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关注:812,470贴子:6,155,926
  • 8回复贴,共1

(转)茶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与他的缘深缘浅,早已注定在茶的甘冽与清苦之间 
  轻啜一口煮出的碧螺春,余香饶舌,却仍略带苦涩。我想我永远也煮不出子期煮的那茶味儿了。 
  爱上饮茶,是因为子期。以前总觉得茶苦苦涩涩,远不及白开水那般单纯、清冽,直至在苏州上了大学时,认识了子期。 
  子期告诉我水煮到怎样叫“蟹眼一沸”,怎样在“鱼眼二沸”的时候舀出一瓢水,并用竹筷搅动,让茶顺着漩涡涌入水底,再翻滚起来;到“大浪三沸” 时,谁已老了,要倒入“二沸”的那瓢水,以保持茶的香纯。子期熟练地煮着茶,我只是痴痴地望着他的侧影,不知是感于他那份专心认真,还是他不怕繁复地为我煮茶。 
  我不明白茶为什么要有这么多讲究,品了一口之后,满嘴甘甜清香,竟无丝毫苦涩,远胜白水的平淡无味。才知了茶的好处。原来茶如女人,要细心体贴地对待,方可领略其细腻的味道,豁然明白了子期对我的那份无微不至的关怀。 
  渐渐迷恋上子期的碧螺春,喜欢看他专心煮茶的样子,喜欢对坐品茗时的那份温馨,其实我知道我喜欢的不止是碧螺春。只是我与子期谁也不曾打破那份沉默的默契。因为我们都知道毕业后,子期一定留在苏州,而我必然要回西安。 
  毕业的前夕,子期说他的茶只为所爱的人而煮,这将是最后一次,不知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次煮茶。我在子期身后握住他的手,要和他一起煮这最后一次碧螺春,子期转过身拥住我,任由那炉茶老了又老。 
  这是子期煮的唯一一次苦茶。 
  仍是那盏茶,仍是那碧螺春,只是没有了共饮的人。习惯了略带苦涩的茶味,仿佛我的初恋只有短暂的开始和结局,却没有过程。 
  从喜爱上了煮茶,依旧将茶煮得略带苦涩,那丝苦苦的味道,总让我怀念与子期共煮的那最后一次茶。我想我再也煮不出自期的那茶味了,可我宁愿如此。


IP属地:江苏1楼2004-07-28 10:56回复
    我爱茶,爱茶的那种苦后甘甜,若有还无----


    2楼2004-07-28 11:31
    回复
      茶...要煮啊...我爸总是泡茶喝...有机会帮他煮些茶:)表达孝心.嘿嘿


      3楼2004-07-28 19:27
      回复
        《晋书》上说,东晋权臣"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蒸饮,惟下七奠,伴茶果而已",张揖在《广雅》中记述:"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并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到了唐代,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人们重视农作,促进了茶叶生产与发展,饮茶之风日盛.同时也造就了茶圣陆羽和他的《茶经》,其中记载:当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这四类茶叶,当时的饮用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方法是茶叶经过斫开,煎熬,烤炙,捣碎后,存贮在瓶罐里,用沸水冲泡饮用;另一种是把茶与佐料(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一起煮饮.后来陆羽系统总结了唐代饼茶制造方法和煮饮方法,并加以大力提倡,从而使煮茶之风在唐宋独领风骚.
        茶事兴于唐而盛于宋.到了宋代,茶风至盛的突出表现则是茶叶成为日常生活必需品.茶饮也发生了重大变革,还是煮茶,但是煮水的器皿由釜成为瓶,从煎茶发展成点差,去掉了加佐料的饮法,改为清饮.


        IP属地:江苏4楼2004-07-28 19:55
        回复
          自己打的?!佩服:)


          5楼2004-07-28 20:24
          回复
            说爱情还是在说茶?


            6楼2004-07-29 00:53
            回复
              • 222.76.28.*
              为什么最爱的总是最短暂呢??


              7楼2004-07-29 17:50
              回复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9楼2012-11-24 15: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