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虚拟教研行动研究》在长达6年的实践之中,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以民间的形式,召开了五次网络教研会议,培训了一些网络教研的骨干老师,我们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20多篇论文,提出了适合西北地区的一些城乡跨区域网络教研模式。这些研究的创新之处表现为:作者通过实证研究,列举了在班主任和教学工作中,合理利用网络工具的模式,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开展网络虚拟教研的十种模式,分享了开展城乡跨区域网络虚拟教研的一些平台和工具。通过论文《Wiki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提出了适合农村小学教师的十种城乡跨区域网络教研模式:I.基于QQ群的虚拟备课模式;II.基于UC、呱呱视频房间的网上听课、评课模式;III.教师远程网络研修模式;IV.BBS论坛模式;V.基于博客的教育叙事研究模式;VI.基于好看簿的虚拟教研模式;VII.虚拟教研的Wiki模式;VIII.Google论坛模式;IX.基于web2.0的农村教师社会化学习模式;X.网上支教模式。在长达六年的研究实践中,参与网络教研的人数达到100多人,由于没有错过了申报成果的机会,在这里向参与了网络教研的所有成员致以深深的歉意,他们是河西学院李海教授、市教研室高级教师葛立功、张虎校长、青东小学马海霞、 缪立霞、东北郊下安小学吕梅、侯爱、金安苑学校张飞、民族小学王萍、临泽鸭暖乡暖泉小学朱世英、民族小学张彗萍、祁连小学钟建军、李秀娟、黄吉祥、甘浚张兴志、新乐小学金铁军。劳动街小学常爱珍、北街小学张艳丽、何丽萍、以及网络研修班的47位老师,祁连山网络教研社区的全体成员。感谢李海教授、徐新建教授和市教研室葛立功老师的指导!感谢教育大发现团队的庄秀丽、tom、余波、吴长城对我们的技术支持!感谢研究成员的积极配合!感谢马神庙小学的马校长、劳动街小学的刘校长、西街小学的郑校长、新乐小学的朱校长为我们的民间学术活动提供多媒体教室。《基于web2.0的家校师生沟通研究》是甘肃省十二五规划一般性课题,于2012年6月份正式立项。但是,在立项之前,课堂组成员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积累了一些资料和经验,一些成果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