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听风吧 关注:1,429贴子:335,654
第一次登泰山是2011年五月,本想去看日出的,所以坐了下午的火车。
夜里登山,走的是风景区,在中天门休息了两个小时,到南天门的时候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
到玉皇顶没看到日出,看到了云海,倒也十分壮观,山顶的风很大,穿了羽绒服还冻的瑟瑟发抖。
我和老公带着我家外甥女去的,小女孩还在上学,年龄小,直喊累。下十八盘的时候可把我们累坏啦。
泰山的景色很美,自然是不用说的,也是第一次去的原因,好奇,惊喜暂时掩盖了登山的疲惫。
那时候并不怎么锻炼,从山上下来,腿疼了一个星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6-15 21:52回复
    第一次登泰山,是学课文《挑山工》,年代久远,不知道作者是谁,第二次登泰山还是在课文中——《雨中登泰山》


    2楼2014-06-16 16:21
    回复
      泰山离我们这里不算太远,开车两个小时的路程,第一次走风景区登泰山之后,便再没生过登泰山之心,因为从山上下来腿疼了一个礼拜。面对泰山,有了望而生怯之意。
      后跟随驴友登蒙山,蒙山属山东省第二高山,海拔1048米,是热驴冬季常走的山。一资深驴友告诉我:你现在跟着登蒙山,别中断,以后爬泰山就很轻松了。
      终于登泰山了,不知道是太激动还是潜在的怯意在膨胀,第一次驴道走泰山,我的身体不在状态。一阵急行军之后,体力不支,行动开始迟缓,每前进一步,都是一种煎熬,第一次,走在了队伍的后面;第一次,腿抽筋,疼痛难挨。
      虽然登过一次泰山,但我对泰山的概念很模糊,以为它就是一座独立的山,高耸在地平线之上,山上风景秀丽,名胜古迹,闻名遐迩,游人如织,这就是我印象中的泰山。
      热驴走山,观风景在其次,主要目的是拉体力。我们从泰山的东面上山,从山脚开始,山体一直处于拔高状态,想找个平缓地喘息都是不能,山一直拔高,人一直行走,直到看到一狭窄细长陡峭的石壁,才给人一种刺激冒险的惊喜。石壁的两旁由锁链做护栏,以防行人摔下山崖。石壁陡险,或陡立或狭窄,但有了锁链,就给了我们翻越的勇气和胆量,这段路途成了我们行程中的一个拍摄景点。
      很想把登山过程中看到的景色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可惜设备欠佳,拍摄技术处于傻瓜状态,唯恐惊扰了泰山在众人心目中的美好。
      这次走的线路,没有多少可圈可点的景色,这也是风景线与驴线的区别所在吧。风景区里,无论阴晴,时时皆风景,而驴道,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登山通道而已,风景或有或无,都无关紧要。天,时阴时晴,能见度低,山间薄雾轻绕,远处的山色给人朦胧的感觉。相机能带给人的只是某一局部的美,整个山景山色,都在走山人的心里。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7-28 14:17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7-28 14:23
        收起回复
          游人看到的泰山,都是景区里的,而我们每一次的泰山之行,都是从泰山的外围看到的别样的泰山之美。很想把它的美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无奈我不擅长这方面的描述,只会婆婆妈妈似的叨叨,与心中之想向勃。
          今天是我今年第五次登泰山,蒙蒙细雨,给行走带来了不便,除去午餐时间,历时大概八个半的有效登山时间,行程二十三公里,从明古道登山,翻过几个山头,准备登顶,因途中下雨,耗时长,恐下山困难,只得改道,从桃花源__彩石溪下山,看到彩石溪中彩石的美,忍不住用手机拍了这些图片。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8-17 22:12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8-17 22:13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8-17 22:13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8-17 22:16
                收起回复
                  怎么读文字也不能对泰山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想象不出来,不就是一座山嘛,为什么有如此丰厚的文化底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8-22 20:17
                  回复
                    没去过,从心里就没想去过,可能是没有险峻吧!华山去过3回,去过黄山,基本都是险峻的山,曾经和一个朋友约好在泰安集合去爬泰山,因为事情,就他去爬了,回来后他说,连续爬两回香山就可以算是爬泰山了。但是你说的驴友道路似乎有点意思


                    IP属地:北京11楼2014-09-19 00:24
                    收起回复
                      红门登泰山已没有多少印象了,随驴友登了几次泰山,也只是在第四次爬山过程中对泰山有了整体的概念。
                      那次登山,只有四个人,一个是我高中时期的师弟小马,他在泰安上的大学,对泰山比较熟悉,另外两个是小马的朋友,我和他们初次见面:郭哥和小美女七月。原计划是从巴山沟穿越泰山不登顶,早就听说巴山沟景色秀丽,便存了去看看的念头,这也是我此行的目的所在。
                      途中闲聊,郭哥说他是第一次爬泰山,问我们是否登顶,希望能站在玉皇顶上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我们便随了他的意,改变路线从天外村的黑虎潭经龙角峰到南天门登顶。
                      今年夏天登了几次泰山,不是阴天就是下雨,只有这次登山是晴天,远远近近的山脉看的清清楚楚。翻过几个山头,群山已在我们脚下,回身看看我们走过的路,景色美的让我们吃惊。我们站的位置恰到好处,龙角峰像极了龙的两个犄角,傲然矗立在泰山的南面,我们抓住时机拍影留念。此时我才知道泰山南面的山脉依次有傲来峰,龙角峰,帽沿山,西面有桃花裕,彩石溪,巴山沟,马腚山,东边有东御道,刀刃山,北面有北天门,后石呜,天烛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9-19 22:20
                      回复
                        龙角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9-19 22:26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9-19 22:37
                          回复
                            从驴道看南天门附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9-19 22:39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09-19 22: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