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间纵目倏忽一显又收去,这二人的确是凡人无疑。杨戬掂量着老人的话,由对方态度可见这灯于他一家十分重要。老人年过七旬,其所谓“祖上”至少上溯两代人,据此推算游所为那位“先人”必生逢离乱之时。那段中国近代史,《辞海》里虽然各项条义分散,也足够杨戬草略看出面貌,九州昔日繁华在风雨涤荡中败落萧条了,百余年里家国兴衰为几代人一生艰难背负,这老人想必也是亲身经历者之一。宝莲灯定与他家几十年间同赴跌宕,对方既提到“祖上”之交,若无根由深系全家怎肯不懈寻找?可——偏偏又是游所为。无论杨戬在现世怎样随机选择,前赶后错都躲他不过。果然如猪八戒推测,此人一干行事深有目的,他在现世遭遇的一切实非巧合。事到如今,杨戬只能顺其自然,关于游所为的一切,他必须知悉原委,哪怕不择手段。此时伪装知情反是下策,杨戬后退半步,敛去几分冷峻,摇头道:
“你说那些,我不知情。”
“那……”老人向他手中望去,欲言又止。
“此原本我家流传之物,您如何得之?”展示同等立场可以换得最可靠的安全感,杨戬擅知这一点。
“它在我们家搁了几十年,按你这岁数应该没见过。”
“我认得。”
“对,你要真是游所为,肯定认得,不光认得,还知道它本来嘛样。” 老人似乎很满意头一个答案,并顺手递出下一个问题。
“我爸当年是这么跟我交待的。你说明白,两头儿对上茬儿,我把东西交给你,就算完了我爸一桩心愿;要没说对,对不住,东西我还得拿走,你敢楞抢我就敢拼命。”
老人语风凛凛,目光灼灼,干瘦的身形如虬结苍柏,年轻人也一副随时准备动手的架势。杨戬捧起灯来,道:“此物本色青洁如玉,莲朵半合,花叶丰满,不该有缺”说着轻转底托,将莲花少了一瓣的位置朝向二人。
老人一边听着杨戬说话一边看着灯盏,渐渐松缓屏息,眼里的锐光也钝弱下去。年轻人则瞪着两眼不明所以,忽然直愣愣地问出一句:“这木雕本来不就这样的吗?”
“木雕?”
“不是木头的,还能是金属的?”
杨戬并不与他解释,现在的宝莲灯在凡人看来就是一截腐木。他转视老者,显然刚才所言于其惊动非小,却也并不出其意料。老人慢慢后退了半步,靠坐在一段凸向道路的山石上,眼神与话音一同放远,
“听我老父亲说,当年我们家欠他两条人命。”
“谁?”
“你们游家先人,不知道你和他辈份该怎么论,我父亲连他叫嘛名都不知道。”
“姥爷,你说这人是不是跟太姥爷合影那位——?”
“是。相片头三十年抄家的时候给烧了,其余嘛也没留下。幸好我打小认人准,见过几回照片就记在脑子里了,要不然没凭没据的,上哪儿找去?”
“我们长得很像?”杨戬心念一动,这情景似曾熟悉。
“像?整整活脱儿。猛一见你正脸我愣没敢认,哪想到本家隔代能像到这份上。”
杨戬上前两步,面向老人正色道:“老人家,刚才冒犯了。我于前尘往事知之甚少,还望求详告。”说完习惯地想抱拳拱手,忽觉时宜不对,便顺势换作两手扶灯。老人先是愣了愣,转神道:“我怎么觉得你说话古里古气的,年纪轻轻不好好说话,哪来的这些毛病?”
