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地址:http://www.yingluzhantai.com/thread-447976-1-1.html
我考电影录音的那些日子
还是从VivaLa Vida的那段音乐开始吧。这是我在课上分析的第一个完整的、复杂的、深刻的、走心的、总是出问题的音乐作品,也是承载我和小伙伴们梦想和欢乐的一叶舟,从它开始从它结束,度过了最精彩的两年。
是的,我考了两年,这两年之间我从稀里糊涂上了录音这条贼船,到现在臣服于录音艺术的无穷魅力。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电影录音是一个干什么、学什么的专业,依然有很多人会觉得录音师是给电影配音的,高大上一点的会说录音师不就是举话筒么?其实都不是的。我们看到的影片里几乎大多数可听到的声音并不是原声原现,有些声音的特殊处理(与实际生活不一致)是为了丰富影片、满足叙事的需求特别设计的,而影片中的声音设计就是电影录音的一个体现,而设计和规划这一切的工作就由电影录音师来完成。(顿时高大上了吧?!)
有人会问,学录音、考录音系是不是一定要钢琴特别屌?是不是要某种乐器过了多少级拿了多少奖?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NO!首先说明,我不是音乐生……然后,我不会乐器……对于音乐,我单纯只是爱好,单纯到只喜欢唱歌(真的就只是喜欢瞎唱着玩儿,紧张就唱不准),热爱电影并且会关注电影里的音乐和声音,仅此而已。就这样一个音乐渣我依然两年都拿到了北电录音系电影录音的合格证。记得婷姐跟我说过一句话:谁规定必须是音乐生才能考录音拿高名次的??(特别有气场的说)
话说回来也不是一点音乐素质都不要求的,毕竟以后做的是声音,起码的对乐音的感觉还是要有的。视唱练耳要有,当然我这个音乐渣在听音的时候会更渣,去年这项分数几乎没怎么拿分,今年我着重练习了听音,找了一个音基老师练习,自己在手机上下载了钢琴的app每天练习。硬着头皮听了一个多月我对于考电录的来说也差不多了。
另外一个方面是声音的听辨,这个模块不同于上一个的地方在于声音素材需要生活的积累,这一点,平时留心生活的人就会占一些优势。要特别留心身边的一切声音,要细化要具体,因为今年的考题辨识度还蛮低的。记得婷姐上第一节课就教给了我们练习方法,让我们没事就自己练,事实证明真的有用!特别是你要永远记住一句话:声音稍纵即逝。这句也是婷姐一直叮嘱我们的要点。
突然想到了一个重要的点,13年的时候这个现象还不是太明显,到今年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初试的时候听音,最可笑的大家听到的音经常会以大合唱的气势唱出来(自行脑补这群不靠谱的敌人。。。)在这个时候你不但不要跟着唱而且还要不受他人影响的听完听对,这就要靠你的心态和定力了。另外,声音分析的片段有时候是那种内容质朴、煽情、感人的,但就是因为这丰富动人的内涵让很多人断送了进入三试的机会,因为大家真的会被情节所感动到忘记了自己要干什么。所以,录音系的考试各位还是理性些对待吧,练就一手控制情感的技能还是有必要的。总结一句忠告,走心你就输了!在听乐曲配器的时候注意不能着急不能慌张,一点一点分层去听,让耳朵变成双手一层一层扒开这首乐曲。音乐体裁要有一定的积累和认识,器乐的演奏形式和特点等等。
通过这两年我发现录音系考试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接地气,当然也越来越有意思。总之,初试的声音听辩要把心放平静,注意力全汇集在耳朵上,仔细听声音的变化与区别。复试的声音分析就要特别运用到上课学到的方法和考试技巧。而面试,只能求大神行行好了!才艺展示吗,其实提前练好,不用多华丽多高冷,表现出你的诚意和情感就够了。
在我看来艺考和高考其实考的就是一个心态,放宽心去做也许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美好结果。尤其是录音系的考试,就像是一个摇滚音乐节,燥起来玩儿起来,享受这美妙的过程。这两年在影路我收获到的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成长路上那些风风雨雨,还有一群可爱的、靠谱的小伙伴。期待着我们一起站在西土城四号门口高唱VivaLa Vida,吼出最美的那几句。不多说了咱们九月见!
