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杜克吧 关注:10,078贴子:297,521

【2014-7-3】磁场扰动导致气候差异大容易引发精神分裂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春天精神病为何容易发病或者复发?医学研究认为,春天的气温、湿度和气压的变化,可造成病人体内褪黑素的相对缺乏。春季时而阳光明媚,时而阴雨连绵,易使人的情绪不稳定、狂妄易怒、思维迟钝,甚至沮丧和抑郁。另外,病人不按医嘱治疗,擅自减量和停药,均易造成精神病复发。
  复发先兆由于精神疾病复发率高、治愈难度较大,临床只能缓解病情、对症治疗。医护人员及家人要细心观察,抓住病人的病前先兆,对诊断治疗和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发病的先兆表现主要有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如失眠、早睡、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疲劳感等,这时就要及时到心理精神专科医治,将病情及早控制住。
所以当地球磁场摇摆导致四季错乱以后,孤独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将会大量涌向 ,希望吧友能够及早预防,修身养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7-03 11:41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7-03 11:42
    收起回复
      我说的是实话,这第一张图就是假如世界如我愿发的,在2吧发的,就是个精分患者,怎么把我楼给抽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7-03 13:24
      收起回复
        还有那个bb89的“bb系列号”也是典型精分患者。说的话和现在天气一样忽冷忽热,整天二手神棍文不知所云的那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7-03 13:28
        收起回复


          褪黑素或褪黑激素
          (英语:melatonin,又称为美拉酮宁、抑黑素、松果腺素)是许多生物体内的一种荷尔蒙,包括人类和藻类,因其可以使青蛙皮肤颜色变浅而得名,它在生物内的含量每天按规律变化。
          在高等动物中,褪黑素是由视网膜、眼部晶状体、胃肠道及松果体中的松果体细胞制造的。松果体产生的褪黑素是内分泌荷尔蒙,会进入血液;视网膜和胃肠道则产生旁泌性荷尔蒙。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会由视网膜接收每日光暗的规律,从而影响褪黑素的制造。
          在人体内,5-羟色胺(又称为血清素)在N-乙醯基转移酶催化下与乙醯辅酶A反应转化为N-乙醯-5-羟色胺,然后N-乙醯-5-羟色胺再在乙醯血清素O-甲基转移酶催化下被S-腺苷甲硫氨酸甲基化为褪黑素。
          有些植物,例如大米,也会制造褪黑素,哺乳类动物进食含有褪黑素的食物后,褪黑素会被吸收,溶入体内的褪黑素

          松果体(又叫做松果腺、脑上体第三只眼
          是一个位于脊椎动物脑中的小内分泌腺体。它负责制造褪黑素,一种会对醒睡模式与(季节性)昼夜节律(en:Circadian rhythm)功能的调节产生影响的激素[1][2]其形状像是一颗小松果(这也是其名字的由来),并座落在脑部中央的附近,介于两个大脑半球(en:Cerebral hemisphere)之间,被裹在两个圆形的丘脑的接合处。
          松果体是略带些红的灰白色,大小约一颗稻谷那么大(5-8 mm),就座落在上丘(en:superior colliculus)的上面、髓纹(stria medullaris)的后下方及在其侧面的丘脑之间。是上丘脑(en:epithalamus)的一部份。
          松果体是一个中线结构,而且由于其常常钙化的关系,所以时常能在颅骨的X光照中看到它。
          松果腺细胞在很多非哺乳类的脊椎动物中非常地像眼睛的感光细胞
          在一些脊椎动物中,曝晒在光线下可以启动在松果体内的酵素连锁反应以校正昼夜节律
          一些早期的脊椎动物的颅骨化石有松果体孔。这与生理学中例如像七鳃鳗和喙头蜥的现代“活化石”以及一些其他的脊椎动物所拥有的颅顶眼或所谓的“第三只眼”有关,而在这些动物之中的一部份的颅顶眼具有感光功能。第三只眼的存在代表着演化早期的视觉感受途径。
          在喙头蜥内的第三只眼结构与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类似,虽然其结构相似度还比较接近章鱼而非脊椎动物的视网膜。其不对称的整体由偏向左边的“眼”及偏向右边的松果体囊组成。“在含哺乳动物在内的失去颅顶眼的动物,松果囊被保留下来并压缩成松果体的形式。”

