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门手打吧 关注:5,718贴子:259,050

发点小故事渡书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billy9231


1楼2014-04-02 11:34回复
    施“法”缺良心 饿死不能学
    小时候听母亲给我讲父亲学艺的经历中有学“法”的插曲,早年有一位师傅无儿无女,见我父亲聪明、有教养、懂礼貌,很欣赏他。于是师傅就想教他学“法”,说如果房主薄待了泥瓦匠,就可以给房子施“法”,房子建成以后就会动、会发出各种声音。这样,房主住进去以后就要倒霉了。由于“祖传密笈”都是“传媳不传女”,师傅就提出收他作乾儿子,给他传授建房时施“法”的绝技。父亲回家跟祖父说了这件事,我的祖父认为给房子“施法”有损“荫德”,那位师傅就是损了“荫德”才导致“绝后”了的。所以坚决禁止父亲去学做这种“断子绝孙的事”,父亲也就没有去跟那位师傅学“法”。
    我曾经就这件事问过父亲,父亲回答确有其事。但是当时祖父禁止,自己也觉得做这种事太缺良心,就没有学,也没有对此进行过研究。新政权把这类事统归于迷信,我对此事也只能够将信将疑。
    读大学的时候,曾经听班上河南来的同学讲过他亲身经历的关于“炸营”的故事。在他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学校组织全校学生给人民公社收割麦子,晚上同学们就集中睡在教室里,半夜里一位同学突然大叫了一声,结果全校的学生胡里胡涂地都爬了起来,各自拿上随身携带的镰刀跑到操场上狂挥乱舞,秩序一片混乱,非常危险。幸好校长及时拿上一支步枪,向天开了一枪,枪声让同学们猛地一震,立刻清醒过来,终止了混乱。第二天学校针对此事进行调查,原来是半夜里墙上掉下一小块砖头,落在一位同学脑袋边上,砖头并没有碰着他,但是砖头落下时造成的振动和声音使睡得迷迷糊糊的他吓得大叫了一声,这一声大叫正是造成巨大混乱的直接原因。
    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在工作期间,在县里的水电站工地听到一位民工讲述了一个关于给建造的房屋施“法”的故事。这位民工所在公社有一户人家,在建房时薄待了泥瓦匠,于是房子就被施了“法”。房子建好交给业主住进去以后,夜深人静时各种各样的声音就出来了,闹得人无法睡觉。屋主人就只得设法把房子卖了出去。新业主住进去以后,也被这个声音闹得人心惶惶,只有设法再卖出去。但是不管房子卖给谁,凡是住进这个房子的人,都受这个问题所困扰。在转卖几次之后,就没有人再敢买这座房子了。最后,公社的秘书不信邪,以极低的价格买下了这座房子,但是他家入住之后也是被闹得连连出事,于是只好把这座房子废弃掉。这位民工还很具体地给我指了这座废弃的房子。
    看来,所谓泥瓦匠在建房时给房屋“施法”这种事情还是有的。至于何为“施法”,我的理解应该是泥瓦匠在建房子的时候,在一些关键环节有意地预留可以使结构活动的绞接点,这样在对房屋结构施加轻微外力时,部分结构就可以通过绞接点活动,使房屋各部分结构之间发生微小的相对位移,产生相互磨擦、撞击,因而出现磨擦声、撞击声等意外声响。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任何不明来源的微小声响,也会使屋内居住的人产生极度地不安和恐慌,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引起群体性地精神混乱。所谓“轻微外力”,可以是微风、轻微地震动、人类的活动,甚至猫、鼠之类小动物的活动等。
    读大学时我们班那位同学所说的“炸营”,也应该归咎于不明来源的扰动使处于非清醒状态的群体产生了群体性地精神混乱。
    在抛弃神怪的概念以后,是可以用科学的理论来对建筑施“法”进行解释的。同时,这也让我在工作中时刻警惕自己:不能从自己的私利出发,利用科学知识来制造危害大众利益的事情。
    “人间无神怪,建筑确有‘法’!”


    2楼2014-04-02 11:36
    回复
      我来讲讲司马光砸缸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4-02 11:37
      回复
        顺序发错了!应当先发这个的!
        写在前面的短语
        这些故事是摘录的一些片段,里面的每一个单独小故事中所出现的事实、对话和事态发展等都完全是真实的,绝无丝毫地夸张。每一个单独的小故事都是本人一方面历史的真实记录,可以显现我的人生轨迹。如果你有幸得到这本书,希望你随意翻翻,看看其中任意一个故事,你将会发现,我经历过的大多数事件你可能终身无缘。不过,如果你的运气好,有了跟我某些经历相似的遭遇,相信看过这本书的你一定会处理得更好,从而保障你的平安和幸福。
        我的生命,始终生存在于三种状态之间:幻想未来;回忆往事;更重要的是,正视摆在眼前的现实。朋友们相聚的时候,我的这些“劣根性”往往无遗地得以暴露,闲聊就变得“海阔天空”、往往“不着边际”、甚至“前言不搭后语”,坐在旁边的“听众”就会“一头雾水”,感到“摸头不知脑”。
        人要“安生立命”,就必须“务实”,这是勿佣置疑的。但是,幻想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前进的方向,就能够尽可能地避免临时寻找方向、“摸着石头过河”的困难;而回忆往事,更可以让人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尽量不做“一个错误重复地犯”、“尽在原地打圈圈”的傻事。所以,幻想和回忆,最后都是可以、而且必须要落到现实来的。
        没有幻想、没有前进方向是可怜的;失去回忆、不懂得总结经验和教训是可悲的;不能面对现实,不努力地拚搏更是无法生存的。所以,幻想和回忆,最后都是为了现实!