我考电影录音的那些日子
还是从VivaLa Vida的那段音乐开始吧。这是我在课上分析的第一个完整的、复杂的、深刻的、走心的、总是出问题的音乐作品,也是承载我和小伙伴们梦想和欢乐的一叶舟,从它开始从它结束,度过了最精彩的两年。
是的,我考了两年,这两年之间我从稀里糊涂上了录音这条贼船,到现在臣服于录音艺术的无穷魅力。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电影录音是一个干什么、学什么的专业,依然有很多人会觉得录音师是给电影配音的,高大上一点的会说录音师不就是举话筒么?其实都不是的。我们看到的影片里几乎大多数可听到的声音并不是原声原现,有些声音的特殊处理(与实际生活不一致)是为了丰富影片、满足叙事的需求特别设计的,而影片中的声音设计就是电影录音的一个体现,而设计和规划这一切的工作就由电影录音师来完成。(顿时高大上了吧?!)
有人会问,学录音、考录音系是不是一定要钢琴特别屌?是不是要某种乐器过了多少级拿了多少奖?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NO!首先说明,我不是音乐生……然后,我不会乐器……对于音乐,我单纯只是爱好,单纯到只喜欢唱歌(真的就只是喜欢瞎唱着玩儿,紧张就唱不准),热爱电影并且会关注电影里的音乐和声音,仅此而已。就这样一个音乐渣我依然两年都拿到了北电录音系电影录音的合格证。记得婷姐跟我说过一句话:谁规定必须是音乐生才能考录音拿高名次的??(特别有气场的说)
话说回来也不是一点音乐素质都不要求的,毕竟以后做的是声音,起码的对乐音的感觉还是要有的。视唱练耳要有,当然我这个音乐渣在听音的时候会更渣,去年这项分数几乎没怎么拿分,今年我着重练习了听音,找了一个音基老师练习,自己在手机上下载了钢琴的app每天练习。硬着头皮听了一个多月我对于考电录的来说也差不多了。
另外一个方面是声音的听辨,这个模块不同于上一个的地方在于声音素材需要生活的积累,这一点,平时留心生活的人就会占一些优势。要特别留心身边的一切声音,要细化要具体,因为今年的考题辨识度还蛮低的。记得婷姐上第一节课就教给了我们练习方法,让我们没事就自己练,事实证明真的有用!特别是你要永远记住一句话:声音稍纵即逝。这句也是婷姐一直叮嘱我们的要点。
突然想到了一个重要的点,13年的时候这个现象还不是太明显,到今年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初试的时候听音,最可笑的大家听到的音经常会以大合唱的气势唱出来(自行脑补这群不靠谱的敌人。。。)在这个时候你不但不要跟着唱而且还要不受他人影响的听完听对,这就要靠你的心态和定力了。另外,声音分析的片段有时候是那种内容质朴、煽情、感人的,但就是因为这丰富动人的内涵让很多人断送了进入三试的机会,因为大家真的会被情节所感动到忘记了自己要干什么。所以,录音系的考试各位还是理性些对待吧,练就一手控制情感的技能还是有必要的。总结一句忠告,走心你就输了!在听乐曲配器的时候注意不能着急不能慌张,一点一点分层去听,让耳朵变成双手一层一层扒开这首乐曲。音乐体裁要有一定的积累和认识,器乐的演奏形式和特点等等。
通过这两年我发现录音系考试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接地气,当然也越来越有意思。总之,初试的声音听辩要把心放平静,注意力全汇集在耳朵上,仔细听声音的变化与区别。复试的声音分析就要特别运用到上课学到的方法和考试技巧。而面试,只能求大神行行好了!才艺展示吗,其实提前练好,不用多华丽多高冷,表现出你的诚意和情感就够了。
在我看来艺考和高考其实考的就是一个心态,放宽心去做也许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美好结果。尤其是录音系的考试,就像是一个摇滚音乐节,燥起来玩儿起来,享受这美妙的过程。这两年在影路我收获到的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成长路上那些风风雨雨,还有一群可爱的、靠谱的小伙伴。期待着我们一起站在西土城四号门口高唱VivaLa Vida,吼出最美的那几句。不多说了咱们九月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