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神圣岂能再,调方最近情。
存诚慎药性,仁术尽平生。
——圣祖仁皇帝御赐院判黄运诗
太医院衙署位于正阳门内东南一隅,地处阙东钦天监之南。
大门外环有群房。门内有一照壁,朱红底,立额以黑漆“太医院”三字。左侧土地祠,右侧听差处。听差处左右旁门有二,随门左右,环以群房。有甬道接二门,宜门平台右侧置一铁云牌。
署内共计大堂五间,大堂的地板为先帝特赐。大堂之过厅为二堂,内进再有三堂五间。
大堂左耳有南厅三间,右耳有北厅三间。另有南、北厅,南、北廊房。
“纯庙”乃院使办公之所在,堂前有竹数百,辅以厨房、茶房各一。
南厅三所内共有二十名御医于日间在此公办。
硬木案,幽竹笔。孙白飏伏案提笔,其余闲言碎语,耳充不闻。
偏有人不肯放他清清静静。
正巧赶上有御医私考,年轻医士根据陈年脉案拟开药方。
“用药不慎,重新开方!”
御医脾气火爆,厉声训斥门下。
“唉…大人莫气恼,时下这些年轻人尚且不懂留余地。”
另有其他御医围拢过来,出言劝解,眼神却瞟向最年轻的御医大夫。
孙白飏倒是不为所动,面无表情,埋首记录脉案。
“身为御医,所伺候的哪个不矜贵?怎敢在六法中专取刚猛为用!贵体岂容儿戏?”
“此言甚对。”
“恃才傲物只能得一时荣宠,迟早闹出大事连累太医院。”
御医们聚在一起,指桑骂槐,这番话是说给院判孙清华听的。
孙白飏心中有数,他们意有所指。
太医院分九科:大方脉、小方脉、伤寒科、妇人科、疮疡科、眼科、咽喉科、针灸科、正骨科。他本是大方脉,偏偏受到如妃倚重,将龙胎安危交由他主理,属于越矩。后宫久未有喜,今次如妃顺利诞下龙女,他自然被后宫众人盛赞,传说他通晓九科、医术高明。致使东西十二宫的妃嫔贵人纷纷指名道姓要他请脉。
其实,孙白飏自知并非医术超凡,也没有起死回生之术,他只是敢于将贵体视作凡人身体而已。
与寻常诊病不同,御医给尊贵之人请脉时,双膝平跪,垂首切脉,诊毕倒行退出。自始至终,除了问安,如非主子问话,否则不语一言。望、闻、问均免,一切皆以脉断,用药又偏向于温吞绵柔……对此,孙白飏并不苟同。
他行医,有他的坚持,像他的为人。孙白飏是太医院里的异类。
也许,如妃正因他与众不同的断诊方式,特别破例赐其问诊时,可免一切宫闱忌避,给了他展露才干的机会。
“孙大人。”
是御药房的跑腿小太监,手里拎个保温的药匣屉。
“哪位孙大人?我们这儿有两位孙大人呐。”
“当然是年轻的那位。”
至此,孙白飏方才停笔,淡淡应了声“在”。
小太监从药匣屉中端出七八壶各色药汤,分别注入瓷碗,零零总总占了一桌子。
“请御医大人试药。”
此时此刻,南厅内鸦雀无声。众御医幸灾乐祸地等着看孙白飏自食其果,受女眷青睐固然有幸,不过这许多苦口良药也够他受的。为避免御医用药时心存歹念,御药房煎成之汤药应由开方之人先行服用一碗。当然,送药之内臣也不可免,他们将在药送到之时,当着主子的面服用一碗,这都是为了确保主子们贵体安泰。
无奈,他今日所开方剂约有十来付…………
“这碗是‘白玉瘦身汤’。”
“这碗是‘清宁养颜露’。”
“这碗是‘温气促孕茶’。”
“这碗是……”小太监被孙白飏轻咳声打断,才发现满厅之人都在窃笑。
孙白飏苦笑,一口一碗。末了还不忘打趣,道:“孙某‘先干为敬’。”
众御医眼见再没笑话可看,径自散去。只有张大人满心不服,围着院判孙清华抱怨着“钟粹宫”的尔淳小主和玉莹小主久病,但药石无用的怪事。
他甚至赌气道:“不如还是让孙白飏大人去给看看罢,说不定立马痊愈了呢。”
“那你就去看看吧。”
孙白飏听到既是院判又是父亲的孙清华如此命令,颇感诧异,举目望去,见到父亲神色复杂。顷刻间,他已读懂其中含义,孙家三代在朝为医,自幼已得祖父与父亲医术真传。于私是信任他的,于公又不便袒护,只好让他接这烫手山芋,以实力平息谣言。结果如何,就看他的本事了……
——————————我是不正经的分割线———————————
这章本来是不该写的,跟主题无关,还会拖慢节奏。
但我忍不住。
连喝7碗各种美容、瘦身、促孕汤的孙大夫实在太萌了……
这个真该列入番外,用恶搞手法去写比较好,结果为了炫文笔,写成了这样。
不是赶紧脱衣服爬床吗?梗都被我写哪里去了?
真想撞墙死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