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的智商拙计吧 关注:20贴子:218
  • 8回复贴,共1

从“英日同盟”看日本的兴衰!(转帖)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原作者@秘技·幻境奇袭


1楼2014-02-17 10:10回复
    所以,对约翰牛来讲,在它自己无力照看亚洲权益的情况下,它迫切需要找一个“利益照看者”,或者说一条忠犬,为它照看在东亚的利益,防止法、俄做大,防范中国作为一个亚东大帝国爬起来翻身,同时又不会脱离英国的控制而挤压英国在东亚的利益,具体而言,它需要这样一个国家:
    ① 国土不大不小,既不能因为太小而全无力量,又不能因为太大而具有完整的自给自足的物质基础(英国看不住美利坚,说白了就是这个道理;同样没人希望中国统一发展,原因也是如此)
    ② 人口不多不少,能正好养得起一支能与远东俄军、清军保持平衡的陆军和能够压制俄国太平洋舰队、牵制法国远东舰队的海军,并且能够支撑为了培养这样一支军队所需的必要重工业以及轻工业,如有必要,最好该国轻工业正好能满足英国在东亚所需低端工业产品,同时最好不要与英国工业发生竞争。
    ③ 从民族性来讲,能够服从英帝国的安排,能够接受自己成为英帝国全球霸权中“爪牙”的身份。
    说到这里,大家或许已经明白了,这是什么国家了。没错,它,就是日本。许多中国人都不明白,日本这么个小地方,在鸦片战争后不久就被美国叩开国门,还挨过九国海军联合炮击,怎么就不像缅甸这种国家被吞了呢?甲午海战,明明是大英的民船吃了日本海军的炮子,怎么大英不但不吭气,还给日本发贷款呢?现在大家要明白:
    日本能在黑船事件、九国海军炮击下关事件后还能保持独立,通过殖产兴业、富国强兵走上富强,固然有明治维新和“明治人”搀和,更重要的因素是它在中国沦为列国跑马场、全球霸主英国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人口限制无力在东亚投送和保持控制东亚大陆和太平洋所需力量的背景下,被全球霸主“钦定”为英帝国在东亚的爪牙,甲午战争是英帝国给自己的狗喂食,日俄战争则是日本这条英国的狗忠实履行其在亚洲的使命,阻挡俄国扩大在亚洲势力范围。


    4楼2014-02-17 10:11
    回复
      所以说明治时代日本玩的那么溜,恰恰是因为日本不够强,正好是在“主人”英国划定的范围内,而等到日本开始要被狗链勒住的时候,明治老儿恰好归西了,所以日本人才感觉“怎么明治一走,日本就不行了”。可怜脚盆鸡东亚玩了几十年,就是有小聪明、无大智慧,从维新一代开始,就没看明白这一点:只知道殖产兴业,不知道工业化必须和资源、市场的确保链接在一起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只知道教育人学西学、学器物、学帝国主义的“术”,而不像中国法家那样明晰“势、术、法”三层关系。太平洋战争其实从总体上是大英帝国早就策划好的一场日本帝国的葬礼,只是由于英国佬自己这个“百年胡虏”的误算,最后才弄得那么大罢了。
      英国佬误算了什么呢?要说胡虏“无百年之运”,就是这个原因--------它以为海外殖民游戏能一直玩到天涯海角呢!而实际上到了19世纪末,蓝星全给瓜分光了,原先是抢处女地,比谁先抢入手;现在没处女地了,就只能黑吃黑了。此时英国佬的殖民主义的弱点暴露无遗------英国佬的殖民,始终是抽市场、抽资源,它不主动同化当地,殖民统治主要靠从自己家派来的驻军加上当地土兵,而且土兵只能当武警用,真正有战力的还是自家人,靠自家人战力层层武力威慑。这样一来不难发现英国式殖民体系的问题--------处处有势力,处处纸头糊。看似遍布全球的英国势力,其实脆的很,压住土人可以,局部重点防御外敌也可以,真要哪里有地区强国?对不起,当地驻军最多只能撑住,等大英从欧洲增兵吧。如果大英始终能稳住全球、压住欧洲,也就罢了,可它却犯了三个错
