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机,有铭文:“永元八年,考工 所造四石机,郭工齐一王作,造工王 川,太仆监右工□□湛,令恭,丞商, 掾闰,史珍□。”[6]东汉考工已由少府 转隶太仆,[1]3581而这两件弩机的护 工、监工竟与之出自同一部门。联系 这两则铭文,不难发现,东汉军工生 产实行本部门内部监督,此举最大的 问题是相关人员容易互相包庇,难以 保证军品的质量。 正因为两汉在军工生产管理体制 上的差异,使得军品质量大相径庭。 西汉时期,武器装备质量过硬,对游 牧骑兵构成压倒性的技术优势。晁错 在对比西汉、匈奴军力时曾说:“劲弩 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格 也;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 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当 也。”[3]2281陈汤亦云:“夫胡兵五而 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 利。”[3]3023东汉军品质量则严重下 降。时人崔寔言道:“贪饕之吏,竞约 其财用,狡猾之工,复盗窃之。至以 麻枲被弓弩,米粥杂漆,烧铠铁焠醯 中,令脆易治。铠孔又褊小,不足容 人,刀牟悉钝,故边民敢斗健士,皆 自作私兵,不肯用官器。凡汉所以能 制胡者,徒擅铠弩之利也,今铠则不 坚,弩则不劲,永失所恃也。”[7]724 可见,东汉军工生产过程中,偷工减 料、以次充好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这 使得汉朝军队在武器装备上彻底丧失 了传统的优势,尚未交战,便已经注 定了失败的命运,而这正是东汉对军 工生产疏于管理的恶果。 第三,在军需物资的储备上,西 汉较为充分,而东汉则严重不足。西 汉为应对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平时非 常重视战略物资的储备,比如粮草, 贾谊《论积贮疏》言道:“夫积贮者, 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 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 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 至?”[3]1130在此精神的指引下,西 汉的粮食储备迅速增长。再如军马, 为适应机动作战的需要,西汉在边地 广建牧苑,放养军马。当时中央的太 仆总领六牧师苑令,分领三十六处牧 苑,养马30万匹,规模空前。[3]729 至汉武帝时,马政大盛,元狩四年 (前119)春,卫青、霍去病领兵远 征匈奴,“发十万骑,私负从马凡十四 万匹。”[3]3769西汉此次远征,筹措 军马的数量惊人,在人类战争史上极 为罕见。东汉时期,由于各种外在因 素的制约,战略储备较为滞后。仍以 军马为例,东汉边郡相继沦陷,丧失 了大批优良牧场,如河西诸苑“中兴皆 省,唯汉阳有流马苑”。[1]3582因此 东汉军马奇缺。史载,安帝元初二年 (115),中郎将任尚统领羽林、缇 骑、五营军士3500人驻防三辅,抵御 西羌,临行前怀令虞诩献策曰:“为使 君计者,莫如罢诸郡兵,各令出钱数 千,二十人共市一马,如此,可舍甲 胄,驰轻兵,以万骑之众,逐数千之 虏。”[1]2890前线无马可用,竟然要 向士兵摊派,可 谓军中奇闻。战马的缺少,影响 到东汉骑兵军团的组建和突击作战的 遂行,这是东汉屡败于草原异族的重 要原因。 第四,由于作战模式的改变,两 汉军事后勤的技术水准大相径庭。西 汉为满足大兵团作战、骑兵机动作战 和边防驻军的需要,建立起灵活多样 的保障体系,它以后方转运、屯田生 产、军事采买为基础,以随行携载、 战地取给为补充,将当时的物质技术 条件发挥到极致,取得了良好的效 果。[8]东汉与西汉相比,军队的后勤 保障水平出现了整体式下滑。东汉一 朝除窦固、窦宪、班超远征异域外, 绝大多数战事属于抵御异族袭扰的国 境自卫战争,纵有出击,其规模和影 响也极为有限。相关的后勤支援也总 是在战争初起的恐慌中仓促进行,各 项工作缓慢滞后,疲于应对。战斗模 式的简化使后勤保障的组织水平大打 折扣,而简陋低劣的后勤运筹也成为 制约作战灵活性的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