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所说并不是空,而是空性,是说我们有情各自的本体是空性的,无相,无作,无愿,无我(不像意识能证自证分),在六尘中离见闻觉知的(无眼耳鼻舌身意),真实不虚,如如不动(真如),中道性的(不生不死,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和无尽无漏有为功德(无缘等慈,无缘等悲),所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实无众生可度者,都是在本体这个立场来说的。
在须菩提请问前,在明心之人看来,确实经已演绎完成。金刚经的重点就是“善护念”。是说我们的本心一直是在善护念我们,就像经里一直在反复强调的无住相布施,其实意识心是做不到不住诸相而布施的,只有本体一直在善护念,一直在无住相布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没有施者,受者,施行这三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释迦世尊是要我们能证悟“此经”,
那怎样才能证悟此经呢?“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是要我们通过五蕴为工具,在万法空相的背后,找到那个能生万法的无相的空性本体。五蕴炽盛之时,即是真如性显之时,烦恼即菩提,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因有本体,二乘圣人才能入无余涅盘,而不是断灭,大乘菩提道学人,证悟此经,而成为菩提道的贤人,证悟并通达此经,而能入地成为菩提道的圣人,故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在须菩提请问前,在明心之人看来,确实经已演绎完成。金刚经的重点就是“善护念”。是说我们的本心一直是在善护念我们,就像经里一直在反复强调的无住相布施,其实意识心是做不到不住诸相而布施的,只有本体一直在善护念,一直在无住相布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没有施者,受者,施行这三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释迦世尊是要我们能证悟“此经”,
那怎样才能证悟此经呢?“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是要我们通过五蕴为工具,在万法空相的背后,找到那个能生万法的无相的空性本体。五蕴炽盛之时,即是真如性显之时,烦恼即菩提,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因有本体,二乘圣人才能入无余涅盘,而不是断灭,大乘菩提道学人,证悟此经,而成为菩提道的贤人,证悟并通达此经,而能入地成为菩提道的圣人,故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