      (一)真把殖民地人民当畜生了。说起来大英能千百巴号人马控制几十万人口,主要还不是因为自己用步枪、人家用竹枪?可他们别忘了,人家说到底还是人,就当时那技术,一旦过了近代军事这个坎儿,还没法实现碾压呢。可他们真以为人家一辈子过不了。这不,十九世纪末开始,人“土民”都开始陆陆续续过线的时候,你要再控制他们,可就不是1个人能控制几十个了,而是1个人只能控制十几个,再后是一个人只能控制6、7个了,这样一来大英就需要派更多的人去镇压,而显然,大英已经没有这个人力了。
      (二)太小看地区强国,具体而言,就是小看日本。英国人骨子里还是把日本人当猴子的,他们以为日本人就只能靠买造租维持工业,可没想到人日本居然硬是靠努力,把工业体系给建起来了。这样一来,日本在工业技术上,就不是那么依赖英国了。
      (三)可以说是最大的失误,就是英国没想到,会有“世界大战”这种玩意儿,一下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巨大战略真空,更无法预料到,这种战争对人力物力的消耗,是自己无法承受的


      9楼2014-02-17 10:14
      回复
        如果脚盆鸡按照19世纪的路子发展下去,日俄战争后不出十年,日本就会先因为市场和原材料问题和英法发生外交摩擦,再因为市场达到极限而出兵中国并在和英法支持的中国军队的对峙中深陷泥潭,最后因为战略资源枯竭而不得不和英法在太平洋决战,并被英、法、美、俄四国打败和瓜分,这就是英国给越线的“大日本帝国”撰写的葬礼剧本。熟悉吧?不错,这一出戏后来换了几个角色、抽掉一个角色后,在1930-40年代隆重上映,是为“太平洋战争”,不过怎么会晚了10年呢?
        一次大战的历史评价,大家看过历史书的都知道,是殖民时代的第一声丧钟。第一次世界大战,让全世界同时看到了三件事情:
        1 国际商贸经济秩序,在战争面前,是微不足道的,可以一夜间摧毁殆尽。
        2 除了地大物博、海陆通吃的大国,没有国家打得起现代战争。牛牛、高卢鸡、汉斯喵和KUMA熊,一战结束时全部破产了。
        3 殖民地1军队除了吓唬吓唬土著,没有任何用处,它在战时既不能保证物流,也不能抵御强敌。
        以上三件事情,统一起来可以总结成一句话:海岛国家的“大国时代”已经结束了。19世纪海岛强国和陆上衰国之间的科技碾压已经不复存在,海岛国家无论如何都不会再是大陆国家的对手。可以说此时此刻,“大英帝国”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现在让我们在回到东亚,看一看脚盆所面对的局势------中国还是那么渣;日本已经完成了初步工业化,技术上外国的帮扶不再是必要条件,而以往对日本构成约束的欧陆势力不但已经无力约束自己,甚至还需要自己为其在东亚提供军事支持(英国要求日军在远东消灭威胁英国运输队的德国远东舰队)和物资支持(日本是一战期间欧洲各国的大供货商),对脚盆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以往勒住它的狗链已经大大放松了。狗链放松,意味着其国力可以“正常上升”的空间暂时放大了。这才是为什么在明治之后,脚盆继续按照“殖产兴业、富国强兵、对外扩张”的路子又度过人称“大正民主”和“成金日本”的十来年幸福时光的根本原因。


        10楼2014-02-17 10:15
        回复
