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2011年度工作会议期间举行的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新闻发布会上,中科院正式宣布,包括由我所为主承担的“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等首批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启动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出席发布会并接受记者专访,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介绍“创新2020”组织实施方案情况,秘书长邓麦村介绍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组织实施情况,副秘书长潘教峰介绍知识创新工程评估情况;发布会由中科院办公厅主任李婷主持,我所徐洪杰研究员、戴志敏研究员作为TMSR专项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问题。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是中科院在中国至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战略研究基础上,瞄准事关我国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提出的,是集科技攻关、队伍和平台建设于一体,能够形成重大创新突破和集群优势的战略行动计划,在2010年3月31日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规划时批准设立。我所为主承担的“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历经两年的酝酿、调研、讨论,于2010年9月25日通过了主要由院外高层专家参加的咨询评议,2010年10月26日通过实施方案论证,2010年12月27日通过预算评审,2011年1月11日经院长办公会议审议批准实施。TMSR专项的目标:通过20年左右,研发第四代的裂变反应堆核能系统——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所有技术均达到中试水平并拥有全部的知识产权。培养出一支规模千人以上、学科和技术门类齐全、年龄分布合理、整体居国际领先水平、具备工业化能力的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科技队伍。建成世界级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研究基地(包括在基础研究基地和中试研究基地)。TMSR专项兼顾科学研究、技术发展和工程建设,从钍基熔盐堆的基本科学问题研究入手,不断深入对钍基熔盐堆科学规律的了解;从最小的反应堆工程建设开始,采取逐步放大规模的路线,发展相关的核心技术,最终掌握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所有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20年分三步走:

2011~2015年起步阶段:建立完善的研究平台体系、学习并掌握已有技术、开展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工程目标是建成2MW钍基熔盐实验堆并在零功率水平达到临界。2016~2020年发展阶段:建成钍基熔盐堆中试系统,全面解决相关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达到该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工程目标是建成10MW钍基熔盐堆并达到临界。2020~2030年突破阶段:建成工业示范性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并解决相关的科学问题、发展和掌握所有相关的核心技术,实现小型模块化熔盐堆的产业化;工程目标是建成示范性100MW(e)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并达到临界。

2011~2015年起步阶段:建立完善的研究平台体系、学习并掌握已有技术、开展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工程目标是建成2MW钍基熔盐实验堆并在零功率水平达到临界。2016~2020年发展阶段:建成钍基熔盐堆中试系统,全面解决相关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达到该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工程目标是建成10MW钍基熔盐堆并达到临界。2020~2030年突破阶段:建成工业示范性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并解决相关的科学问题、发展和掌握所有相关的核心技术,实现小型模块化熔盐堆的产业化;工程目标是建成示范性100MW(e)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并达到临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