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竹林吧 关注:1,561贴子:135,362

来放点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楼下上图。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5-01 00:54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5-01 01:08
    回复
      第一,请你回去让你家人教你点礼貌,这些图看,我比你没人品,因为你嘴臭在前,你要行,把你宋词吧先骂人的帖出来。
      第二,草,第二个毛,跟嘴臭的人对咬最没意思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5-01 01:25
      收起回复
        想起这哥们是谁了特地来顶个贴。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4-05-01 01:40
        收起回复
          层主确实有点逗被打脸还可以充胖子,今天算是见识到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5-01 01:46
          收起回复
            古代各时期语言环境不一样,直接套用的话,会不会出现上句元代江浙方言下句清代京津土话的尴尬情况?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4-05-01 08:53
            收起回复
              古气淋漓的炫酷嚄唶宿儒学力强势碾压么~不要最后一看又是治学多年的九零后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5-01 09:12
              收起回复
                所谓打脸,不是跟三五个人在那嬉笑自认的,现在不欲多说,先说些题前话。
                其一,韵律一事,我一向觉得肯静心研究这东西的,是值得佩服的人,单纯针对汉字古音深入了解就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虽有切韵遗稿、平水、词韵等可做参考,但真正要了解古音还是基本不可能,更多的只能是从各地方言去筛选比对了。而对韵律本身进行研究还需要良好的音乐素养。李易安评欧阳修等人句读不茸,即是从语言的音乐性质出发。白雨斋词话所云沉郁顿挫,顿挫一说亦指此也。韵律应是在文字尚不通行、识字的人很少的时候,为了文字作品的易记产生的,像各地所流传儿歌,基本上平仄押韵都无懈可击。而随着音乐的发展,歌词的韵律又产生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一句话配合起曲子唱起来要有节奏感,既能体现乐曲本身的情调,又能体现文字本身要表达的意义方可称之为词(韵律是一开始就是用来配合乐曲还是两者伊始是各自发展到后面才逐渐融合我并无仔细考核,上面一说,只是对韵律的起源跟作用做个简单的猜测)。而填词根据词韵,就是为了从语言发音的角度给诗余创作做出规范和提供方便。
                本人平生好读诗文,却只取其意而对韵律不求甚解。一是因为自知没那音乐天赋,二是对此兴趣不大。相信对此有真正了解的人是有,但绝不是填词的时候懂得对词韵、平水就叫懂,相信更不是动不动拿会不会入声字来取笑人的人能了解的了。个人之见,韵律一事,既然现在曲子也失传了,更多的只是依据长短句这种格式来表达我们要表达的意思,那参照新韵即可,甚至在新韵之外自己读起来觉得顺口易记亦可。当然,我并不反对以古韵作词,并且对那些在这方面专研到一定程度的人深怀敬意,因此我不能为也。而我本人在跟别人交流的时候,我也一向强调,按词谱来写词是基本要素之一,我个人比较随性,才不能至或兴所尽后,有一些出律出韵的词,我并不介意别人贬之不为词,只是我自己愿不愿意改还得看我自己那时的心态。只是有些词句有的人按古韵写的,用现在的语音读起来却如同嚼腊也就无甚意思了。
                在乐曲还未失传之时,是乐曲重要还是词文重要已经有很大的纠纷,以乐曲为重的当以柳永、周邦彦、姜夔为代表,柳永号称凡有井水饮处既能歌柳词,就很能体现韵律对词传播的重要性。重词文者以欧阳修、苏轼为代表,苏轼讽刺徒弟秦观语: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即是对秦观虽重曲乐却仍把词做成艳科的不满。有趣的是,清人撰写四库全书云秦观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5-01 13:08
                回复
                  台湾歌手李翊君有两首歌分别叫沙漠寂寞和雨蝶,是同一个曲子,可听歌者唱来,感觉前者堪畅淋漓,后者却有句读不茸之嫌。
                  貌似扯得有点远了。话转回来,作为后人,欣赏前人之作,我无才分辨乐曲重要还是词文重要,只是宋词者,我独爱子瞻东波成痴,却对周邦彦姜夔之类堆砌字句的作品无啥兴趣,或许就是因为没有曲子配合分辨不出后者之长吧。
