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汉服吧 关注:12贴子:135
  • 1回复贴,共1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了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及信仰的服装,是华夏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通过四书五经、二十四史舆服志千年不变。汉服的每一个特点都可以在四书五经、二十四史、经史子集
里找到依据。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从黄帝
到明代的四千多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信仰,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浓缩了华夏文化的纺织、蜡染、夹缬、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锦绣中华、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
结构
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
汉服特征
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结构上,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 布帛剪裁而成,且分为十个部分:领、襟、裾、袂、祛、
袖、衿、衽、带、系。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前襟的中缝称为裻。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襦、裋、深衣。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袖口称为祛。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从形制上看,大衣主要有“ 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袴)、“ 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 襦裙”制( 襦,即短衣)、袴褶,“通裁”制(长衫、外披)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
襦裙则为妇女的常服。普通劳动人民一般着
裋褐(上短襦,下长袴)。汉服是通过夏商周最古老的衣裳变化而来的,连裳或者深衣本来是公卿诸侯燕居的穿法,自汉朝以来作为第一礼装。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3-24 23:19回复


    2楼2014-05-19 21: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