          可惜一战只是暂时的,也就那么几年,根本不足以让脚盆鸡消化自己的战略果实。而且脚盆鸡这个暴发户在一战的当口儿,也委实不争气,拿了钱干什么呢?让大家开开眼见识一下:
          下层工人-------有了钱,成天不回家,下了班就去居酒屋包下陪酒女玩一晚上
          中层白领-------部分人有了钱,搞投资,成了老板,更多的虽然没有成老板,但也是挥霍无度,当时西餐很贵,而有了钱的日本白领成天吃西餐、看电影、听歌剧,一水儿的高消费
          大小财阀-------忙着扩大利润、收买政界人士。有些财阀实在是穷得只有钱了,比方有暴富的哥们为了让全日本人都知道自己阔了,派人到朝鲜和中国东北打了几只老虎,回来在帝国饭店开“虎肉尝食会”,广邀贵族名流、军政要人前来。看看,看看,这都是些什么事儿,没什么根基就露富,只有最下等的暴发户才干呢。
          国政上层------继续打继续兴业,不搞二次分配和战略储备,好像日本永远能这么过下去似的。
          就这样,日本从上到下,浪费了自己在超出英国的狗链尺寸后绝无仅有的战略机遇,等到一战一结束,他们才发现:糟糕了!自己在东亚的大抢特抢,已经在欧美全部挂上号了,英国不但已经衰弱,而且不再愿意和日本保持哪怕名义上的盟约关系;世界的第一强国已经不再是英国,而是美国,美国不但有比英国更强大的工业、更狡诈的金融界,还有比英国更广袤的国土、更庞大的人口和足以自给自足的战略资源。如果说英国还需要一个有一定实力的日本,那么美国就已经不再需要作为强国的日本了,因为它自己就有足够的军力来部署到东亚,拓展自己的军政商业利益。


          11楼2014-02-17 10:15
          回复
            科普小剧场(一)英国霸权和美国霸权的区别
            大家都知道,英美“各领风骚一百年”,是蓝星进入全球时代以来首先出现的两任扛把子。两国基于所处的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情,创建了有各自特色的霸权体系。借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研读相关历史的心得,求教诸位方家,也为大家阅读接下来的正文扫清一些障碍。
            英美霸权的异同,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同是金融为本,异在保障手段”。
            英美霸权,说到根子上,都是金融霸权,让全世界成为一个资本流动整体,而本国的金融财团就是全球资本流动体系的心脏和大脑。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全球物资流动只有海运,所以英国还是全球海运法律体系和国际贸易法律体系的构建者(本人是法学研究生,对此深有了解和体会)。金钱就是量化的“资源调配权”,而金钱体系是不可以轻易破坏的,因为破坏会导致整个社会资源分配体系崩溃,所以能轻易支配海量金钱的金融体系,就能支配海量的物质资源。甚至通观英美历史可以发现,两国的金融利益集团都是恶性膨胀,都是从早期的能及时把资源调配到能产生最大效用的实体产业到后来成为纯粹的“抢钱游戏”,甚至英国就是因为玩金融和贸易太狠,到19世纪末相继失去科学和工业领衔地位,最后丧失霸权;而美国因为金融集团恶性膨胀,工业实力已经开始下降,预计再不改弦更张,也会步英国后尘。
            而英美不同之处就在于两国保障金融体系的手段,或者说就是强制力。金融体系说白了就是靠海量的交易构成的,而维护交易秩序的是法律,保障法律效力的最终手段就是强制力与合理性。英美常年玩金融,其许多制度的合理性毋庸置疑,也是很值得兔子学的,但很多也有私货,这时要推动这些私货,就必须由强制力保证。英美如何构建自己的全球强制力呢?
