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未雪吧 关注:20贴子:1,901

李白、、、、、这必须怒放的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与杜甫合称李杜(小李杜则是李商隐、杜牧)。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


1楼2014-02-15 14:45回复
    其实我还是在水,但是李白的诗是真的赞到
    对这位诗仙了解不多,希望大家一起补充~
    谢谢


    2楼2014-02-15 14:48
    回复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中国人民最热爱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和他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民所传诵。他出神入化的诗歌艺术,他傲岸不屈、蔑视权贵、 鄙夷庸俗,渴望自由的精神,使他的人格充满了魅力


      3楼2014-02-15 14:50
      回复
        李白的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关于他的家世和出生地,学术界有多种说法。有说他生于蜀,有说生于中亚的碎叶,有说生于西域的条支。至于他的家庭,现在一般都取其父“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的说法。但他的父亲为什么要逃亡蜀中,为什么要变换姓名,至今都是一个迷。可以肯定的是,李白五岁的时候,就已经生活在蜀中的绵州昌隆县(即今之四川江油县)。


        4楼2014-02-15 14:51
        回复
          李白的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关于他的家世和出生地,学术界有多种说法。有说他生于蜀,有说生于中亚的碎叶,有说生于西域的条支。至于他的家庭,现在一般都取其父“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的说法。但他的父亲为什么要逃亡蜀中,为什么要变换姓名,至今都是一个迷。可以肯定的是,李白五岁的时候,就已经生活在蜀中的绵州昌隆县(即今之四川江油县)。


          5楼2014-02-15 14:51
          回复
            二、漫游和求仕时期(725—742)
            26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目的是为了实现“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政治理想。管仲和晏婴都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贤相,他希望自己也能像管、晏一样辅佐唐玄宗,治理天下,达到大治。这一次远游为他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在远游过程中,他在湖北安陆安了家。这一段时间,他曾经积极地进行过一些希望当时的要人们为他援引的工作,也曾到过长安,有过求仕之举,结果都失望而归,他感到怀才不遇的痛苦和不平。他说:“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李白还是刻骨铭心:“少年落魄楚汉间 ,风尘萧瑟多苦颜。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青年李白从自身受到的挫折、歧视,深深感受到社会的不公和黑暗。


            6楼2014-02-15 14:52
            回复
              三、长安时期(742—744)
              742年秋天,由于友人的举荐,李白奉诏入京,他以为从此可以实现他“愿为辅弼”的理想了,在当时写的《南陵别儿童入京 》诗中,他不无得意地说道:“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跨马涉远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初到长安,供奉翰林,玄宗对李白的确恩宠过于他人,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是一个一心追求享受、耽于逸乐,追求长生不老之术的昏庸帝王了,他起用李白的目的,不过是因其文章才学名满天下,欲借以点缀宫中奢靡的生活。据孟棨《本事诗》记载:玄宗“尝因宫人行乐,谓高力士曰:„对此良辰美景,岂可独以声伎为娱?倘时得逸才词人咏出之,可以夸耀于后。‟遂命召(李)白。”现在李白集中还保存有《宫中行乐词》八首,《清平调》词三章,都是供奉翰林时期的作品。这样的生活虽然表面很显赫,但对于李白来说,不能施展他的才能、实现他的抱负,所以内心常感到寂寞和失望。而且由于他傲岸的、不屈己、不干人的个性,也很容易招来权贵大臣以及龌龊小人的诽谤中伤。他痛苦地说道:“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宫中吟》)“浮云蔽日去不还,总为秋风摧素兰”(《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于是自己上疏,请求离开朝廷。头尾三年的朝中生活,使他对所谓的“开天盛世”的腐朽本质有了清醒的认识,对唐玄宗深感不满,对朝廷感到失望。


              7楼2014-02-15 14:52
              回复
                五、安史之乱时期(755—762)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和百姓一起逃难,并曾隐居庐山。对于自己的不得不隐居,他是心有不甘的:“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庐山屏风叠》)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时任江陵大都督,兵过浔阳(九江)时,李白加入了李璘的幕府,他以为可以“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永王东巡歌》)。但是永王李璘被肃宗以叛乱罪镇压,李白被流放夜郎。这时候李白已经58岁。流放后的第二年,他正走到巫山,就接到了赦免。


                9楼2014-02-15 14:56
                回复
                  将{qiang}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真的赞到!!!(图片随意找的= =)


                  10楼2014-02-15 15:00
                  收起回复
                    喜欢他的: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还有别的呢


                    12楼2014-02-15 18:28
                    收起回复
                      嗯嗯,楼楼很赞,我就不补充些什么了,默默的水一下
                      ~~~~~欧皓辰!你造吗,为直都,宣你!我的脑han我的心,我全身上下每一个器官都在说着,我宣你!你造吗。有兽,为直在想,神兽,我会像酱紫,鼓穷气,对你说,我宣你。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2-15 20:58
                      回复
                        喜欢他,但还是要说下自己的看法。才子缺钱看上去是一个不可摆脱的怪圈,实为才子们的自名清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2-16 11:28
                        回复
                          我本楚狂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2-16 19:30
                          回复
                            盛唐本就是出狂人的时代。狂,是应该的。但和李白一样狂,造诣一样高的,很少很少。李白惨就惨在不懂得弯曲。大丈夫能屈能伸,适当低头,是可以的。可惜啊,李白不懂。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2-20 12: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