                  其二,诗词内容本身之优缺,是一个美学方面的问题,美学范畴的事是一种很私人的事,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就如我不喜周邦彦这个集大成者一样,其代表作瑞龙呤(章台路)除末句“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稍得我心外,其余无一句我看得爽的,特别是被当作经典的用典范例刘郎句,看了这样的用典我就觉得蛋疼。但是,话说回来,我不喜欢归不喜欢,但是我并不觉得我有嘲笑他粉丝的本钱,每个人每个人的欣赏角度,谁都没比谁高哪去,正如韵律曲乐内容三方面,各有所取,我不觉得有什么高下,我不自觉比谁高,但是你也别觉得你就高哪里去了。我看不惯的,就是你们这群懂点东西动不动就以逗比应人的人。好了,终于有点火气出来了,这样我就可以继续写下面的东西了。
                  其三,我在宋词吧,一是因为一句苏老头子出韵错律是常事,关于这句话,首先我承认我说的不够严谨,现在根本没办法去追究东坡词作是否出韵错律的事,我这样说有点受历代词评的影响,但是根本来源是少时曾拿着平水去逐字比对东坡之作。这个帖子只要能在,我会把之前做的这些事情放上来。不是拒绝承认我说这句话过于武断,而是在某些人的层次上把这事情给个了结。
                  二是因为阕跟阙的事情被人骂过,这个事情比较简单,很逗的是,我个人用手机打的时候一向是逮着哪字算哪字,然后,在宋词吧就有一回我用阙有人很牛逼地回了句逗比,是阕,有一回我用阕,也有另外一个人回一句阙,尼玛,这只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事,也有人拿这来装。真应了那句话,**就是矫情。在这,我再说一遍,我目前了解的,阕是正字,阙当是广传成俗或者通假。广传成俗的一个例子是角色之角的读音,很多人读jiao,于是这也就成对的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5-01 13:11
                  收起回复
                    三,踮er你是在宋词吧跟我纠缠过这些事情最多的人,既然你自视如此之高,贬低别人也一向都爱用那没刷牙的嘴骂,那我就按你的方式,用我本人的喜好来评一评你的词做,当然,我不会用骂的,但相信你想听到好听的很难,放心,会按你们装的方式,有条有理。
                    还是那句话,与竖子争,胜亦不过小儿乎。我本人很不爱做这样无意义的事,你骂了我我骂回来就是,但是,既然你有这么多同伴跟着起哄,那就如你所愿,按你的话说,叫有理我就站出来。反正你用你的理来骂人,我用我的理来回你。
                    另,我还有另外一句话,若欲探讨学涯,虽小儿我亦敬重,若欲无本之争,虽权威我亦不惧。先留下这些话,有空的话,我会把我承诺要做的事给做了,只希望你别像宋词吧某个小吧一样只会删帖骂人封号而后在那自鸣得意就行。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5-01 13:19
                    收起回复
                      手机码字发帖是很无聊的事,一有空闲拿起手机却看到这么逗的一个帖子,却也是让我有了码字如此之多的动力了,图你都贴出来了,我就把对你佳作的评读放在第一件要做的事,你解释的那些,对不起,我也学你嘴臭一下,让人直欲发笑,今天也就先这样了,有空闲的时候,再来仔细分析一下你这些好玩的句子,好玩的诗词,好玩的为人,别跑就是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5-01 13:24
                      收起回复
                        其实在治学多年九零后们的眼里,我也是逗比,只是他们不好意思直说罢了。


                        16楼2014-05-01 14:02
                        收起回复
                          那烧饼简直自打脸,号称天然会的入声都比咱们多,结果连夕是入声都布吉岛。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05-01 14:03
                          收起回复
                            啪啪啪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4-05-01 15:57
                            收起回复
                              不愧治学30年,废话多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4-05-01 16:1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