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C
2.D
3.D(“视而不见”不能带宾语)
4.A
5.B(残缺宾语)
6.C(A、B 、D都只从一个方面来谈的,只有C说得最全面)
7.A(在第三段中作者对这一点作出解释,可以说这是自然现象,不是人类所能解决的。)
8.C(因为控制人口增长只是一个方面,还有经济的发展如何解决水资源的问题,如果把这一问题解决了,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才会逐步得到解决。)
9.B(动词,赞美)
10.D(于:从,在;以:拿,凭借;为:是,因为;因:于是、就)
11.A(并未否定刘馥,建庙祭祀刘信,而对刘馥是设位附祭)
12.(1)然而我遗憾史书上对刘信的记载有遗漏,并且我喜爱舒城人不忘他的恩泽。(恨 遗 怜)
(2)然而,世上的恩宠与禄位当时是很荣显,但死了就烟消云散了啊!(而 荣 已)
(3)人们做事,常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让它失败了。将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败坏事情了。(从事、败、慎)
13.(1)运用白描手法,(1分)描绘了一个在寒霜满天的清晓,穿着单薄的衣衫拿着钓鱼竿冻得索索发抖的渔民形象。(3分)
(2)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官府对百姓的无情盘剥的社会现实,(2分)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一亩没有在官府登记的土地,也被官府没收了。这才导致了渔民只能穿着单薄的衣衫在寒霜满天的早晨去垂钓了。(2分)(意思答对就可以得分)
14.(略)
15.(1)C(房子是高老头租的)
(2)觉新(1分)他打算中学毕业后到有名的大学里继续深造,还梦想到外国留学,梦想与表妹结婚。(1分)由于他的祖父想抱重孙,父亲便给他定了一门亲事,但不是表妹,而且年内就要结婚,婚姻和升学的希望都成了泡影。(1分) 16.“雄伟而瑰丽”是该文的文眼。(2分)它不仅是作者在三峡航行的总体感受,也是三峡景物的共同特征。(2分)
17.本文按时间顺序和空间的推移来结构全文,(2分)这样写不但层次分明,而且有一种随同作者旅行的感觉。(2分)
18.(1)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这个比喻概括了巫峡“左一弯,右一转,每一曲,每一折”,处处江山如画的特点。(2分)
(2)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比喻句写出了山峰的刚健,拟人句表现了山峰的柔媚,(1分)突出了山峰那种刚柔相济的美。(1分)
19.AD(B项风格纤细、委婉错。C项“拟声”错。E项本文不带有哀愁色彩。)
20.(总领句一定要统领全文,既总分结构,不合要求的9分以下,其他每点2分)
21.(1)人与自然的和谐。(2)和睦(大到国家之间,小到人与人之间) (3)“和”是多样性的统一。动听的音乐,美味的菜肴,都是多样性的统一。(4)“和”要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进行,通过竞争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以达到“和”的境地。(5)多种事物之间构成完美关系,但又可以保持个性等等这些立意都可以。
参考译文:
嘉佑二年,我担任庐州的从事吏,才因事到了舒城,考察所谓的七门三堰。问当地的住户,这项水利工程能灌溉多少亩田。他们回答说:“总共两万多顷。”从书籍中考证,这项工程实际上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扬州刺史刘馥建造的。从魏国到现在,已经有七百多年历史了。我因此感叹赞美他的功劳。
随后两年,校书郎包廓担任县里的主簿,曾经跟我谈及此事。包廓对我说:“刘馥的确有功劳,但是我向当地受人尊重的老人问及此事,却得到这事是羹颉侯刘信所为的说法。当年,汉朝拿龙舒这块地方封给刘信做列侯。刘信于是为老百姓修筑田间水渠,扩大灌溉。刘信是这项工程最先奠基的人,到刘馥的时候他只是因七门堰荒废而重修罢了。过去先王的法典,对老百姓有功劳就要祭祀他。像刘信,或许可以说是有功劳的人吧?然而我遗憾史书上对刘信的记载有遗漏,并且我喜爱舒城人不忘他的恩泽。现在我将建造王侯庙来祭祀他,而拿刘馥设位附祭,希望你为我记下这件事。”我于是就答应说:“好!”
