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学吧 关注:34贴子:71
  • 3回复贴,共1

余渭深2004语义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语义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重庆大学外语学院
余渭深 

提要:   本文着重介绍Katz等人的语义成分分析方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了语义成分分析法在词汇理解、动词意义结构和句法语义接口等语法分析、语义合成模式、概念结构等研究领域的应用。以期向读者介绍以语义成分分析为核心的语义学理论系统。
关键词:成分分析,词汇,语法,意义合成模式,概念结构
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roduce some new semantic theories and practices based on semantic component analysis put forward by Katz and other contemporary linguists. The paper makes a detailed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mponent analysis in the word meanings; grammatical analysis of the verb structures and the interface of syntax and semantics; semantic conflation; conceptual structure. The discussion provides readers with some insights on the system of new semantic theories.
Key words: component analysis, words, grammar, conflation, conceptual structure 

引言
    语义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分相学科研究属于对语言本体的研究。语义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的时期,形成了几种主要的语义研究模式,如解释语义学、生成语义学、逻辑数理语义学、格语法、齐夫语法等。这些模式的一个共同的宗旨就是用尽量客观的科学方法揭示语义的生成。尽管在探讨语义问题与句法关系的研究中,这些理论作出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它们各自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对一些语言现象也显得无能为力。基于此,又有语言学家提出“成分分析”方法。该方法的初衷主要是研究词汇的语义含义。但如果把Katz、Talmy和 Jackendoff 等人的理论做一系统的运用便不难发现,语义成分分析不仅可以运用于词汇的分析同样可以用于词组和句子,甚至篇章的分析。
语言学家普遍认为词汇不是语义构成的最小单位,而是由一些更小的语义单位组成的具有不同意义的单位;为此他们提出了语义成分分析理论与方法。
语义成分(semantic components / semantic primitives)分析法最早应用于词汇成分分析。 如man[human] [adult] [male], woman [human] [adult] [female]。 这一方法的广泛使用增加了语义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衡量性。语义成分分析之所以受到语义学家的重视有如下三方面的原因:
1. 如上例的man 与woman的区别性特征只在[male, female]之间对立;成分分析方法为揭示词汇语义关系提供了最为简便的方法;
2. 它的运用不仅局限于词汇的语义关系的分析,而且能用于词汇层面的语言单位的语义分析;
3. 为概念结构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
1. 语义成分分析与词汇理解
词汇的意义分析历来在语义学理论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它是分析和理解大于词汇层面的语义生成的基础;忽略了词汇意义的理解就谈不上对语义的把握。
语义学研究中的解释语义学,专门致力于词汇的内在语义特征的研究。而其中的核心部分便是Katz 的语义理论框架。Katz的语义研究建立在生成语法的基 础之上,弥补了Chomsky的生成语法不谈语义的缺陷,并最终导致了Chomsky对转换生成语法的修订。Katz与Fodor于1963年合著了《语义理论结构》(The Structure of a Semantic Theory),提出了语义理论的基本框架, 后来经Katz (1972)以及Postal(1964)等人的共同修正和补充才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模式。
这一理论结合了句法学与语义研究的基本观点,为语义研究的深入发展拓宽了视野。区分语义标示(semantic marker)和辨义成分(semantic distinguisher)构成 了Katz词典的重要理论框架。根据这一区分,并结合投射原则,Katz为意义的生成给出了恰当的解释。
     Katz等人认为 1)语义规律具有递归性,它能确保句子的无限生成; 2) 句子与它所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和单一的,句法和词汇共同参与了意义的构建。因而相同的词汇在不同的语法结构中其意思可能不一样,即使在同一的句法结构中,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也可能影响到意义的不同。换句话说, 意义是通过各种方式合成的(compositional)。比如:



1楼2008-01-10 19:39回复
    A. John killed Fred.
       s     v    o
     (agent)     (patient)

    B. Fred killed John.
       s    v    o
     (agent)     (patient)

    这两句所表达的意义刚好相反因为John和Fred在两句话中的格完全不同。也就是说,词构成词组,以及词组构成句子的不同方式是决定句子意义的关键因素之一。
    但区分最小的语义成分的意义何在呢?深受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的影响, Katz 等人认为语义学研究的形式也必须做到元语言化,这样才能适用于多种语言的语义成分分析。语义研究的内容包括语义成分的描述和语义成分的组合构建规律。 Katz的 研究提出了有语义标示(semantic markers)的词典(即Katz词典) 以及一套语义生成构建的投射规则。两者结合不仅能对词汇意义做出正确的描述,而且还能对词组意义、句子意义的生成做出正确的解释。
    下面我们以 “She is a bachelor”为例来看看这一理论是如何运作的。 要了解这句话的意义,首先要在一定的语境中让说话双方都清楚“she”是指谁, 确 定“she”的性别没有歧义,即自然的性别;然后再到Katz词典中查找bachelor的意义并借助投射原则就可以理解这句话的意义。我们看到bachelor有如下的义项:
    bachelor {N}
    a. (human)(male)[one who has never married]
    b. (human)(male)[young knight serving under the standard of another knight]
    c. (human)[one who has the first or lowest academic degree]
    d. (animal)(male)[young fur seal without a mate in the breeding season]

    由于已经确定了she的所指对象,因而运用投射规则的原理我们可以排除义项中的a,b,d,只有c是唯一的选择。假如she的界定有特殊的用法,那么bachelor的选择义项就有可能不同,也就产生不同的意义。这也就是投射规则的选择限制制约的结果。Katz运用于这一理论中的投射规则与Chomsky的投射原理是一致的,主要借助树形图反映意义的合成过程。那么这句话可以标示为:


     
    S4


               NP1                                     VP3


         Det        N                               V        NP2


                                                         Det       N




          0        she                               is    a   bachelor


    在该图中单个词汇是根据投射原则逐步达到最终的意义的。Katz这一理论说明 词汇语义成分的内在结构决定了意义的选择。
    意义的合成性(compositional),即意义是由不同的词、词组的不同排列方式而产生的是Katz理论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他们热衷于描述词汇最小的语义成分。通过对词汇语义成分的描述,企望揭示元语言,并用于对句子中各种语义成分的搭配关系和意义,对词汇的搭配规律做出解释。但他们做这一尝试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套语义研究的元语言,而这套元语言的建立有赖于对句子意义的逐个分解研究。因而词汇的语义成分分析(decomposition)是Katz等人的语义学理论的核心。同时,他们还把语义成分分析理论广泛用于词汇学研究中的一些传统领域,如词汇的上下义、同义、反义、对立、包含等关系,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词汇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方法。 

    2. 语义成分分析与语法研究
        很多语言学家都宣称语法学与语义学不能截然分开,语义成分分析可以用于描述语法过程,也就是说,某些语法意义是包含在不同的词汇语义中的。只有把语言的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两种分析结合起来才能对各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目前语义成分分析理论已经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并广泛运用到动词的语义分类、句法语义的接口研究中。

    2.1 动词的语义分类
        动词的语义分类很早就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只有对动词的语义成分做出正确的描述,才能对动词的句法特征做出正确的解释。 
        Beth Levin (1993) 通过对cut, break, hit, touch四个动词的语法规律的研究指出了它们的基本语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解出动词的共同语义成分。首先 Levin研究了这四个动词与三个不同的结构之间的搭配使用情况:
    


    2楼2008-01-10 19:39
    回复
      • 221.6.204.*
      唉,为啥参考文献基本上都是国内的教材


      7楼2009-06-20 09:44
      回复
        • 211.138.243.*
        什么叫转换分析法


        8楼2010-07-24 21: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