          喙头蜥,
          因牙齿构造也称为楔齿蜥。其他名称也有鳄蜥或新西兰鳄蜥,亦可称为刺背鳄蜥,仅分布于新西兰科克海峡中的数个小岛上,是喙头目仅存的成员,只有1科1属2种。由于鼬类与老鼠的引进,已濒临绝种。额头有松果眼(又译作“顶眼”,俗称“第三只眼”)的痕迹,是非常原始的蜥蜴,被认为是活化石.
          视频来自:土豆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4-07-03 14:22
          收起回复
            有色素减退症状的疾病很多,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白化病 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自幼发病。表现为全身皮肤变白,毛发白色或淡黄色,眼睛亦缺乏色素,并畏光。
            (2)贫血痣 亦为自幼发病,好发于面、颈、躯干或者其他部位。边缘无色素加深现象。拍击摩擦局部,淡色斑本身不发红,而周围皮肤发红。
            (3)白色糠疹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主要在面部,也见于颈部、上臂和肩部。表现为片状白斑,边缘不太清楚,斑的表面有灰白糠状鳞屑,轻度瘙痒。
            (4)花斑癣 多见于青年人,主要发于前胸、后背及颈部。开始为淡褐色针头至米粒大小斑,表面少许细糠状鳞屑,皮损在消退过程中变白,因此可看到淡褐色斑及白色斑并见。取鳞屑镜检可查见霉菌。
            (5)老年性白斑 是一种老年性退化现象。多见于45岁以上中老年人,并随年龄而增加。好发于躯干、四肢,特别是大腿部,而颜面部不会发生。白斑境界清楚,针头至绿豆大小。白斑处皮肤稍凹陷,边缘无色素增多现象。

            白化病

            是由于酪氨酸酶缺乏或功能减退引起的一种皮肤及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或合成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患者视网膜无色素,虹膜和瞳孔呈现淡粉色,怕光。皮肤、眉毛、头发及其他体毛都呈白色或黄白色。白化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发生于近亲结婚的人群中。白化病遗传图谱:患者双亲均携带白化病基因,本身不发病。如果夫妇双方同时将所携带的致病基因传给子女,子女就会患病。眼白化病为X连锁隐性遗传,是由母亲所携带的白化病基因传给儿子时才患病,传给女儿一般不患病。
            白化病可分为两大群,
            一为较常见的眼皮肤白化病,机体不能制造黑色素。
            另一类为伴有异常免疫系统的白化病,与黑色素及其他细胞蛋白的缺陷有关。白化病是依据临床表型特征分为三大类别:
            1.眼白化病(OA)病人仅眼色素减少或缺乏,具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低下,畏光等症状。
            2.眼皮肤白化病(OCA)除眼色素缺乏和视力低下、畏光等症状外,病人皮肤和毛发均有明显色素缺乏。
            3.白化病相关综合征病人除具有一定程度的眼皮肤白化病表现外,还有其他异常,如同时具有免疫功能低下的Chediak-Higashi综合征和具有出血素质的Hermansky-Pudlak综合征,这类疾病较为罕见。
            白化病全身皮肤呈乳白或粉红色,毛发为淡白或淡黄色。由于缺乏黑色素的保护,患者皮肤对光线高度敏感,日晒后易发生晒斑和各种光感性皮炎。并可发生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眼部由于色素缺乏,虹膜为粉红或淡蓝色,常有畏光、流泪、眼球震颤及散光等症状。大多数白化病患者体力及智力发育较差
            白化病和白癜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白化病是先天性的,是一种由隐性致病基因导致的遗传性疾病.目前不可治愈.
            患者表现为:1.畏光.即眼睛害怕强烈光线的刺激,如阳光.皮肤较一般人易被晒伤.晒伤后,表现为发红,发痒,脱皮.2.弱视,白化病患者,视力一般都非常低.3.由于患者自身不能合成黑色素,从而全身皮肤和毛发呈现白色或黄色.以上3点是白化病的主要表现症状.
            白癜风是后天发生的一种疾病,遗传特性不明显,患者不存在畏光,弱视等问题,只是皮肤局部出现白斑,毛发正常,通过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可以缓解或治愈
            白癜风是皮肤病中三大顽症之一。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世界上各色人种、各种民族均可得病。全世界发病率约在1—2%左右。我国大约在1%左右。
            经过医学科学家的调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发病率似乎黄种人、黑种人以及皮色较深的白种人的发病率较肤色浅白的人为高。美国、法国等白种人中的白癜风发病率在1%以下,印度可4%日本为2%,而我国大约在1%左右。


            白癜风的病因有以下因素:

            遗传因素;
            精神神经因素;
            化学因素;
            自体免疫因素;
            黑色素细胞自毁因素;
            内分泌因素;
            酪氨酸铜离子相对缺乏因素;
            感染因素;
            外伤因素等。
            白癜风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查不出任何诱发因素。研究发现,白癜风患者不论发病在什么部位,都与微循环障碍有关系。从大量的病例中不难看出,农村发病较城市低工业薄弱地区较工业发达地区低,反之亦高。从已知的职业病中证明:接触某些烷基酚化合物(如对叔丁酚等)可诱发白癜风。工业中越来越多的生产和应用酚类化合物,白癜风的发病率亦有随之增多趋势。另外,水源、空气、蔬菜、粮食等污染,也可从生活中导致白癜风。
            荒唐的"蜥蜴人谣言"

            蜥蝪人(“The Lizard”Dr. Curt Connors)是蜘蛛侠系列漫画中的一个反派角色,由康纳斯博士变成。因为康博士意外断了右手,他希望能令手臂重生,但在一次意外变成蜥蝪人,他开始计划令所有人都变成蜥蝪人,蜘蛛侠知道他的计划,然后打败他,使他变回康纳斯博士。