        4楼2014-04-02 11:41
        回复
          点灯不用油 理念赶新潮
          一九五二年,我们家晚上点的还是茶油灯,浅浅的灯盏窝里装着几钱茶油,一根灯芯草泡在茶油中,灯芯草点燃后发出黄豆大的昏暗光亮,还不时需要从灯盏窝里把灯芯草拨出来,把烧结成炭的“灯花”剪掉,给灯盏窝添一点茶油。
          有一次,天黑以后才吃饭。当时刮着比较大的风,昏暗的灯光随风飘摇、忽明忽灭。父亲觉得这种灯光很影响吃饭的情绪,于是拿出大哥刚买给他的手电筒,卸掉聚光罩,把电筒吊在堂屋梁上,照着我们吃饭。这是大家都没有见过的新鲜事物,左邻右舍纷纷来我们家看热闹。父亲就对大家说:“这就是我儿子给我说的‘点灯不用油’,以后大家就都会是这个样子。”那一天,父亲非常得意。父亲做的这一件事和他当时的表情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终身不能忘怀。
          不过那时候的产品质量也不过关,仅吃那一顿饭就把一对刚启用的新电池给报销了,让父亲感到“点灯不用油”经济上非常地不划算。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好象是在一九五六年,再具体的时间就记不得那么清楚了),镇上开始架线安装电灯。使用的是木质电杆;没有横担,四个弯钩磁瓶直接装在电杆上;导线是非常光亮的铜绞线(在我从事这个行业之后,根据当年的印象估计,导线的型号应当是TJ―16)。当导线放到街口(当时区政府所在地)的时候,我也到那里看热闹。跟很多小孩子一起,不顾大人的呵斥和驱赶,抢着帮助大人拉电线,结果在区政府门前的转角杆,有一个大一点的孩子不小心,手被绞到电线与电杆之间,弄得鲜血直流,哭着跑回家去,我们这些小孩子才在大人的驱赶下被迫放弃帮助拉线。
          发电厂就设在街上一栋榨油坊里,发电厂里只安装一台柴油发电机组。电线架好以后,天黑发电,子夜就停机不供电了。当时我们家正“当”着别人的屋住,屋主人不安装电灯,我们家也就不可能想这件事,“点灯不用油”对于我们家还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不过,我们家的茶油灯还是被淘汰掉了,点上了带玻璃罩因而不怕刮风的、比茶油灯明亮得多的煤油灯。
          事实上,我们家是在父亲向邻居们宣传“点灯不用油”整十年以后才真正实现“点灯不用油”的。一九六二年,我们家搬到了城市里,街道委员会出面组织给居民安装电灯。每户人家交十五元钱,由供电局拉线并给每户人家安装一盏十五瓦的电灯。我们家的灯座就装在一楼堂屋正中,从灯座接下一根约五 ~ 六米长的“花线”。这样,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把电灯牵到厨房或其它需要的地方就近照明。当时是几十家用户共用一块安装在街道委员会的电能表,每月供电局抄表以后电费由各家按灯泡数平摊。
          街道安装电灯时,我正在高中读书,对供电局安装时在我们家的走线方式很不满意,同时也感到这样只装一盏灯对于我很不方便,于是思量着将家中的线路进行改造。
          供电局给我家安装的进屋线是从我家屋外靠山墙屋檐下的总干线接两根粗黑的“皮线”斜跳到大门正中才走进堂屋。我认为这样非常影响我家屋子的外观。于是改成在屋檐下的总干线引出后就用磁套管穿墙直接进屋;进屋后的电线就分成两路,一路垂直下到一楼,再转个直角从原来进堂屋线的地方走线,接上原来安装好的电灯座;另一路在二楼安装一个电灯座,装一只十五瓦的电灯。这样改造之后,线路比原来美观了,晚上我也可以很方便地睡在床上看书了。但是,我家就必须交两盏灯的钱,母亲就觉得电费交多了,划不来。父亲却很高兴,认为很值得。


          5楼2014-04-02 11:47
          回复
            支持原创


            IP属地:重庆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4-04-02 13:10
            收起回复
              我是相信鬼神的,但不是你说我就信,我还是有判断力的,我亲身经历过的就有,下本书我写出来给大家看看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4-02 14:35
              收起回复
                挺好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4-04-03 14:14
                回复
                  支持啊!
                  蓝是那么的天,白是那么的云。___这不是小尾巴。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4-03 19:12
                  回复
                    看完就玎玎


                    IP属地:重庆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4-04-05 07:24
                    回复
                      谢谢
                      不错


                      16楼2014-04-05 08:49
                      回复
                        今天给孩子讲了一些做事的道理。就是从楼层看的。孩子还小,也许听不太懂。不过也算刘下一道神念指引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04-06 09:50
                        回复
                          加油
                          蓝是那么的天,白是那么的云。___这不是小尾巴。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4-04-06 18:34
                          回复
                            咦!这是每天一更的节奏啊!


                            IP属地:重庆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4-04-06 19:27
                            回复
                              老哥哥这是写回忆录吗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4-04-07 19: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