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口后人吧 关注:10贴子:51
  • 16回复贴,共1

浅谈明清都甲户口制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年,有很多当年走西口的后人寻根问祖,说起“都甲”户口,这里从多方寻找到一些资料,为朋友们尽一些力,愿你们都能找到自己的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4-18 12:52回复
    都甲制,盛行于明、清两代,县下设置“都”,都下设置“甲”,一般以序数命名,分别为一都、二都……以及X都一甲、X都二甲……,征收赋税钱粮,是都甲的主要任务。民国时期,都改为乡或镇。以长沙为例,旧善化县,原分一至九都;旧长沙县,原分十都。民国初年,经县议会议决,一律改为镇乡。人口满五万以上者称镇,不足五万者称乡。但在某些地方这种地名一直保存下来了,如江西省 广丰县十都村(十都大屋今为江西最大的古民宅)。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4-18 12:52
    回复
      河曲县划为五都49甲。 分别为:崇宁都,丰豫都,安义都,嘉治都,忠信都。
      清初府谷分6里,康熙朝减为4里,即大堡里、合河里、太平里、辑和里。乾隆朝废里甲,设4乡、10地方.辖227村。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4-18 12:53
      收起回复
        都甲制为明清行政区划。县下设都,都下为甲。征收田赋(俗称钱粮)是都甲的主要任务。
        都甲相当于现在的乡与村。
        民间老百姓认为只要是同姓同都甲,那么不论远近都是真正的一家人。同姓同都甲的两人,其祖先在明清时期肯定是一个村里的族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4-18 13:05
        回复
          帮我找贺姓氏家族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1-28 20:19
          收起回复
            有没有五都的吕氏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7-04-09 22:49
            回复
              都甲制是明、清两代的行政区划制度,实行了600多年。县以下设置"都",都以下设置"甲",一般以序数命名。都甲和咱现在的乡村一样。都甲的主要任务是征收田赋。
              还有一个作用是,明清两朝的户籍制度与都甲制相统一,就是人可以迁出外村外都外县,但你的户籍不变,仍在原来的都甲里,交皇粮国税仍要返回原都甲去缴。这样,虽然人迁走了,但他的都甲户口不变,因此,只要你一说你姓氏的都甲户口,就能判定两个同姓的人是不是同宗同祖,这是寻根问祖的一条主要途径。一般来说,只要是同姓同都甲,那么,不论远近都是真正的一家人。我们知道了都甲的起源就知道,同姓同都甲的两人,其祖先在明朝或清朝时期肯定是一个村里的族人。
              在清顺治、咸丰年间山西省河曲全县行政区划为五都四十九甲,我们前川村为安义都55村之一,是安义都2甲。后又为崇宁都4甲。
              山涧清泉吕荣泉


              7楼2017-05-10 09:36
              收起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8楼2019-01-14 09:20
                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IP属地:北京11楼2019-02-13 17:56
                  回复
                    有没有人知道府谷县太平都四甲王姓,古地名叫“府谷西乡王骆驼墕村”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9-02-17 09:31
                    回复
                      嘉治都二甲王姓,现居内蒙古巴盟乌拉特中旗海镇,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2-05 22: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