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天赋的争论,心理学家K.Anders Ericsson与他的两个柏林精英音乐学院的同事在20世纪90年代共同完成了一个叫做Exhibit A的研究。他们将学校里的小提琴手分为三类。第一组的人是小提琴明星,那些都是有潜力成为世界级独奏家的学生。第二组是那些仅仅被评价为不错的学生。而第三组则是那些不大可能成为专业小提琴家、仅仅只是打算做普通音乐老师的学生。所有的这些小提琴手们都被要求回答同一个问题:在你学习小提琴的整个过程中,从你第一次拿起小提琴开始算起,你总共练习了多少个小时?
来自各个组别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是从5岁左右开始学习小提琴。在最开始的几年里,所有人练习的时间几乎是一样的,大约每周两到三个小时。但是当那些学生们到8岁左右的时候,真正的差别开始显现。那些在各自班级中出类拔萃的学生开始比其他任何人练习得都多:在9岁的时候每周6个小时,在12岁的时候每周8小时,在14岁的时候每周16小时并且一直这样逐渐增加,直到到20岁左右的时候,他们每周练习超过30个小时,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使自己的技艺更加精湛。此时,那些精英的演奏者们,每一个人都已经有了超过10000小时的练习。相比之下,那些仅仅不错的学生只有8000小时,而那些未来普通的音乐教师则刚刚超过4000小时。
Ericsson和他的同事们然后将业余的钢琴家与专业钢琴家相比较,也发现的相同的现象。那些业余钢琴家没有一个人在童年时每周练习超过3个小时的,于是到20岁左右时他们大概只有2000个小时左右的练习经历。而那些职业钢琴家们,稳步地不断增加他们的练习时间,直到20岁左右的时候,就像那些精英的小提琴手们一样,也达到了10000小时的练习量。
Ericsson的研究中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就是他和他的同事们没有发现任何一个“天生的小提琴家”或是“天生的钢琴师”(原文naturals),他们没能发现那种只练习比别人更少的时间却能够轻松地取得高人一筹成绩的天才。也没有发现任何的“愚钝者”,就是那些比其他任何人都努力却就是没有能够出人头地的人。他们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音乐家有足够的能力进入一所顶尖的音乐学校,使他与他人的演奏有所区分的只有其努力程度。事实就是这样。而且更重要的是,那些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人,并不仅仅是比其他人更加努力那么一点,而是要努力得多。
认为一个人能够成为精通于某一项复杂任务的专家需要练习足够多的时间,至少多于一个下限的想法一次又一次地在各种关于专门知识或技能的研究中得到验证。事实上,研究者们已经在这个下限的多少的问题上达成共识,他们相信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练习——10000小时。
“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要在任何一个领域达到精通的程度或是成为世界级专家都需要至少10000小时的练习,”神经病学专家Daniel Levitin写道,“在一个又一个关于作曲家、篮球运动员、小说作家、滑冰选手、音乐会钢琴家、棋手、甚至是犯罪专家的研究里,这个数字反复地出现。当然,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在与他人练习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取得更大的成就,但没有任何一个真正的世界级专家练习得比别人要少。看起来大脑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吸收所有它所需要的东西,从而达到真正的精通。”
这是一个无可厚非的事实,即便是那些我们印象中的天才也不例外。拿莫扎特来说,大家都传说他六岁就开始音乐创作。但是,心理学家Michael Howe在他的《解读天才》中写道:“按照成熟作曲家的标准,莫扎特早年的作品并不算杰出。那些最早的作品可能都是由他的父亲创作的或者是后来经过了改进。许多莫扎特的童年的作品,比如他的前7号钢琴和管弦乐队协奏曲,是由大量其他作曲家的作品编排而成的。至于那些纯粹由莫扎特创作的协奏曲,最早创作出大师级作品(第9号小夜曲和D大调钢琴协奏曲)时,他已经21岁了!彼时,他已经有10多年的协奏曲创作经验了。”
音乐评论家Harold Schonberg则说得更加深刻:事实上,莫扎特应该是“大器晚成”的音乐家,因为他直到开始创作生涯后20多年,后有了最杰出的作品。
