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wang51吧 关注:31贴子:3,169
  • 8回复贴,共1

【论】【专业】【志愿】【大学】【特殊培养】【其他相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没东西。
来自最近高三学弟的咨询
学长们的叹息
大学生们的讨论
自己的迷茫
曾在招办勤工俭学的见闻
招生组的种种。。。
还有整个社会的质疑?
逻辑找不到了,瞎写吧,勿插


IP属地:上海1楼2014-07-02 20:55回复
    好吧,由于这个坑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能填完,先说一下,个人观点跟楼上内容绝大多数是不同的,以防因为没有及时更新导致的误解。


    IP属地:上海3楼2014-07-02 23:27
    收起回复
      考完怎么更忙了。。。。
      好吧正文开始
      今天先写第一部分
      一、
        该怎么说呢,确实高中生对专业的认识、对大学的认识、对自己兴趣的认识实在是太少了。至少对于正常做出报志愿的决定来说不太够。
        一直觉得竞赛生/保送生对自己的兴趣和发展的认识相对清楚、明确一点点,至少是对大学的事情知道的比其他人多一点点。但真的也只是一点点吧。
        以前一直觉得我自己是很了解自己兴趣和长处的,可是,这对于报志愿或者说选专业来说帮助也并不大。曾经不止一次的说过,我喜欢** **** ****** *** ***** 等各种专业,但最终我也只能选择其中一个。真让我换一个,也不是绝对不行。
        多亏我上的是浙大,我喜欢的每个专业都不错,至少是都有。多亏我们是大一下分专业,我还可以再坚定一会儿,再犹豫一会儿。
        但是呢,就算什么都不知道,志愿总是要报的。那该依据什么报志愿呢?
        前途?什么是前途?好不好学,好不好找工作,收入高不高,出国容易不容易等等。。
        当然啦,对于一部分想搞科研的人来说,前途还有机会,学校实验室,导师之类的。
        很多人都说啊,应该以兴趣来选专业,那些钻进钱眼里的人都是傻叉!“你知道经管是什么啊你就报经管”
        确实啊,我看得到那些前几年明明不喜欢计算机就跟风报计院的学长学姐人靠着数学好进来,但对编程一窍不通,最终被虐的快要退学。还有周围本届一些有同样趋势的人们紧张又不知所措的眼神。学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专业的人真是傻叉。
        我也能看到好多明明自己有梦想有喜欢的专业,却因为各种各样原因放弃的人。或者无奈,或者痛苦,或者后悔。
        但是,那些真的就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的人怎么办呢?你不能怪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兴趣,现在回想高中的那种学习生活状态,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对专业的理解只有数理化,对很多专业完全无法想象,也不难理解“XX专业是什么啊?”这种问题多到让你再也懒得回答。。中国现有的高中教育体制下,高中毕业生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兴趣所在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他们究竟怎么办啊?抓阄?听别人意见?还是换一种评价专业的方法?
        不同的人可能想法不一样。
        但我觉得,在这样情况下去规避风险是一种很正常,也是相对较优的想法。计算机人才需求量大,可以被应用到所有行业中去,只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计算机思维;学了数学想转啥转啥,很多企业都需要有数学建模能力的人才,只不过对于智商达不到门槛的人来说不如不选;设计是经久不衰的领域,无论是虚拟产品还是真实产品,美感和人机关系永远都会存在,但审美水平并不是每个人都够用。
        经管类就相对好一些。每个企业总有相关岗位,文理科生都能学,智商和特殊能力要求不高。这样一个需求量大,门槛低的专业,如果报名人数少了,那才是怪事。
        干嘛非要去选个同样是不清楚不了解不知有没有兴趣,但毕业等于失业的专业去啊。
        市场上明明有很大缺口却没人去填坑,那这个方向会变得稀缺、珍贵。市场上有很大缺口,于是很多人跑去填坑,这是市场熵增的正常过程。市场饱和,一个专业变得冷门,说明这个专业当前确实很难创造出独一无二/很高的价值。比如高精尖的科研很难,做出成果更难,但确实你没做出成果,为啥要给你很高的收入?
        不过,这专业冷门了你就不学了么?喜欢的专业很困难你就远离么?
        可是,家里明明穷,生计只靠我了,我非要学个找不到工作的专业么?看着学长学姐们毕业都困难,学霸都挂科,我这智商低的非要往枪口上撞么?
        所以,我越来越庆幸自己喜欢的专业恰好是个“前景好”的专业,让我不用陷入痛苦的抉择。
        如果我同时喜欢两个专业,一个好就业,另一个不好就业我该怎么选?如果我同事喜欢两个专业,我所在的学校里一个专业好,另一个水平低我该怎么选?
        话不多说,还是让那个将来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人做出选择吧。别人的选择,没有太多可以评判的。
        不对,应该说,别人经过深思熟虑、深入了解之后做出的选择,没有太多可以评判的。