一句话说的杨戬有些尴尬,却听老人又说:“不过听我哥说你们家那位先人也有点不对路数,好些个老礼儿都不讲究,兴许你们俩应该调过个儿。”
杨戬思弦突跳,有什么随之破声而出。老人没再追究其他,抬手指向已经通体晦暗的宝莲灯,“它原来就像你说那样,我虽然没见过,但你和我哥说的八九不离十。至于怎么变的——我要是说了,你又准得不信。”他顺手向身旁年轻人一指,“我跟他、跟他妈也没说过,你们年轻,都不信那邪魔歪道的。”
“不妨说来听听。”
“您外孙子好歹也看玄幻小说出身,接受力和理解力都不在话下……”
老人瞪他一眼,“你那都是胡勒,我这是正格的真事。”
“您不也是听我太姥爷说的?”年轻人低头嗫嚅一声。
“你太姥爷嘛人,在那年头上过大学的有几个信这玩意?他要说真的,绝对不是蒙人。”
杨戬很不耐烦这小伙子来回打岔断了主题,出言引道:“事无绝对,人生一世难保没有意外时,如我从未想到与二位在此相遇。年轻人见识凡浅,有些事虽不能经历,多听长辈之言也是好的,您继续讲。”
上了年纪的人渐远于当下时代,多少有些渴求关注的虚荣心,杨戬这番话把老人哄得舒坦,就此一路通畅地说开去:
“我那时也不大,四五岁左右。我父亲大学毕业以后回天津接手家里买卖。后来大哥也在北京上了燕京大学。那时候小日本鬼子正猖狂,大哥每次回家,经常带好些同学来。我当时还有点印象,那前儿我家在北门里大街一带有家典当铺,我大哥就老跟他们同学在那儿聚会。就是那时候遇见游先生。他说是外地来跑买卖的,具体干嘛没说。来当铺一眼瞅见这东西——那时它就像你说的那样,可也没见特别值钱。游先生张口就开个天价,掌柜知道这东西是‘鬼市’来的,虽然没人赎当了,但价钱又拿不准,一时没敢答应。那位好像挺急,非要不可。有个跟他一块来的看着挺面凶,干瘦,盯人眼神儿不善。那日子口兵荒马乱的,掌柜的摸不清他们来路也不敢得罪。就这时候闯进一帮人来,二话不说直奔店里边去了。当时我大哥正好在那儿,被他们拉着就要逮捕。这一帮都是‘白帽衙门’指使的,打那儿起我父亲才知道大哥和他们同学都参加了‘抗日杀奸团’。虽然那次拿人没逮着证据,可店里人都吓傻了,谁也不敢死拦着。万没想到游先生站出来挡在门口,拍着肩膀跟那领头儿的不知说了一句嘛,那主儿恍了一下,居然就这么愣磕磕的带着手下人走了。
“当时掌柜的对游先生千恩万谢,说东西白送了,可游先生这回反倒不急着要了,说再等两天过来。原想事就这么过了,没曾想那边不死心,天天差遣人盯着我哥和当铺。我父亲自打那以后心里有根,盯嘱上下都把嘴封死了,任嘛没说,暗地里想辙给我哥送走。没几天,这边忽然盯梢见松,听说是抗团在北平那边有大动静,正好大哥也要回学校,动身前天打算在当铺里歇一宿。结果就那晚上,当铺莫名其妙着大火,伙计们跑出来才想起我哥还在里边,眼瞅着救不了了。突然见那屋里头闪两下绿光,然后游先生不知打哪时进的屋,把我哥从后院给背出来了。大家伙心有余悸,有老伙计说那光必然是关老爷显灵了。这时游先生让人赶紧撤走,掌柜还犹豫着,我父亲听见消息赶过来了,直说听游先生的,所有人全走,这么着一伙乱轰轰地都走了。当时谁也没多想。
