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迎着凛冽刺骨的寒风,记者一行来到了祖国西北的阿拉山口边防站。
登上哨塔,远远望去,新兴的边城和邻国的边境小镇房顶、街道覆盖着厚雪,惟有眼前界碑上两个鲜红的大字———“中国”,显得格外耀眼。界碑旁,英气勃勃的边防哨兵顶着大风威严挺立。在这里,界碑成为我们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最直接、最鲜明的象征。每一座界碑旁,都有不少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神仙湾哨卡,地处海拔五千三百八十米的喀喇昆仑山口,是迄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驻兵地。一九八二年九月,中央军委授予“喀喇昆仑钢铁哨卡”荣誉称号。
这里的空气含氧量仅为平原的百分之五十。因为高寒缺氧,官兵患了感冒十有八九会引起肺气肿,抢救不及时就有生命危险。站岗巡逻时遇暴风雪,是常有的事。
沈国平,电台台长,从小生长在洞庭湖畔。十多年的边防岁月,年复一年地上山守防,使他患上了高原心脏病、胃溃疡等疾病。连队干部几次催他下山治疗,他担心自己走后影响电台工作,一直硬撑着。一天,团长上卡检查工作,看见拄着红柳棍站在门口迎接自己的沈国平,硬是下令把他“赶”下了山。
沈国平下山住进了医院,但太晚了。医生会诊,说他除患有多种高原疾病外,还患有白血病。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团首长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我死后,就把我的骨灰埋在父母的责任田旁,我生没能为父母尽孝,死后就为他们守责任田吧!”
在新疆万里边防线上,有边界标志的地方,就有边防军人在忠诚地守卫。恶劣的自然环境,艰巨的守防任务,时时威胁着战士们的安全。在一些界碑旁,我们凭吊了长眠着边防英烈的墓园。读着一座座墓碑上的碑文,我们强烈感受到:一座墓碑就是一部用生命写就的壮歌,每块界碑背后都有民族优秀儿女的赤胆忠魂。
红山嘴边防连副连长施洪飞,把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茫茫雪域。他所在连队负责巡逻的八百公里边境线,蜿蜒在冰山雪岭中,巡逻路上要经过二十七条河流,翻越三十多座海拔三千多米以上的雪山,大部分是无人区。一天,他又带领巡逻队出发了。战士们看到他一次次地从马背上摔下来,心疼地劝他先返回连队。他却说:“巡逻任务还没有完成,我怎么能提前回去呢!”他拖着病体,硬是走完了千里巡逻路,巡查完最后一个界碑。
第二十六天傍晚,当他带队回到连队时,一头栽倒在地,再也没能爬起来……
这些年来,驻疆部队在巡逻中遇险光荣献身的就有二十多人。但死亡和伤残没有吓倒我们的战士。每年军官转业、战士退伍之前,他们总要争取再巡逻一次,最后一次看看自己日夜守卫的界碑。他们说,我们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边关,就是为了界碑上的“中国”二字永远鲜红,为了让祖国永远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