不久,包廓写信告诉我:“刘信的庙已经恭敬地建成了。”我说:“过去高祖兴起的时候,有才能的同宗兄弟当中,刘贾靠征战攻伐而显贵,刘交靠进出传令谨慎守信而建立功劳。这两个人,割地封王,毗邻的诸城有几十个。代王刘喜因为弃国逃跑而被削除王位。可是他的儿子刘濞靠奋力拼杀被封为吴王。唯有刘信只封到一个小小的列侯,却能对老百姓勤于用心,兴修惠及千秋万代的水利。他对百姓的仁爱恩惠怎能拿刘贾、刘濞来相等同?大凡攻占城池野外打仗,消灭敌国,屠戮城邦,算是这些人能杀人。开辟土地,让几十万老百姓世世代代无饥饿的忧虑,这就是所谓的养育人民,如果相互比较的话,那就犹如天与地一样相差很远啊。 然而刘贾、刘濞靠战功为自己树立了威名,刘信的事迹却不被史官采录,这难道是杀人容易称快于内心,而养育百姓却不能显现形迹吗?周公的书里说:治民有劳绩就叫做功劳。假使刘信生于周公的那个时代,他接受的奖赏不是刘贾、刘濞所能期望的。尽管如此,刘贾、刘濞死后湮灭消失不被后人所知已经很久了,可是,刘信到现在老百姓还思慕并且记着他。这就是所谓得到老百姓的拥护爱戴呀。然而,世上的恩宠与禄位当时是很荣显,但死了就烟消云散了啊!大凡事情有承继之理,不一定要在自己手里开创,然后才算作是功劳。像刘馥刺史起用于三国混乱灭亡之际,百姓生计被破坏无余,但仍然把农业当作优先的事情。事业、功绩一旦建立,到现在永久长存,虽然只是修复之力,但这也可以算是功劳啊。”我既赞扬包廓能够顺从民心,让列侯刘信的好处不会被人忘记,又由于他建庙祭祀刘信合乎先王的法度,因此写下它作为记。
1.C
2.D
3.D(“视而不见”不能带宾语)
4.A
5.B(残缺宾语)
6.C(A、B 、D都只从一个方面来谈的,只有C说得最全面)
7.A(在第三段中作者对这一点作出解释,可以说这是自然现象,不是人类所能解决的。)
8.C(因为控制人口增长只是一个方面,还有经济的发展如何解决水资源的问题,如果把这一问题解决了,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才会逐步得到解决。)
9.B(动词,赞美)
10.D(于:从,在;以:拿,凭借;为:是,因为;因:于是、就)
11.A(并未否定刘馥,建庙祭祀刘信,而对刘馥是设位附祭)
12.(1)然而我遗憾史书上对刘信的记载有遗漏,并且我喜爱舒城人不忘他的恩泽。(恨 遗 怜)
(2)然而,世上的恩宠与禄位当时是很荣显,但死了就烟消云散了啊!(而 荣 已)
(3)人们做事,常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让它失败了。将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败坏事情了。(从事、败、慎)
13.(1)运用白描手法,(1分)描绘了一个在寒霜满天的清晓,穿着单薄的衣衫拿着钓鱼竿冻得索索发抖的渔民形象。(3分)
(2)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官府对百姓的无情盘剥的社会现实,(2分)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一亩没有在官府登记的土地,也被官府没收了。这才导致了渔民只能穿着单薄的衣衫在寒霜满天的早晨去垂钓了。(2分)(意思答对就可以得分)
14.(略)
15.(1)C(房子是高老头租的)
(2)觉新(1分)他打算中学毕业后到有名的大学里继续深造,还梦想到外国留学,梦想与表妹结婚。(1分)由于他的祖父想抱重孙,父亲便给他定了一门亲事,但不是表妹,而且年内就要结婚,婚姻和升学的希望都成了泡影。(1分) 16.“雄伟而瑰丽”是该文的文眼。(2分)它不仅是作者在三峡航行的总体感受,也是三峡景物的共同特征。(2分)
17.本文按时间顺序和空间的推移来结构全文,(2分)这样写不但层次分明,而且有一种随同作者旅行的感觉。(2分)
