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5岁的时候,上海是我一个遥远的梦。
它闪耀着淡紫色的光晕,飘渺的无法企及。
16岁的时候,我有幸来到上海读书。
我不适应上海的节奏,我骨子认定我是一个下里巴人。
上海这座城市如同上海方言一般拒我于千里之外。
19岁的时候,我已经完全适应熟悉了上海。
每当我向别人说着说其实我不是上海人时,他们都会睁大双眼说完全看不出你是外地的。
那时候我心目中的上海早已褪去了昔日的华彩,我甚至熟稔厌倦了它的纸醉金迷物欲横流。
20,21岁的时候,读大学的留守上海。
我已经能听懂40%上海话了,甚至常常以上海人的姿态向他人介绍上海。
上海成了再熟悉不过的一座城市,甚至是一把枷锁一间牢笼,阻碍我与家人团聚。
23岁的时候,我感觉我已经“受够了”上海。
坐地铁4号线在海伦路换10号线时,我总是记不起3号线和4号线共用一个车轨,每次都误乘3号线;
去服装街租礼服的时候,面对着几个上年纪的上海阿嬷吴侬软语的狂轰乱炸,我心想北京的事儿妈也要甘拜下风;
走在边远的闵行区,我想起高中在这里的三年里被明抢过一次,小偷小摸过不可计数。
该死,这惹人厌的上海,怎么一次次提醒我它的不好,可是却又让我这么舍不得它——
从17岁到23岁,不多不少的完整青春。一辈子最潇洒最美丽的7年都给了上海,如今却要从这里全身而退,颇有种谈了7年的恋爱无疾而终的伤感。
感谢这一座见证了我成长的城市;
感谢你赐予我的所有遇见与失败;
感谢你把我铸就成了现在的模样。
以后工作上再有机会base在上海几年,是我一个不大不小的心愿。
它闪耀着淡紫色的光晕,飘渺的无法企及。
16岁的时候,我有幸来到上海读书。
我不适应上海的节奏,我骨子认定我是一个下里巴人。
上海这座城市如同上海方言一般拒我于千里之外。
19岁的时候,我已经完全适应熟悉了上海。
每当我向别人说着说其实我不是上海人时,他们都会睁大双眼说完全看不出你是外地的。
那时候我心目中的上海早已褪去了昔日的华彩,我甚至熟稔厌倦了它的纸醉金迷物欲横流。
20,21岁的时候,读大学的留守上海。
我已经能听懂40%上海话了,甚至常常以上海人的姿态向他人介绍上海。
上海成了再熟悉不过的一座城市,甚至是一把枷锁一间牢笼,阻碍我与家人团聚。
23岁的时候,我感觉我已经“受够了”上海。
坐地铁4号线在海伦路换10号线时,我总是记不起3号线和4号线共用一个车轨,每次都误乘3号线;
去服装街租礼服的时候,面对着几个上年纪的上海阿嬷吴侬软语的狂轰乱炸,我心想北京的事儿妈也要甘拜下风;
走在边远的闵行区,我想起高中在这里的三年里被明抢过一次,小偷小摸过不可计数。
该死,这惹人厌的上海,怎么一次次提醒我它的不好,可是却又让我这么舍不得它——
从17岁到23岁,不多不少的完整青春。一辈子最潇洒最美丽的7年都给了上海,如今却要从这里全身而退,颇有种谈了7年的恋爱无疾而终的伤感。
感谢这一座见证了我成长的城市;
感谢你赐予我的所有遇见与失败;
感谢你把我铸就成了现在的模样。
以后工作上再有机会base在上海几年,是我一个不大不小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