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御医吧 关注:82,747贴子:1,096,626
  • 11回复贴,共1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中医眼中的10个健康标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如今,健康已不仅仅是四肢健全、没有病,除了躯体健康外,还需要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上的良好状态。与西医靠化验检查的量化指标判断健康不同的是,中医有自己的一套健康指标,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地评估。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6-23 21:02回复
    中医认为,健康的人应该符合以下10个标准:
    1.双目有神。目光炯炯有神,无呆滞之感,说明精充、气足、神旺,脏腑功能良好。《黄帝内经》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意思是眼睛为脏腑精气的汇聚之所。《黄帝内经》还有“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一说。古人将眼睛的不同部位分属五脏,整个眼窝是精气的表现,其中肾表现在瞳孔,肝表现在黑眼球,心表现在眼睛的血络上,肺表现在白眼球,脾约束整个眼睑。由此可见,眼睛的状况跟五脏六腑的精气息息相关。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6-23 21:02
    回复
      2.脸色红润。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古人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因此面色是气血盛衰的“晴雨表”。脏腑功能良好,气血充足则脸色红润,气血亏虚则面容没有光泽。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6-23 21:03
      回复
        3.声音洪亮。肺主气,肺气足,则声音洪亮;肺气虚,则声音低弱无力,故声音的高低取决于肺气充足与否。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6-23 21:03
        回复
          4.呼吸匀畅。《难经》指出:“呼出心与肺,吸入肝与肾”,可见呼吸与人的心、肺、肝、肾关系极为密切。只有呼吸不急不缓、从容不迫,才能证明脏腑功能的良好。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6-23 21:03
          回复
            5.牙齿坚固。口腔卫生,基本上没有龋齿和其他口腔疾病。中医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牙齿是骨的一部分,与骨同源,所以牙齿也依赖肾中精气来充养。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齐全;精髓不足,则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6-23 21:04
            回复
              6.头发润泽。中医认为,“肾者,其华在发”,“发为血之余”。头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不仅依赖于肾中精气之充养,还有赖于血液的濡养。健康的人,精血充盈,头发润泽;反之,精血亏虚时,头发易变白而脱落。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6-23 21:04
              回复
                7.腰腿灵便。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乏力。膝为筋之府,肝主筋,肝血不足,筋脉失于濡养,则四肢屈伸不利。灵活的腰腿和从容的步伐是肾精充足,肝血旺盛的表现。建议大家保持每周3次以上的运动,每次半小时,使肌肉、骨骼和四肢灵活自如。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6-23 21:04
                回复
                  8.体形适宜。即保持体形匀称,不胖不瘦。标准体重=身高(厘米)-100(女性减105)(公斤)。中医认为,胖人多气虚,多痰湿;瘦人多阴虚,多火旺。过瘦或过胖都是病态的反映,很容易患上糖尿病、咳嗽、中风等病。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6-23 21:05
                  回复
                    9.记忆力好。“脑为元神之府”,“脑为髓之海”,“肾主骨生髓”。脑是精髓和神明高度汇聚之处,人的记忆全部依赖于大脑的功能,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表现为记忆力强、理解力好。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6-23 21:05
                    回复
                      10.情绪稳定。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反映着机体的精神状态。七情能正常表达则身体健康,七情过度表达则直接伤及五脏:过怒伤肝,过喜伤心,思虑过度伤脾,过度悲忧伤肺,惊恐过度伤肾。因此,对于日常产生的各种情绪,能正确对待,善于调节,才是健康的表现。
                      摘自《生命时报》2013年6月4日 吴剑坤、郭昕/文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6-23 21: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