“转天,我父亲和游先生一道送大哥上火车站,回来路上游先生又提起那件东西来。我父亲当时就说让人回去找找还有没有,没想到游先生说东西在他手里。我父亲立马觉得不对,问他昨天为嘛去的那么巧?还有抓人那天他怎么说的让那些人撤了?游先生倒挺痛快,实说他昨天去当铺里不光是为救人,也是冲那东西去的,顺手带出来是怕被人趁火打劫。抓人当天确实是赶巧,据他自己说因为上边有个把熟人,有些消息来路,看他们逮人的意思是没准谱瞎乍乎。所以跟那领头儿的许了点好处,还给他支个招怎么往回交待就把人给打发走了。但这办法只管一时,后来肯定还得有事,他不放心,干脆没拿东西,就为留个借口以后再来。昨天傍晚本来是想请掌柜的搭条线跟东家聊聊,结果又赶巧一回。我父亲自然不信他一面之词,结果游先生就说了,那东西是个宝物,能扶保好人平安度劫。甭管信不信,那东西就是有灵性,跟我们家有点缘份未尽的意思。虽然现在东西在他手里,可他还带不走,但是他说这东西对他非常重要,绝不能落在心术不正人手里,所以才安排了‘转留后代’这么一出。说有朝一日天下太平,游氏后人必须有个取名叫‘所为’的,到时候把交东西给他,他就知道该怎么办。
“你说那些,我不知情。”
“那……”老人向他手中望去,欲言又止。
“此原本我家流传之物,您如何得之?”展示同等立场可以换得最可靠的安全感,杨戬擅知这一点。
“它在我们家搁了几十年,按你这岁数应该没见过。”
“我认得。”
“对,你要真是游所为,肯定认得,不光认得,还知道它本来嘛样。” 老人似乎很满意头一个答案,并顺手递出下一个问题。
“我爸当年是这么跟我交待的。你说明白,两头儿对上茬儿,我把东西交给你,就算完了我爸一桩心愿;要没说对,对不住,东西我还得拿走,你敢楞抢我就敢拼命。”
老人语风凛凛,目光灼灼,干瘦的身形如虬结苍柏,年轻人也一副随时准备动手的架势。杨戬捧起灯来,道:“此物本色青洁如玉,莲朵半合,花叶丰满,不该有缺”说着轻转底托,将莲花少了一瓣的位置朝向二人。
老人一边听着杨戬说话一边看着灯盏,渐渐松缓屏息,眼里的锐光也钝弱下去。年轻人则瞪着两眼不明所以,忽然直愣愣地问出一句:“这木雕本来不就这样的吗?”
“木雕?”
“不是木头的,还能是金属的?”
杨戬并不与他解释,现在的宝莲灯在凡人看来就是一截腐木。他转视老者,显然刚才所言于其惊动非小,却也并不出其意料。老人慢慢后退了半步,靠坐在一段凸向道路的山石上,眼神与话音一同放远,
“听我老父亲说,当年我们家欠他两条人命。”
“谁?”
“你们游家先人,不知道你和他辈份该怎么论,我父亲连他叫嘛名都不知道。”
“姥爷,你说这人是不是跟太姥爷合影那位——?”
“是。相片头三十年抄家的时候给烧了,其余嘛也没留下。幸好我打小认人准,见过几回照片就记在脑子里了,要不然没凭没据的,上哪儿找去?”
“我们长得很像?”杨戬心念一动,这情景似曾熟悉。
“像?整整活脱儿。猛一见你正脸我愣没敢认,哪想到本家隔代能像到这份上。”
杨戬上前两步,面向老人正色道:“老人家,刚才冒犯了。我于前尘往事知之甚少,还望求详告。”说完习惯地想抱拳拱手,忽觉时宜不对,便顺势换作两手扶灯。老人先是愣了愣,转神道:“我怎么觉得你说话古里古气的,年纪轻轻不好好说话,哪来的这些毛病?”