            英国的方法可以总结为:全球存在,重点盯防,分而治之。
            美国的方法可以总结为:全球压制,机动打击,洗脑渗透
            我来分别解释一下:
            全球存在VS全球压制:
            英帝国的特色是“全球存在”,英国人吹嘘“米字旗永远不落”,只要有英国利益的地方,就有英国的驻军,这些驻军也许只有数百数千,也许有上万甚至数万,但无论人数多少,有英国利益的地方,一定有英国驻军。
            而美国呢?美国其实不那么讲究“全球存在”,并不是有美国利益的地方,一定要有美军(如非洲就只有“非洲司令部”这个空架子),但美国强调“全球压制”,即依仗其强大的陆海空(尤其是海空)机动能力,确保两点:a美国在美国国家利益所在地区一定拥有最强大的打击力量 b 美国可以从其据点出发,在利益保存时限内到达任何存在美国利益的地方。
            重点盯防VS机动打击
            英帝国在军力部署上明显可以看出:它是采取“重点防御”的,把军事力量主要配属于如下区域:A 西欧,英帝国主要对手所在地,压制他们不出来;B 交通要地,比方好望角,比方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比方后来的苏伊士运河 C 区域海权中心,比方东亚的新马。在非重点地区,英国一般采用两种办法保护自己利益:A 通过国际条约,由该地区主要殖民者保护,如英法、英俄;B 通过在当地建立仆从国照看,如东亚的日本、北美的加拿大。
            相比之下,美国在军力部署上显著的特点在于“机动性”,美国会在其认为的重点地区配属若干精锐部队,但其在全球设置了大量兵站和物资储藏点,只要有事,利用强大的机动能力把海空军和陆军人员送达后,就能迅速在挑战美国霸权的地区形成优势打击力量。
            分而治之VS洗脑渗透
            英帝国一般在自己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内摆明了自己是“外人”,主要充当纯粹的仲裁者,而利诱当地利益集团为了争取英国的帮助而自己内斗、自己治理,但同时英国又很看重对外的直接支配名义,其利益所在要不是依据国际条约自己相对外国具有特权,要不自己就直接拿下作为殖民地。
            美国对其半殖民地及利益所在一般不直接支配,保持其“自由独立”,但对其国民采取“洗脑”,使其产生对美国的依赖感,而对其统治阶级采取“渗透”:利用NGO、恳谈等方式,直接支配当地政界,掌握当地政坛要情和内幕,利用本地政治体系打击一切不服从美国的政治家。


            13楼2014-02-17 10:16
            回复
              科普小剧场(二)“工业化陷阱”
              看到这个标题,许多哥们会抓瞎:什么?工业化是陷阱?兔吧大神们不都说工业化是强国的必由之路么?还有因为工业化玩死的?
              今天我就告诉你,按照西方经济学原理,还真会发生“因为工业化被玩死”的事情。一切的奥秘,就出在“产业链”和“周期”两个关键词上。
              自从人类有了社会分工,就有了“产业链”的概念,原因很简单:每一项活动的专业性越来越强、越来越复杂,一个人只能干一到两件活儿,多了不行,你不能自给自足,就必须拿自己的东西和别人换,你要换那么你的东西就要对别人有用,所以你要做一工作必须有上家,没有上家就是无米之炊,但你做出来的饭自己不适合吃,只有人家能吃,所以必须交换给人家。这就是“产业链”的概念。农业社会经济规模小,一个家庭、一个街坊就能组成一个产业链。工业化以后,这个问题就老复杂了,工业的门类成千上万,许多还必须依赖资本和人力资源的集中才能完成,所以对一个国家而言,它必须在一条产业链中有自己的位置,才能在现代社会中活下去。