            视频来自:土豆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4-07-03 14:50
            回复
              不是不允许你们讨论外星生命的问题,而是不允许在这里凭空瞎说子虚乌有的“外星人”,很多都是手里拿到的觉醒字母组的境外翻译资料和模糊不清人工伪造的所谓"UFO飞船",这个就和拿这elenin,ISON彗星和光晕照片说这个就是Nibiru的性质一样的。
              如果谁能拿着和外星人的合影照片或者和某个外星高科技飞行器的合影照片,我绝对不拦着你们,而且我愿意帮你们一起大力宣传“外星生命和外星科技”。This is it!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4-07-04 12:54
              回复
                拿elenin彗星 , ISON彗星 和 光晕照片说这个就是Nibiru的人,而且死不认错、死不悔改的不是叫做探索真相,而恰恰是对Nibiru也好马杜克也好的一种亵渎和不负责任。探索外星文明和外星科技亦 同理,没有什么好含糊的,在这个吧里想随便糊弄、浑水摸鱼没有任何市场。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4-07-04 13:00
                回复
                  这里提到褪黑色素,不是为了讨论外星人的,而是为了这个帖子的主题“精神分裂症”。
                  如一楼所提,为什么一般春天是精神病患者高发的季节,因为其中有一条是,当冬天转春天的时候,紫外线辐射和温度都相应地增高,人体内的褪黑素会有所增加,这是诱导和导致精神分裂病人躁动不安的一个重要因素。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14-07-04 13:20
                  回复
                    褪黑素档案
                    1958年,人们首次在松果体中分离出这种激素,并命名为褪黑(激)素。
                    越黑越分泌,越老量越少
                    褪黑素的合成受光周期制约,与年龄有很大关系。在正常情况下,松果体在黑暗的情况下才会制造褪黑素,一般是每晚20点左右开始,随后含量逐渐上升,23点后迅速升高,凌晨2~3点左右达到高峰(因此又被称作“黑暗激素”),然后逐渐下降,睡眠逐渐变浅,直到早晨自然醒来。一般而言,早上8点褪黑素在血液中的浓度降至最低点,到晚上20点又开始下一个周期。
                    3~5岁儿童的夜间褪黑素分泌量最高,青春期分泌量略有下降,以后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下降,到青春期末反而低于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35岁以后,体内自身分泌的褪黑素明显下降,平均每10年降10%~15%;到老年时,昼夜节律渐渐趋于平缓甚至消失
                    褪黑素在体内产生,通过内分泌系统调节而起作用,其在体内有自己的代谢途径。血液中的褪黑素有70%~75%在肝脏代谢,后经尿(80%)和粪(20%)排出体外,另有5%~7%发生转化,但也不会在体内蓄积,且口服7~8小时即降至正常人的生理水平,所以毒性极小。它与其他安眠药的最大区别在于用后不会成瘾,也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外补褪黑素相对安全,但也不能过量补充,特别是不少褪黑素产品剂量太大,过量服用可能造成低体温、认知功能损害、白天疲乏、头痛不适等不良反应。对女性,可能因释放过多泌乳激素导致不孕;对男性,则可能降低性欲。服用高剂量褪黑素甚至可能促使大脑血管收缩,增加中风危险。
                    ====================================================================
                    现已在某些精神病患者中证实存在松果体功能紊乱,如某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狂躁-抑郁症患者中存在褪黑素水平降低及节律紊乱,他们或可通过补充褪黑素改善病情。
                    褪黑素与精神疾病的关系可以参考该文献资料:
                    《褪黑素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作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 (100050) 张庆柱 张均田著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14-07-04 13:31
                    回复
                      另外,要补充一点的就是:
                      通常现在流行的一种“修炼”方式 -- “冥想”、“遥视”, 主要是基于松果体和褪黑激素的一种体内频率振动的内在运动,这种所谓的“修炼”并不合适所有的人,尤其对于心智不健全,心里有邪念的人是会产生极大负面伤害的,尤其在“精神控制”方面,这种伤害其实就是我们通俗称作的“走火入魔”。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4-07-04 13:38
                      回复
                        冥想应该是----什么都不要想(在入静时任何起来的念头都要随起随灭)
                        不是去胡思乱想(那就活该了
                        这是一个潜意识学习的方法
                        一阴一阳之为道
                        如果身体是阳
                        那么意识可以称为阴
                        潜意识可以将平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另一层片完成,而完成后将永远不会丢失
                        常无 欲以观其妙   常有 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 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鉴于本吧一贯之风格
                        剩下的。。。没有了


                        15楼2014-07-05 12:08
                        回复
                          看你们对未知的态度,就知道是一群自我的废物。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4-07-17 06:31
                          回复
                            白化病和白癜风,与双头婴儿的出生率都有增长的趋势。
                            该部分日后将专开一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08-11 20:2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