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写于江苏镇江,幼安怀古忆昔之作。寥寥数字道出历史英雄人物瞬息万变。此种出现孙仲谋、刘裕、刘义隆、拓拔焘、廉颇。
孙仲谋,三国时期人物,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于建安十四年,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
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两度挥戈北伐,功勋卓著。
刘义隆,急于事功,轻启兵端,赢得仓皇北顾。
拓拔焘,北魏的皇帝,距离南宋有七八百年之久,北方的百姓把他当做神来供奉。当年沦陷区人民雨 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烽烟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是何等心痛。
廉颇,当年服侍赵国,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启用,当仁不让,奋勇当先。立下赫赫战功,后来被奸人所害,落得背井离乡,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
借典抒情,想跟古代英雄一样有雄图大略,为统一中原出力。也预测到自己会像廉颇的遭遇一样遭奸人所害,报国无门的下场。
这首词我最喜欢的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站在历史的高度,所谓异族仇恨都是可以变为同族亲系被原谅。今天恨之入骨的君主,有朝一日会成为几百年后顶礼膜拜的神。今天的纪念南京大屠杀,说不定百年后,大和民族归属我国,就不存在纪念、赔偿、仇恨的事情了。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c1b5771257f9e2f70351d002f31e962/dcb3631ed21b0ef476457dc9dfc451da80cb3e6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