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
背景与经过---
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中央官员在见识到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承受了战败的屈辱后提出要"师夷长技",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当时把西方的先进技术称之为"洋务",因此这部分大臣被称为"洋务派",这次运动被称作"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90年代结束,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主要发展军用工业,也开办了一批以京师同文馆为代表的新式学堂.但是由于财力不足,从70年代开始,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遇到的物质上的困难,并开始筹建海军,10年之内逐步形成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同时洋务派还选派学生出国留学.
但是,随着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的覆没,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核心人物及作为---
洋务派在中央以当时的恭亲王为代表,地方以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等人为代表.在前期,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并与李鸿章联合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后期李鸿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恭亲王在中央积极推行洋务,创办新式学堂,也功不可没.还有很多其它的例子,不胜枚举.当然,当时的最高掌权者--慈禧,也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之一,但是可以说,慈禧推行了洋务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终结了洋务运动,这点在我下面的评论中会讲到.
评论---
总的来说,洋务运动可以说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因为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阶级的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更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因此在自己的统治暂时稳固下来后,他们(当然慈禧是代表人物)宁可在原有的制度之下按部就班地运行以维护政局的稳定,这也是它失败的根本原因.但我们也要看到洋务运动的客观影响:为中国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人才,开近代企业和近代教育的先河,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