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东楼吧 关注:27贴子:161
  • 4回复贴,共1

【怀念】于东楼(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边城不浪 提交日期:2006-8-17 20:50:00
  常在有关古龙的报道资料中看到于东楼的名字。诸如:
……罗立群先生在珠海版古龙全集序言中说,这一系列全集的出版,于东楼先生为了解决版权问题,四方奔走,令人感佩。
……陈墨在评论集中说,他在参加某个金庸武侠研讨会时遇到于东楼,于先生抓住他的双手不停地说:你一ㄒ芯垦芯抗帕?
……他主持汉麟出版社,第一次将古龙的武侠小说精版精装出版,掀起武侠出版史上的一次革命。
……古龙在三福公寓隐居写作,常来往出入公寓的朋友只有三个,其中一位就是于东楼。
于是此人给我的印象就好像是福尔摩斯身边的华生——我的意思是说,天才人物身边大多有几个时常出现的人物,因为他们的存在,让那个天才显得更加光芒四射,他们隐藏起自身,甘愿充当天才传奇身后的背景。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多大的误解,于东楼一直有他自己的格局在。
于先生的作品我读过四部:《铁剑流星》、《魔手飞环》、《短刀行》和挂名古龙出版的现代枪战小说《枪手·手枪》。据说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是《侠者》,可惜印量甚小,缘铿一面。最早读到的是《魔手飞环》,在一本九十年代颇流行的杂志《中国故事》上面连载,只读到了上册。当时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时隔八年重读此书,我还是觉得没什么意思。
但其它几部却写得着实不错,各见神采。不夸张地说,于东楼的创作水准在“古派”作家中首屈一指,至少比自称古龙私淑弟子的丁情要高,而且高出三四层楼不止。若是跟一直板着脸的黄鹰比,于东楼一流的幽默感又为他挣了不少分数。
于东楼专写小人物的故事,小说主人公是浪子、锁匠、厨师等三教九流,一出手便是古龙后期作品的世俗写实风格,阅读过程轻松愉快,不用太费脑子,但也绝不弱智,很投合我这种懒人的心意。难得的是他完全不因袭套用古龙式的句式风格,我自走我路,写出了自己的意思。
《铁剑流星》和《魔手飞环》都是寻找宝藏的故事。主人公在各种觊觎宝藏的江湖势力中纵横捭阖,或合纵或连横,宝藏到最后还是不见踪影,但大反派就这么轻轻松松被揪下马来,败得一塌糊涂。
《短刀行》是其中最好看的一部。天才大厨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了武林盟主。遗憾的是他偏偏喜欢煮菜,对武林中打打杀杀等劳什子事情毫无兴趣,小说通篇写得就是一个看起来没什么本事的厨子征服武林的故事。一不留神,这样的情节很容易流于意淫,但于东楼处理得很妥帖,口味刁一点的读者,也会被伺候得舒舒服服。类似的故事金庸曾在《侠客行》中写过,但在金庸笔下那只是一个噱头,在于东楼这里后出转精,变成支撑小说的结构了。
《枪手·手枪》以古龙之名出版,还真蒙过不少忠实的古龙迷。白朗宁与枪王欧喜决战之前,在菜市场买菜、与情人亲热、好友打闹时手指都一下一下地抽动,这个细节给我的印象很深。
于东楼的小说,常见几个随和有趣的人坐在阳光底下唠嗑打趣,没有什么方生方死大起大落,就是平平淡淡说一个好故事。人物刚刚被卸下一条胳膊或是心口上中了必死之剑,亦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照样开几句玩笑,耍耍嘴皮子。《短刀行》里血影人和秃鹰忠心护主被对手砍了,换成古龙,绝对要玩两手煽情,更劣质一点的作家,则恨不得把洋葱摆到读者眼皮底下,让你挤出几滴眼泪。但于东楼不是,死了也就死了,死前属下还能斗嘴,死后主子还能张开嘴巴乐乎,这看起来比较无情,但也有点白头说玄宗的味道,显得从容不迫。
本来是狭路相逢的冤家对头,你以为他们肯定要掐架了,要决斗了,但偏不,他们坐下来聊天,各自说出一番理由,然后拍拍屁股走人。他就是这么写,而且看起来还很有几分道理,这又跟喜欢在小说里唾沫四溅的司马紫烟有点相似。
于东楼动手写武侠小说,是在古龙故去以后,原因据说是“有古龙写就好了,反正要写也写不过他嘛!”这话看起来谦虚,其实很有几分傲气在里头。话说回来,不得不佩服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一招递出就有气象,虽然称不上大师,但与现在挖空心思码字的写手不同,笔力和底蕴终究看得出来。
于东楼跟古龙交好,古龙的名言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敌人就是你的朋友,现在更流行的说法是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于东楼不这么想,他借《短刀行》里的小孟之口说:“天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朋友。”
于先生去世也有三年了。如今金古梁温黄当道,其他作家大多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遗忘总是迅速的。在此谨表怀念,希望于先生在另一个世界可以过上他小说里写过的那种日子,毕竟,还有古龙在旁边陪着他哩。


1楼2014-04-06 17:42回复
    不错,顶个可惜我没找到侠者,遗憾.......


    IP属地:四川2楼2014-04-13 14:4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