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文雅 新闻来源:许昌网 更新时间:2013-10-25
许昌,人杰地灵,有着传承悠久的戏曲文化。在新中国成立前,许昌著名的戏班就有大油梆、二油梆、一道辙等,长葛的文胜班、鄢陵的庆春班,也各有擅长,声名远播。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戏曲艺术得到了新生,许昌不仅剧种丰富、行当齐全,而且佳作迭出、名角荟萃。在许昌这方热土上,人们对戏曲有着深厚的感情,爱戏,好戏,传承着绵绵醇厚的戏韵。
许昌兼备豫剧、曲剧、越调三大河南地方戏,云集了桑振君、任宏恩、汤玉英、毛爱莲、张晓凤等诸多戏曲名家,是有名的“戏曲之乡”。1965年夏天,当时的中南五省举行戏曲现代戏会演,豫剧《人欢马叫》代表河南省参加会演。据当年的演职人员介绍,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在观看了《人欢马叫》的首场演出后说:“原本还担心这次会演没有精品剧目,现在看来,《人欢马叫》就是一部好戏嘛。你们许昌真是‘戏曲之乡’啊!”许昌“戏曲之乡”的美誉由此而来。
许昌人对戏曲的深情厚爱首先体现在对于演员的爱护上。“越调皇后”毛爱莲成名已久,她主演的《火焚绣楼》《白奶奶醉酒》《李双喜借粮》等,通俗明快、曲折动人,深受观众的好评。毛爱莲具有演唱甜、纯、清、巧、情、快的特色,表演真挚、细腻,刻画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拥有广大的戏迷。老戏迷们对毛爱莲的艺术和品格高度评价,流传着“破上半年不吃盐,也要看看毛爱莲”“听了毛爱莲的戏,一辈子不生气”的民谚。20世纪80年代,毛爱莲在剧院演出时,有的戏迷朋友远道而来,为了买到戏票,带着被子去排长队。演员因为有了观众的爱护,艺术之花才开得更鲜、更艳。今年农历正月里,我曾到长葛和尚桥看许昌市曲剧团的《泪洒相思地》。听说是张晓凤领衔,附近的村民一早赶到。当时天气寒冷,又刮着大风,看戏的条件也简陋,小板凳、三轮车,但观众兴致很高,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剧情中,由衷地赞叹张晓凤宝刀未老、青春常驻。
许昌人喜爱戏曲,街边桥畔,随处可见戏迷们自拉自唱、自娱自乐。在市区文峰游园、西湖公园、莲花湾等地早已形成了固定的戏迷活动场所,每日里,戏迷群集,吹拉弹唱,声飘远近,戏情融融。许昌人热衷戏曲,其实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戏曲的深情其实也是对生活的深情。戏曲艺术是生活的浓缩,戏曲中的情仇爱恨、生活坎坷、家国命运、期待落寞其实是生活的一种写照,人们通过戏曲来描绘心中的美好,守护心中的希望,鞭挞丑恶,激浊扬清。在豫剧现代戏名作《倒霉大叔的婚事》中,任宏恩扮演的常有福虽是“倒霉大叔”,“哪场风浪都落过水”,却秉持美好的品性,热爱生活,勤奋能干,决心办一个草编厂,开创新生活。艾立扮演的侯圈是豫剧史上有名的喜角,精明机智、善于交际,将寡居的表妹魏淑兰(汤玉英饰演)介绍给了常有福。有福与淑兰曾经历过流言蜚语、生活磨难,但他们心中怀有对新生活的期盼,经过波波折折最终走到了一起。任宏恩、艾立、汤玉英三位演员当时都正处于艺术的黄金鼎盛期,表演生动、传神,各具风味,为观众带来了美好深切的艺术享受,而剧中所表达的对生活的乐观、积极,对苦难的淡然、从容,也影响了许许多多心有共鸣的人们,人们通过戏曲抒发了对生活的真切感悟。
许昌不仅涌现过众多的梨园名家,还创作演出过许多质量精湛、口碑良好的名作。《倒霉大叔的婚事》《山村风流汉》《简帖恨》《花乡曲》《七品青莲》《中原警事》等,不仅荣誉多多,而且流传广泛。许昌人对戏曲有深情,自觉地爱护戏曲、传承戏曲,使许昌大地弥漫着浓浓的戏韵,这戏韵醇厚、浓酽,香飘千里,沁人心脾。戏情、戏韵,是许昌人生活中的精彩组成,使许昌人的精神更丰富、心情更愉悦,在笙箫管弦中倾诉着内心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