想要成为一个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也似乎需要10年时间。可能只有传奇的鲍比·菲舍尔能够用比10年少的时间达到特级大师的水准:他用了9年时间。也大约是10000小时。
来自各个组别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是从5岁左右开始学习小提琴。在最开始的几年里,所有人练习的时间几乎是一样的,大约每周两到三个小时。但是当那些学生们到8岁左右的时候,真正的差别开始显现。那些在各自班级中出类拔萃的学生开始比其他任何人练习得都多:在9岁的时候每周6个小时,在12岁的时候每周8小时,在14岁的时候每周16小时并且一直这样逐渐增加,直到到20岁左右的时候,他们每周练习超过30个小时,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使自己的技艺更加精湛。此时,那些精英的演奏者们,每一个人都已经有了超过10000小时的练习。相比之下,那些仅仅不错的学生只有8000小时,而那些未来普通的音乐教师则刚刚超过4000小时。
Ericsson和他的同事们然后将业余的钢琴家与专业钢琴家相比较,也发现的相同的现象。那些业余钢琴家没有一个人在童年时每周练习超过3个小时的,于是到20岁左右时他们大概只有2000个小时左右的练习经历。而那些职业钢琴家们,稳步地不断增加他们的练习时间,直到20岁左右的时候,就像那些精英的小提琴手们一样,也达到了10000小时的练习量。
Ericsson的研究中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就是他和他的同事们没有发现任何一个“天生的小提琴家”或是“天生的钢琴师”(原文naturals),他们没能发现那种只练习比别人更少的时间却能够轻松地取得高人一筹成绩的天才。也没有发现任何的“愚钝者”,就是那些比其他任何人都努力却就是没有能够出人头地的人。他们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音乐家有足够的能力进入一所顶尖的音乐学校,使他与他人的演奏有所区分的只有其努力程度。事实就是这样。而且更重要的是,那些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人,并不仅仅是比其他人更加努力那么一点,而是要努力得多。
认为一个人能够成为精通于某一项复杂任务的专家需要练习足够多的时间,至少多于一个下限的想法一次又一次地在各种关于专门知识或技能的研究中得到验证。事实上,研究者们已经在这个下限的多少的问题上达成共识,他们相信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练习——10000小时。
“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要在任何一个领域达到精通的程度或是成为世界级专家都需要至少10000小时的练习,”神经病学专家Daniel Levitin写道,“在一个又一个关于作曲家、篮球运动员、小说作家、滑冰选手、音乐会钢琴家、棋手、甚至是犯罪专家的研究里,这个数字反复地出现。当然,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在与他人练习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取得更大的成就,但没有任何一个真正的世界级专家练习得比别人要少。看起来大脑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吸收所有它所需要的东西,从而达到真正的精通。”
这是一个无可厚非的事实,即便是那些我们印象中的天才也不例外。拿莫扎特来说,大家都传说他六岁就开始音乐创作。但是,心理学家Michael Howe在他的《解读天才》中写道:“按照成熟作曲家的标准,莫扎特早年的作品并不算杰出。那些最早的作品可能都是由他的父亲创作的或者是后来经过了改进。许多莫扎特的童年的作品,比如他的前7号钢琴和管弦乐队协奏曲,是由大量其他作曲家的作品编排而成的。至于那些纯粹由莫扎特创作的协奏曲,最早创作出大师级作品(第9号小夜曲和D大调钢琴协奏曲)时,他已经21岁了!彼时,他已经有10多年的协奏曲创作经验了。”
音乐评论家Harold Schonberg则说得更加深刻:事实上,莫扎特应该是“大器晚成”的音乐家,因为他直到开始创作生涯后20多年,后有了最杰出的作品。
想要成为一个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也似乎需要10年时间。可能只有传奇的鲍比·菲舍尔能够用比10年少的时间达到特级大师的水准:他用了9年时间。也大约是1000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