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文苑吧 关注:537贴子:32,797
  • 1回复贴,共1

穿越千年的震撼系类之王勃——人生“百年” 犹如一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穿越千年的震撼系类之王勃
人生“百年” 犹如一瞬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你从龙门南下前往交趾探父,一路经洛阳、扬州、江宁,九月初至洪州。这一去你在泱泱华夏的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抹艳丽,也是这一去使得盛唐失去了最伟大的先驱者。
我由衷的为你惋惜:“滕王高阁临江渚,挥才气,笔下生华章;雁阵惊寒声如泣,领风骚,命断衡阳浦。” ——题记
你生于豪门望族,为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九岁读《汉书》,做《汉书指瑕》是你天才的展现。你曾放豪言:“孔夫子何须频删其诗书,焉知来者不如今;郑康成何须浪注其经史,岂觉今之不如古。”但这也注定了你的悲剧。
这一年你与杜少府在长安惜别,你不由得感慨:“天下之大,知己难逢,今你我一别,就是天各一方。人说子期辞世,伯牙断弦,真是千古佳话啊!那份真诚相知,多么让人神往啊!不过,尽管你我明日相隔千山万水,毕竟天底下你我还共同拥有一位知己。”
朋友就要踏上远去蜀川的路途,关山几万重,你告诉朋友远赴西南不是投荒万里,好男儿本来就该胸怀天下志在四方。
知己即将走过通向边陲的驿道,风尘遮望眼,你叮咛朋友任职剑南不必黯然神伤,有志者本来就应坚信人生无处不青山。
伴着这样的情怀你挥毫写下了“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一千古绝唱。
在你写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不久,正如你自己所言:“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由于你的才华过于外露,因为一篇《檄英王鸡》而被高宗怒逐出府,又因擅杀官奴而差点被诛。父亲也被牵连贬为交趾令。
你的遭遇,足以代表唐王朝大部分诗人;你的性格,足以证明唐盛世的衰败的必然。你这样一个雄心勃勃的才子,这样一个年少有为的青年,在不到而立之年便接连受到打击。可想而知,你内心的苦闷该有多沉重。
于是,你想到受自己牵连而遭遇贬官的父亲,想到亲情的可贵,想到还有父亲可以安抚你的心灵。“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是你真情的流露,是你个人奋斗而不能的情感的全部寄托和归宿。也许,此刻,你只有在父亲那里才能得到些许的安慰,得到人间的真情。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侍奉老父亲,应该是你宽慰自己方式,是对唐王朝不公的一种无声反抗。找到情感归宿的你,也很快从刚才的忧虑之中解脱出来。你甚至想象着和父亲相聚时的一种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一种另类的人生快乐。
公元765年,徐徐的江风送来了一只小船,你独立在船头,神貌俊朗,青帽白衣,颇为清臞。你顺江而下,正是要赶去交趾探望老父。时洪州都督阎伯玙宴请名流,庆贺滕王阁建成,你正在洪州,受阎公要去同去庆贺。席间阎公本欲趁此机会,让女婿吴子章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序文,以彰其名。出于礼貌,请诸人先写,谁承想你小憩片刻便可为惊世之作。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席。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大惊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滕王阁大宴后,你继续南下,第二年秋由广州渡海赴交趾,溺水而卒,年仅二十七岁。
“属文绮丽,请者甚多,金帛盈积,心织而衣,笔耕而食。然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人谓之腹稿。”这篇碑颂是对你这一生的最完美的诠释。
在你之前的唐朝诗人不足为道,只有你才是开我“大唐之音”的第一人。年少的你生活的国度是青春鼎盛的大唐帝国,你怎能不以青春的名义谱一曲昂扬奋发的骊歌。
二十七岁,你葬身于山水之间,终于脱离了封建王朝的舒服。你的人生定格在了这样一个气宇轩昂的年纪。不知你在出海的那一刻,有没有想过这一去便是千年,那滕王阁成了留给世人的最后一丝记忆。重阳那日满座的宾朋都成了过眼的云烟,唯有你和你的《滕王阁序》,穿越千年光芒不减,仍照耀着后人。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如今,已过了一千三百多年。我常在梦中寻你,牵着你的手,漫步在黄昏下,我抬头看你,你回眸望我,渐渐的你便模糊在我的视线中与落霞孤鹜融合。终于明白,你的来处就是你的去处。于是不为惋惜你,你是该走的,这不完美的世界容不下完美的你,你疲惫的心在要寻觅一方逍遥的净土安歇。
世间风雨乱,忧伤吟唱,一千年惆怅,四季流转。
世间物星换,年华暗淡,一千年守望,盼君归还。
……


1楼2014-04-25 13:47回复
    淡淡的文字,淡淡的忧伤,“世间风雨乱,忧伤吟唱,一千年惆怅,四季流转”一千三百多年后,仍有人在梦中寻你。


    IP属地:山东2楼2014-04-26 17: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