              但也因为现代社会分工复杂精细,所以即便想干一件活儿,也意味着需要大量物质资源投入来建立厂房、购置设备,还需要一支熟练的产业工人大军,这里所说的产业工人,是包括白领的,“小白领”说白了也是工人。而培养一支产业工人队伍有多复杂呢?对脑力劳动来讲,意味着从7岁上学起算:先需要16年左右的基础教育,即本科教育,然后进入单位至少需要1-2年作用熟悉业务、熟悉后再需要3年左右才能真正精通,如果要出可以培育下一代的老法师,至少需要参加工作后10-15年时间,而批量产生“老法师”需要更久,要实现人才不断档呢?没30年功夫恐怕很难!如果说是技术工人,要诞生一熟练工人,少说也要高中毕业后5-10年,能带出好徒弟,恐怕也是15年以后的事情。同时为了服务主产业,还会带动专门围绕该产业而生之行业,他们也需要这样一个循环。如果考虑到市场中品牌资源的积累,那就更长久了。此外在经济容量有限时,一个行业及其配套产业的高度发展也会影响其他行业的发展,会挤占其资源。
              因此对一个国家而言,“工业化”的选择是非常严肃慎重的一件事情,因为一旦做出选择,就会产生巨大的沉没成本,不仅有人力物力,更有时间。这种成本对任何国家而言都很难承受。更严重的是,一旦加入某一产业链,也就意味着要受到产业链的上、下游的限制,任何一环出问题,都会直接让你的经济停摆。
              因此,现代社会,工业先发国家只要能通过在后发国家工业化进程上“做手脚”,就能实现对一个国家的完全支配,这种支配真就是拿捏着一个国家的睾丸,一捏真能搞死一个国家。我上文说了,脚盆鸡就是被英国给捏死的--------英国佬给了脚盆鸡轻工业、重工业,可你仔细看看就会发现,脚盆鸡偏偏是原料工业不发达,无论是原材料产业还是原料粗加工都不行。而我说了,现代工业是个链条,上下游都能掐死你,脚盆鸡工业的下游是销售和市场,这个是在中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可上游原材料一掐,脚盆工业就抓瞎了,而且工业本来就是贪吃蛇,越发达能源消耗越大,所以脚盆国力越强,英国的资源狗链勒得就越疼。
              至此有人会问:那如果我自己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呢?GZJY会告诉你,那是不经济的,是低效率的。不错,按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这的确是低效率的,不过西方经济学永远不会告诉你的是,这个理论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每个国家都会从纯经济理性出发,从事贸易并忠实地完成交易。”他们不会告诉你交易关系内容的变更未必出于当事人一方意志,也不会告诉你具体到国与国,可以发生产业链不对等关系(一国依赖另一国,而另一国却不依赖该国)。真正的经济安全,必须要让自己“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一国独立拥有全部经济体系,也就是所谓“完整工业化”。
              这时你才能看出大国与小国的真正潜力差距:大国的人力、土地、出产资源可以保证在同一经济体内全部工业门类都可以存活、发展,而小国且不说人力物力财力是否能支撑,有些工业门类想搞也搞不了,因为没人、没地、没资源。所以迄今为止,完整工业化国家其实只有六个(按时间顺序):英、法、德、美、俄、中六国。其中英国是依靠殖民地和海路保障才勉强做到的,20世纪下半叶殖民体系瓦解后就开始部分区工业化了;德国在煤炭时代靠鲁尔区能勉强撑住,现在北海油田在芬兰、丹麦和英国手里,也就客观不能了。所以今天只有美、俄、中、法四个国家是完整工业化国,即便被全世界封锁,经济体系也还能运转(虽然不顺畅就是了),而且法国还运转得非常吃力,因为它不够大。
              至于昨天某在我贴中宣扬“造不如买”的哥们拿韩台说“工业化没什么”,我就只能呵呵了,拿“不完全工业化”这种势必要仰赖外国人的体系和完全工业化比,实在是不知所谓。


              15楼2014-02-17 10:17
              回复
                “完整工业化”苦不苦?苦!为了它:
                英国上演“羊吃人”
                法国从大革命开始一直整到拿破仑三世(拿三虽然二,对法国还是功臣,就是他手上法国完成了完整工业化,后来戴高乐坚持维护这个体系而不是做美国体系的一个环节,可以说是功劳一件)才完成