      IP属地:上海5楼2014-07-05 01:41
      收起回复
        好吧,大约明晚有时间,多填几个坑~


        IP属地:上海6楼2014-07-07 23:39
        回复
          二、
          关于特殊培养/竺院/元培 之类
          特殊培养嘛。。举例只举竺院和元培了
          这里竺院的话主要是指混合和人文社科了。
          额 上一次说到,好多优秀的孩子却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兴趣自己的长处。
          竺院、元培不正是担负着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兴趣的责任吗?虽然真的任重道远。
          对于其中的一些人,只需要帮他找到兴趣所在,而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得改变他的观念。
          其实也无所谓了,如果他是经过一年思考做出了相应决定。
          有人说竺院好麻烦啊,上了很多多余的课其实没啥用。
          请你随便找一个毕业十年以上的人问一句 你对当年多上的某门课感觉后悔吗?
          自己目光短浅还怪别人。。。
          有人说这个这个那个那个好麻烦呀,竺院真是麻烦。
          可是,凭什么给竺院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和导师呢?只凭你当年高考成绩比别人高几分 保送生面试比别人多说几句?你比别人成绩差,比别人学得少还派你代表学校出国交流?
          还有人说,竺院选课好麻烦,各种冲突。
          本来在一个十几亿人的国家教育资源就是缺乏的,你想选课随心所欲?那太搞笑了。浙大那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最安全的教务网选课系统已经够棒了。就算还需要改进,也应该提建议,而不是抱怨。
          所以呢?
          竺院确实就是这样一个地方选择很多,机会很多,有自己的导师,有别人二倍的出国机会和资源。相应的,你也要学更多,成绩更好。不然的话,学校难以认同你接受更多知识的学习能力。
          你认同这种培养方式就进去,不认同就不去。并不是竺院的人都比外面厉害。
          只是由于客观上能力强的人考进去的相对多一点而已。
          只是很多进去的人在进去的时候没有想过自己适合不适合而已。。。
          太多的人因为“高分的人都在考”而想去一个地方。。。
          接着说元培。
          很多人说北大元培多么坑。学了很多不需要的课,有多么孤独,毕业怎样不容易,怎样与外面学院割裂。
          然而,我只认识两个元培学长,他们口中的元培给了他们最想要的东西。一个贪婪地享受着无数扑面而来的政经哲课程。另一个开心的选到了数学、统计、计算机、经济的课,即使他已经大五了,但仍然不愿意放弃元培这个平台。
          于是就出现了:
          上学是为了什么?”难道不是为了好玩儿吗?“
          ”排完课表就迫不及待想上课了,我还有救吗?“
          ”主修终于凑齐了200学分“
          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想法。
          那些来自多数元培人的抱怨
          也许是因为元培只有7年历史,不像竺院30年以来积累的经验丰富吧。
          也许是因为当下的元培只适合他们这样的人。
          总之其实一切特殊培养都是,是特殊的,是适合少部分人的。
          而作为一种创新,一种探索,又总是以更先进为目标的
          你不适合、不了解还非要进去,然后说人家不好。。。


          IP属地:上海8楼2014-07-11 23: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