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最真诚的爱。这句话在姜屯镇大杨庄村梁杨氏老人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60年前,虽经家人多方努力,梁杨氏的儿子梁家民还是留下严重病患,身体残疾且智障,生活完全不能自理。60年来,梁杨氏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照顾病儿。给儿子喂饭、喂药、洗澡、端便盆,有时梁杨氏累得不想动,但是想到儿子没吃上口热饭心里就难受。梁杨氏今年91岁,她说,自己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儿子。
7月16日,在大杨庄村村民刘秀花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梁杨氏老人的家。这个家只有一间平房,屋内黑乎乎的几乎不见阳光,除了两张简陋的木床、一把凳子、一台老式电视机,便没有其他什么家具了。梁杨氏正在剥土豆皮,准备给儿子梁家民做饭。
回忆过去,梁杨氏说自己是19岁嫁给了这个村的梁西栋,婚后家庭和睦生活幸福。不幸的是生下儿子后,很快查出有残疾和智障,梁杨氏很难过,下决心要好好照顾儿子。在她40岁那年,丈夫又因病去世,留下她和这个残障儿子。她愁得眼泪都流干了,但是生活还得继续,只好擦干眼泪撑起这个家。为了带好孩子,她始终没有改嫁。儿子不能说话,不能行走,她下地干活也带在身边。就这样一晃60年过去,她用自己的无言母爱,为残障儿点亮了生命之灯。
梁家民如今60岁了,但智商一直都停留在四五岁,由于精神不正常,还经常对母亲动粗。梁杨氏每次被打后,从不发怒也不抱怨,总是轻轻抱着儿子的头,安抚他的情绪,直到儿子安静下来。“儿子平时还好,但有时脾气上来,劝不住,我只能忍着,因为我知道他一定也是痛苦的。”梁杨氏老人说,她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是大不如从前,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照顾儿子,坚持给儿子做好饭后喂儿子吃饭。“我每天都会想,要是我先走了,谁来照顾我儿子?”凭着这股信念,梁杨氏坚持了下来,即便过得十分辛苦,她也不愿意倒下。
“她一个91岁的老人,能如此尽心照顾儿子,我们特别感动,我想这是一种母爱的信念在支撑着她。”村民刘秀花说到这里,唏嘘不已。
60年前,虽经家人多方努力,梁杨氏的儿子梁家民还是留下严重病患,身体残疾且智障,生活完全不能自理。60年来,梁杨氏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照顾病儿。给儿子喂饭、喂药、洗澡、端便盆,有时梁杨氏累得不想动,但是想到儿子没吃上口热饭心里就难受。梁杨氏今年91岁,她说,自己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儿子。
7月16日,在大杨庄村村民刘秀花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梁杨氏老人的家。这个家只有一间平房,屋内黑乎乎的几乎不见阳光,除了两张简陋的木床、一把凳子、一台老式电视机,便没有其他什么家具了。梁杨氏正在剥土豆皮,准备给儿子梁家民做饭。
回忆过去,梁杨氏说自己是19岁嫁给了这个村的梁西栋,婚后家庭和睦生活幸福。不幸的是生下儿子后,很快查出有残疾和智障,梁杨氏很难过,下决心要好好照顾儿子。在她40岁那年,丈夫又因病去世,留下她和这个残障儿子。她愁得眼泪都流干了,但是生活还得继续,只好擦干眼泪撑起这个家。为了带好孩子,她始终没有改嫁。儿子不能说话,不能行走,她下地干活也带在身边。就这样一晃60年过去,她用自己的无言母爱,为残障儿点亮了生命之灯。
梁家民如今60岁了,但智商一直都停留在四五岁,由于精神不正常,还经常对母亲动粗。梁杨氏每次被打后,从不发怒也不抱怨,总是轻轻抱着儿子的头,安抚他的情绪,直到儿子安静下来。“儿子平时还好,但有时脾气上来,劝不住,我只能忍着,因为我知道他一定也是痛苦的。”梁杨氏老人说,她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是大不如从前,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照顾儿子,坚持给儿子做好饭后喂儿子吃饭。“我每天都会想,要是我先走了,谁来照顾我儿子?”凭着这股信念,梁杨氏坚持了下来,即便过得十分辛苦,她也不愿意倒下。
“她一个91岁的老人,能如此尽心照顾儿子,我们特别感动,我想这是一种母爱的信念在支撑着她。”村民刘秀花说到这里,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