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阴骘文吧 关注:37贴子:379
  • 3回复贴,共1
佛法和中国的国学、传统文化的根都是“孝”、“敬”
  所以佛教传到中国,中国人立刻就接受了,为什么?第一个我们的立足点、基础完全是相同的,给中国人带来更强烈的信心。这个基础就是“孝亲尊师”。中国的国学、传统文化根就是“孝”、“敬”。
  昨天跟诸位同学说的,佛的根也在“孝”、“敬”。
  我们读《观无量寿佛经》,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净业三福”,那就是学佛的同学们学习最高的指导原则三条。
  头一条第一句话“孝养父母”、第二句话“奉事师长”,跟中国古人讲的完全相同。
  “孝”、“敬”就能“自见其义”,没有“孝”、“敬”,“自见其义”做不到。
  “自见其义”是感应,“孝”、“敬”是感,“智慧”、“德相”是应,是感应,它是自性里本有的,不是从外面来的。
  所以中国的教育是开发自性智慧、德相的教育,跟现在西方教育完全不一样。西方是科学技术的教育、是知识的教育;中国是人伦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不相同。智慧里面有知识,知识里头没有智慧,为什么?智慧教育核心是“清净心”,《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学习科学技术没有“清净、平等、觉”能学,但是圣贤教育没有“清净、平等、觉”不能学,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
  末后这两句我们回过头来观察,“诸佛刹土”,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大乘经里面说的很多,为什么那么美好?没有听说佛国度里面有一个烦恼没断的人,找不到,一个都找不到;没有听说佛国度里面有个犯罪的人,查遍《大藏经》里面没有;找不到一个打妄语、欺骗人的人,找不到,这个世界多美好!怎么成就的?教出来的,“教学为先”。诸佛如来、菩萨、罗汉没有一天不教人的,他们住在世间为什么?就是为了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离苦得乐”是果,“破迷开悟”是手段、就是教学。
  你“迷”破了,“苦”就离开了;觉悟了,“乐”就得来了,这桩事情佛菩萨清楚,他们在这个世间专门干这个事情,海贤老和尚给我们示现的,乡下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的农夫,他修行,真修。“修”是修正,“行”是行为。
  “行为”佛通常把它分为三大类:第一个是“起心动念”;第二个是“善”;第三个是“恶”。起心动念是根本。在哪里起心动念?眼见色,起心动念;耳闻声,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迷,不起心、动念就是觉。佛菩萨比我们高明的就在这一点。他眼耳听,他不起心、不动念,这个人就叫做佛菩萨;见色闻声起心动念这叫凡夫;他起的是善心,动的是善念,这是天人;他起的是恶念,动的是恶心,那就是地狱、饿鬼、畜生。六道轮回是我们自己起心动念善恶所变现出来的,善变成三善道,恶变成三恶道,自作自受,与任何一个人都不相干。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4-06-01 18:28回复
    『老人道』:老人性如灰,德为根,兜满家。
    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为根。 “德”是担当一家的过,和平一家的过。
    老人性如灰,温和无火气,少说话,不唠叨,不说家人长短,带头缘起一定互相看好处,还得要兜满家。
    福德具足、温和厚重叫做性如灰。
    知足常乐,在家颐养天命。宣扬家风,赞叹祖德,教育子孙懂得知恩、感恩、报恩。
    不要管闲事,不要过多牵挂子孙,“儿孙自有儿孙福”。
    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让位给后辈来当家,不摆老资格。
    家里有问题,首先是老人行为有漏洞了。一是不守本分,二是过分。
    家里有问题,老人应生惭愧心:是我老人没做好,有缺德之处,没把家人教育好。
    家里不管谁有错,不管发生什么灾难和是非,都不外扬家丑。
    不造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要担当是非,不怕是非,调和一家不生是非,不然老人就是缺失。
    一家是否发达,子孙是否兴旺,与堂上老人有无善根福德直接有关。老人有德,子孙兴旺;老人缺德,一家灾殃,家道不兴,香火衰败。
    老人如何使一家兴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为子孙培德扎根,庇荫子孙。
    老人托起一家的福报,创造一家的福德。福德是一代比一代强,福报是一代比一代兴旺发达;子孙比你强,说明你有德,否则就是无德。
    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载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怀宽大,家庭福报就大。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4-06-28 15:27
    回复
      二零一四年八月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4-08-20 11:33
      回复
        感恩,顶礼南无阿弥陀佛


        4楼2015-01-05 11: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