一句话说的杨戬有些尴尬,却听老人又说:“不过听我哥说你们家那位先人也有点不对路数,好些个老礼儿都不讲究,兴许你们俩应该调过个儿。”
杨戬思弦突跳,有什么随之破声而出。老人没再追究其他,抬手指向已经通体晦暗的宝莲灯,“它原来就像你说那样,我虽然没见过,但你和我哥说的八九不离十。至于怎么变的——我要是说了,你又准得不信。”他顺手向身旁年轻人一指,“我跟他、跟他妈也没说过,你们年轻,都不信那邪魔歪道的。”
“不妨说来听听。”
“您外孙子好歹也看玄幻小说出身,接受力和理解力都不在话下……”
老人瞪他一眼,“你那都是胡勒,我这是正格的真事。”
“您不也是听我太姥爷说的?”年轻人低头嗫嚅一声。
“你太姥爷嘛人,在那年头上过大学的有几个信这玩意?他要说真的,绝对不是蒙人。”
杨戬很不耐烦这小伙子来回打岔断了主题,出言引道:“事无绝对,人生一世难保没有意外时,如我从未想到与二位在此相遇。年轻人见识凡浅,有些事虽不能经历,多听长辈之言也是好的,您继续讲。”
上了年纪的人渐远于当下时代,多少有些渴求关注的虚荣心,杨戬这番话把老人哄得舒坦,就此一路通畅地说开去:
“我那时也不大,四五岁左右。我父亲大学毕业以后回天津接手家里买卖。后来大哥也在北京上了燕京大学。那时候小日本鬼子正猖狂,大哥每次回家,经常带好些同学来。我当时还有点印象,那前儿我家在北门里大街一带有家典当铺,我大哥就老跟他们同学在那儿聚会。就是那时候遇见游先生。他说是外地来跑买卖的,具体干嘛没说。来当铺一眼瞅见这东西——那时它就像你说的那样,可也没见特别值钱。游先生张口就开个天价,掌柜知道这东西是‘鬼市’来的,虽然没人赎当了,但价钱又拿不准,一时没敢答应。那位好像挺急,非要不可。有个跟他一块来的看着挺面凶,干瘦,盯人眼神儿不善。那日子口兵荒马乱的,掌柜的摸不清他们来路也不敢得罪。就这时候闯进一帮人来,二话不说直奔店里边去了。当时我大哥正好在那儿,被他们拉着就要逮捕。这一帮都是‘白帽衙门’指使的,打那儿起我父亲才知道大哥和他们同学都参加了‘抗日杀奸团’。虽然那次拿人没逮着证据,可店里人都吓傻了,谁也不敢死拦着。万没想到游先生站出来挡在门口,拍着肩膀跟那领头儿的不知说了一句嘛,那主儿恍了一下,居然就这么愣磕磕的带着手下人走了。
“当时掌柜的对游先生千恩万谢,说东西白送了,可游先生这回反倒不急着要了,说再等两天过来。原想事就这么过了,没曾想那边不死心,天天差遣人盯着我哥和当铺。我父亲自打那以后心里有根,盯嘱上下都把嘴封死了,任嘛没说,暗地里想辙给我哥送走。没几天,这边忽然盯梢见松,听说是抗团在北平那边有大动静,正好大哥也要回学校,动身前天打算在当铺里歇一宿。结果就那晚上,当铺莫名其妙着大火,伙计们跑出来才想起我哥还在里边,眼瞅着救不了了。突然见那屋里头闪两下绿光,然后游先生不知打哪时进的屋,把我哥从后院给背出来了。大家伙心有余悸,有老伙计说那光必然是关老爷显灵了。这时游先生让人赶紧撤走,掌柜还犹豫着,我父亲听见消息赶过来了,直说听游先生的,所有人全走,这么着一伙乱轰轰地都走了。当时谁也没多想。
“转天,我父亲和游先生一道送大哥上火车站,回来路上游先生又提起那件东西来。我父亲当时就说让人回去找找还有没有,没想到游先生说东西在他手里。我父亲立马觉得不对,问他昨天为嘛去的那么巧?还有抓人那天他怎么说的让那些人撤了?游先生倒挺痛快,实说他昨天去当铺里不光是为救人,也是冲那东西去的,顺手带出来是怕被人趁火打劫。抓人当天确实是赶巧,据他自己说因为上边有个把熟人,有些消息来路,看他们逮人的意思是没准谱瞎乍乎。所以跟那领头儿的许了点好处,还给他支个招怎么往回交待就把人给打发走了。但这办法只管一时,后来肯定还得有事,他不放心,干脆没拿东西,就为留个借口以后再来。昨天傍晚本来是想请掌柜的搭条线跟东家聊聊,结果又赶巧一回。我父亲自然不信他一面之词,结果游先生就说了,那东西是个宝物,能扶保好人平安度劫。甭管信不信,那东西就是有灵性,跟我们家有点缘份未尽的意思。虽然现在东西在他手里,可他还带不走,但是他说这东西对他非常重要,绝不能落在心术不正人手里,所以才安排了‘转留后代’这么一出。说有朝一日天下太平,游氏后人必须有个取名叫‘所为’的,到时候把交东西给他,他就知道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