                美国设备靠移民走私、工人和技术靠偷渡,土地靠冒着被土人剥头皮的危险抢,最后为了人力资源还打了一场全世界看热闹的内战(美国VS英法支持的庄园主)
                德国从李斯特“北德意志关税同盟”开始,和英俄周旋、同奥、法玩命,战战兢兢才完成,期间蒙受过英国佬“德国制造”的羞辱,克虏伯老板亲自下英国工厂做学徒来搞技术
                中、俄工业化背后农民的血泪就不说了,大家都明白。
                但请不要忘记,就是这个,保证了他们始终是世界棋局的棋手。
                一个完整工业化国家,是很难被真正废去武功的,因为技术队伍、设计能力会渗透到骨髓里。德国对占领后的法国、美国对解体的苏联(俄罗斯)都搞去工业化,可法国战后十年就完全恢复工业体系,俄罗斯虽然现在还是工业体系缺损,但缺损原因主要不是被美国废了,而是原来体系里的一块因为解体到了国外。


                16楼2014-02-17 10:17
                回复
                  这样一来,对贼鹰而言就产生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以现在它的国力,自然可以无需靠仆从国照看利益而实现“全球压制”、“机动打击”,可是现在蓝星有两个大玩家了,所以就凭自己手里那点料,想在人家家门口形成“压制”实在太难,能形成相对优势就不错了。好在人大KUMA海军和自己比战十渣,靠自家那么多船,要管住两洋那是木有问题啊。不过陆上还是要靠人力和物力堆出来的,怎么办呢?
                  彼时白头鹰认为:西欧虽然又残破又缺乏资源,好歹有英、高卢鸡和汉斯喵留下的工业基础,要是要大KUMA一口气推了,再拿到这些工业设施,和KUMA的资源储备一结合,自己就差不多可以打GG了;而西欧现在已经是一个烂摊子了,要是大KUMA出手那就是热刀切黄油,哪儿有西欧的机会。所以无论是出于“同为西方国家”的情感、还是现实政治考虑,白头鹰都只能乖乖在那里布下重兵。直到冷战结束前,西欧都是鹰家最庞大的陆军集团所在地,而且在和KUMA的对峙中,无论从军队数量还是质量,甚至基本没占过上风。
                  现在我们身处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再看一下那里的地球仪:南美那是鹰家后院,KUMA熊别说想威胁自己,就是想站稳也不容易:起码就你那海军战十渣,想稳稳当当到这里都难,后来赫熊想玩一把,结果鹰家封锁线一拉,愣是逼着KUMA给导弹做了一把日光浴。非洲那时候还在英法手里,而且KUMA也要面对这个问题--------他丫中间隔着中东国家和海洋,要杀到这里不容易。所以这两边鹰家都不必太操心。中东有油,又是KUMA的小腹,那是非挤进去不可,不过亲儿子以色列在这里不得不挺,所以在狗大户们中找个立足点还不容易,好在还有波斯狮,给自己整了块好地盘。南亚次大陆很重要,不过彼时阿三也不是有钱的世界第三民主大国,能依靠的居然是娇小的巴羊,还好美军舰队能在这里取得绝对优势,而从中东到其东亚据点也还不必要补给,所以问题不大。
                  最后再来看世界的另一片沃土、蓝星第三个全球性玩家的摇篮-----东亚,问题又来了-----人不够。
                  在牛牛为王的时代,KUMA熊在远东还是挺渣的,而且那年头搞个远洋出击也不容易,靠扶持一个中等强国脚盆鸡就能给压住了。可现在不对了,有铁路和欧洲联系的苏联远东军团那也是一场噩梦啊,白头鹰要是想亲自上阵在这里压住KUMA,那也得准备一支庞大兵团驻在中苏边界,可感情鹰家人和钱比牛牛多,也还没到在和平常态下还能维持那么庞大兵力的数目啊。再扶持脚盆鸡?且不说自己被这条疯狗咬的伤口还疼着呢,也不提老爹被这条恶狗整的惨象,就看看大KUMA的体量,在不让这条狗成为大疯狗的前提下,人就是真“一亿玉碎”也玩不过KUMA啊。
                  白头鹰,该怎么办呢?


                  18楼2014-02-17 10: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