道,应该是大彻大悟,比较快乐幸福的一件事情,现在这样,肯定不对。所以,他又回到了人世间。
    这个时候,乔达摩碰到了比较关键的一个人,其实现在想想,你把这个人理解为不是人,是山川河流,是一幅图画都行,因为大道在万物中,神佛可化万千相(象也行)嘛,但把他说成人更形象点。
    乔达摩首先说了自己的痛苦,为什么自己想离开烦恼,反而更加烦恼,想离开人群静心,反而更加痛苦。这个人,对乔达摩首先说了所谓的天道,就是类似上面我写的关于天道的那些东西,让自己的本心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啊,不生不死什么的,反正能理解的自然理解,就不详细说啦。


    4楼2014-01-27 17:18
    回复
      2025-08-05 20:00: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6-03-29 12:30
      回复
        好贴,我顶!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6-03-29 12:30
        回复
          楼主继续更新呗……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6-03-29 18:11
          回复
            高人啊


            IP属地:中国香港14楼2016-03-29 23:21
            回复
              楼主的文章A4纸宋体小五打印了十一页,真正的强者👍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6-03-30 09:49
              回复
                谢谢楼主分享,感悟颇多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7-08-18 20:49
                回复
                  2025-08-05 19:54: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是我看过比较好的文章之一 比较贴合我的本心


                  19楼2017-08-20 10:39
                  回复
                    沒更新了嗎? 怎麼感覺好像沒寫完。


                    IP属地:中国香港20楼2020-03-26 11:18
                    回复
                      楼主继续说啊,感觉楼主体会很深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0-03-27 23: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