18.(1)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这个比喻概括了巫峡“左一弯,右一转,每一曲,每一折”,处处江山如画的特点。(2分)
(2)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比喻句写出了山峰的刚健,拟人句表现了山峰的柔媚,(1分)突出了山峰那种刚柔相济的美。(1分)
19.AD(B项风格纤细、委婉错。C项“拟声”错。E项本文不带有哀愁色彩。)
20.(总领句一定要统领全文,既总分结构,不合要求的9分以下,其他每点2分)
21.(1)人与自然的和谐。(2)和睦(大到国家之间,小到人与人之间) (3)“和”是多样性的统一。动听的音乐,美味的菜肴,都是多样性的统一。(4)“和”要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进行,通过竞争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以达到“和”的境地。(5)多种事物之间构成完美关系,但又可以保持个性等等这些立意都可以。
参考译文:
嘉佑二年,我担任庐州的从事吏,才因事到了舒城,考察所谓的七门三堰。问当地的住户,这项水利工程能灌溉多少亩田。他们回答说:“总共两万多顷。”从书籍中考证,这项工程实际上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扬州刺史刘馥建造的。从魏国到现在,已经有七百多年历史了。我因此感叹赞美他的功劳。
随后两年,校书郎包廓担任县里的主簿,曾经跟我谈及此事。包廓对我说:“刘馥的确有功劳,但是我向当地受人尊重的老人问及此事,却得到这事是羹颉侯刘信所为的说法。当年,汉朝拿龙舒这块地方封给刘信做列侯。刘信于是为老百姓修筑田间水渠,扩大灌溉。刘信是这项工程最先奠基的人,到刘馥的时候他只是因七门堰荒废而重修罢了。过去先王的法典,对老百姓有功劳就要祭祀他。像刘信,或许可以说是有功劳的人吧?然而我遗憾史书上对刘信的记载有遗漏,并且我喜爱舒城人不忘他的恩泽。现在我将建造王侯庙来祭祀他,而拿刘馥设位附祭,希望你为我记下这件事。”我于是就答应说:“好!”
不久,包廓写信告诉我:“刘信的庙已经恭敬地建成了。”我说:“过去高祖兴起的时候,有才能的同宗兄弟当中,刘贾靠征战攻伐而显贵,刘交靠进出传令谨慎守信而建立功劳。这两个人,割地封王,毗邻的诸城有几十个。代王刘喜因为弃国逃跑而被削除王位。可是他的儿子刘濞靠奋力拼杀被封为吴王。唯有刘信只封到一个小小的列侯,却能对老百姓勤于用心,兴修惠及千秋万代的水利。他对百姓的仁爱恩惠怎能拿刘贾、刘濞来相等同?大凡攻占城池野外打仗,消灭敌国,屠戮城邦,算是这些人能杀人。开辟土地,让几十万老百姓世世代代无饥饿的忧虑,这就是所谓的养育人民,如果相互比较的话,那就犹如天与地一样相差很远啊。 然而刘贾、刘濞靠战功为自己树立了威名,刘信的事迹却不被史官采录,这难道是杀人容易称快于内心,而养育百姓却不能显现形迹吗?周公的书里说:治民有劳绩就叫做功劳。假使刘信生于周公的那个时代,他接受的奖赏不是刘贾、刘濞所能期望的。尽管如此,刘贾、刘濞死后湮灭消失不被后人所知已经很久了,可是,刘信到现在老百姓还思慕并且记着他。这就是所谓得到老百姓的拥护爱戴呀。然而,世上的恩宠与禄位当时是很荣显,但死了就烟消云散了啊!大凡事情有承继之理,不一定要在自己手里开创,然后才算作是功劳。像刘馥刺史起用于三国混乱灭亡之际,百姓生计被破坏无余,但仍然把农业当作优先的事情。事业、功绩一旦建立,到现在永久长存,虽然只是修复之力,但这也可以算是功劳啊。”我既赞扬包廓能够顺从民心,让列侯刘信的好处不会被人忘记,又由于他建庙祭祀刘信合乎先王的法度,因此写下它作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