许昌,人杰地灵,有着传承悠久的戏曲文化。在新中国成立前,许昌著名的戏班就有大油梆、二油梆、一道辙等,长葛的文胜班、鄢陵的庆春班,也各有擅长,声名远播。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戏曲艺术得到了新生,许昌不仅剧种丰富、行当齐全,而且佳作迭出、名角荟萃。在许昌这方热土上,人们对戏曲有着深厚的感情,爱戏,好戏,传承着绵绵醇厚的戏韵。
许昌兼备豫剧、曲剧、越调三大河南地方戏,云集了桑振君、任宏恩、汤玉英、毛爱莲、张晓凤等诸多戏曲名家,是有名的“戏曲之乡”。1965年夏天,当时的中南五省举行戏曲现代戏会演,豫剧《人欢马叫》代表河南省参加会演。据当年的演职人员介绍,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在观看了《人欢马叫》的首场演出后说:“原本还担心这次会演没有精品剧目,现在看来,《人欢马叫》就是一部好戏嘛。你们许昌真是‘戏曲之乡’啊!”许昌“戏曲之乡”的美誉由此而来。
许昌人对戏曲的深情厚爱首先体现在对于演员的爱护上。“越调皇后”毛爱莲成名已久,她主演的《火焚绣楼》《白奶奶醉酒》《李双喜借粮》等,通俗明快、曲折动人,深受观众的好评。毛爱莲具有演唱甜、纯、清、巧、情、快的特色,表演真挚、细腻,刻画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拥有广大的戏迷。老戏迷们对毛爱莲的艺术和品格高度评价,流传着“破上半年不吃盐,也要看看毛爱莲”“听了毛爱莲的戏,一辈子不生气”的民谚。20世纪80年代,毛爱莲在剧院演出时,有的戏迷朋友远道而来,为了买到戏票,带着被子去排长队。演员因为有了观众的爱护,艺术之花才开得更鲜、更艳。今年农历正月里,我曾到长葛和尚桥看许昌市曲剧团的《泪洒相思地》。听说是张晓凤领衔,附近的村民一早赶到。当时天气寒冷,又刮着大风,看戏的条件也简陋,小板凳、三轮车,但观众兴致很高,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剧情中,由衷地赞叹张晓凤宝刀未老、青春常驻。
许昌人喜爱戏曲,街边桥畔,随处可见戏迷们自拉自唱、自娱自乐。在市区文峰游园、西湖公园、莲花湾等地早已形成了固定的戏迷活动场所,每日里,戏迷群集,吹拉弹唱,声飘远近,戏情融融。许昌人热衷戏曲,其实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戏曲的深情其实也是对生活的深情。戏曲艺术是生活的浓缩,戏曲中的情仇爱恨、生活坎坷、家国命运、期待落寞其实是生活的一种写照,人们通过戏曲来描绘心中的美好,守护心中的希望,鞭挞丑恶,激浊扬清。在豫剧现代戏名作《倒霉大叔的婚事》中,任宏恩扮演的常有福虽是“倒霉大叔”,“哪场风浪都落过水”,却秉持美好的品性,热爱生活,勤奋能干,决心办一个草编厂,开创新生活。艾立扮演的侯圈是豫剧史上有名的喜角,精明机智、善于交际,将寡居的表妹魏淑兰(汤玉英饰演)介绍给了常有福。有福与淑兰曾经历过流言蜚语、生活磨难,但他们心中怀有对新生活的期盼,经过波波折折最终走到了一起。任宏恩、艾立、汤玉英三位演员当时都正处于艺术的黄金鼎盛期,表演生动、传神,各具风味,为观众带来了美好深切的艺术享受,而剧中所表达的对生活的乐观、积极,对苦难的淡然、从容,也影响了许许多多心有共鸣的人们,人们通过戏曲抒发了对生活的真切感悟。
许昌不仅涌现过众多的梨园名家,还创作演出过许多质量精湛、口碑良好的名作。《倒霉大叔的婚事》《山村风流汉》《简帖恨》《花乡曲》《七品青莲》《中原警事》等,不仅荣誉多多,而且流传广泛。许昌人对戏曲有深情,自觉地爱护戏曲、传承戏曲,使许昌大地弥漫着浓浓的戏韵,这戏韵醇厚、浓酽,香飘千里,沁人心脾。戏情、戏韵,是许昌人生活中的精彩组成,使许昌人的精神更丰富、心情更愉悦,在笙箫管弦中倾诉着内心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