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歇山式的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叫做山花,宋代称为“两际”。
日本把山花称为“妻”(ヅマ)。
在屋顶的山花部分,装有被称为破风(又译为“博缝”)的斜向板装饰构件,破风有曲线形和直线形两种。在曲线形中如是凹曲线则称为“反破风”(テリハフ),如是凸曲线则称为“起破风”(ムクハフ),另有中央凸两侧凹的如盔形则称为“唐破风”(カラハフ),破风依据其使用位置而有悬山破风以及歇山破风,又有附加在斜屋面边缘上的“千鸟破风”(チドリハフ),另外局部屋面下坡两侧有“缒破风”(スガルハフ)。
在破风上为遮盖脊桁出头设有称为悬鱼
、惹草的雕刻装饰。
山墙的处理分和样①和唐样②两类。和样山墙上放置叉首,即两根倾斜放置的构件搭成人字形构架,在唐样妻上则将月梁以及瓜柱暴露在外,后世又将此部分嵌于格子框者,俗称“狐格子”(キツネゴウシ)。因此在悬山式的山墙上,以月梁、驼峰为装饰的方法是奈良和平安时代喜爱采用的方法。
名词解释:①和样[Wayō style] 是公元6-8世纪从中国引入日本的一种古老的寺庙建筑风格,在技术和形式上已经完全标准化,并被改造为适合日本趣味的风格。和样在日本是一种正统的建筑形式,被佛教密宗的真言宗[Shingon]和天台宗[Tendai]等教派,以及净土宗各教派所广泛采用。在奈良地区有最纯粹、最大量的和样建筑实例。在和样寺庙中,主入口、主殿[hondō]或金殿[kondō],以及佛塔,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样建筑从五开间至九开间不等,外形简朴,室内天花好低不同,空间划分富有变化。
②唐样[Karayo style]亦称禅宗样[Zenshūyō style]或“中国样”[Chinese style],是日本僧人荣西[Eisai,1141-1245]所倡导的禅宗教派所采用的建筑风格,镰仓时代三大寺院建筑风格之一。唐样寺院建筑大多建于镰仓和京都,以中国杭州南宋时期的建筑结构为典范,以中国式斗栱支撑屋根,寺院布局以中轴线严格对称,一些建筑中央开间宽阔,两边的开间较为狭窄。主殿的主空间上常为平整的天顶,绘有龙的图案,侧堂的屋顶则可看到结构构件。圆柱修长,屋根陡峭,角落屋檐上翘。斗栱结构复杂,不仅运用于柱头铺作,也运用于柱子之间阑额上的补间铺作。唐样风格在13世纪随着佛教禅宗的传播而流行于京都地区,并与日本本地建筑风格相结合,形成了后来所有寺院建筑的基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